APP下载

关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21-01-06房丹丹

食药用菌 2021年3期
关键词:阿克苏地区阿克苏菌棒

房丹丹

关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房丹丹

(新疆理工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 843000)

黑木耳是阿克苏地区新兴的农业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区域农业经济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分析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6条对策。

阿克苏地区;黑木耳;存在问题;优势;可持续发展;对策

黑木耳()隶属伞菌纲、木耳科、木耳属,又名木耳、云耳、光木耳。其食用和人工栽培最早起源于我国。中医药典籍记载,黑木耳具有益气轻身、凉血、利五脏、宜肠胃等作用。近代研究证明,黑木耳对人体血压、血脂、胆固醇具有调节作用,是可食用、可入药、可滋补的佳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

黑木耳产业作为阿克苏地区农民增收新途径[1, 2],2020年春秋两季实现生产1 098.3万棒,覆盖100个村,辐射带动5 205户种植户。本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供阿克苏地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参考。

1 产业发展现状

在阿克苏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浙江对口援疆团队的深情助力下,多方举措协同支撑黑木耳产业发展。援疆团队通过边试验、边推广,成功筛选出‘A3’和‘A9’两个黑木耳菌株。并选派技术员深入产区进行指导,为了保证技术的延续,在位于阿克苏地区的新疆理工学院建立万亩亿元增收工程技术中心,做到涵盖菌种引种、生产技术指导、技术研发等的可持续支援帮扶。新疆理工学院作为该工程技术中心的主要科研力量,自工程技术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已完成对现有菌种的提纯复壮、实验室培养比较和登记备案保藏等工作。

目前阿克苏地区已建成4家工厂化制棒场,全部采用液体菌种制备菌棒。建成生产规模10万棒以上的生产基地88个,其中最大的生产基地可摆放菌棒45万棒,高产基地平均单袋产量达到95 g左右。生产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

2 产业发展优势

2.1 资源环境优势

阿克苏地处南疆腹地,为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蒸发量大,为种植黑木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势。阿克苏地区的核桃、红枣、香梨和苹果等林果栽培面积高达450余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每年修剪下来的枝条有90余万吨,将其用于黑木耳栽培,可为废弃枝条开辟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变废为宝。

2.2 人才优势

浙江作为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对口省,为推进黑木耳产业在阿克苏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每年派出技术人才,为地区各县(市)菇农和菌棒生产厂开展生产技术指导,而且帮助阿克苏地区在新疆理工学院建立集研发、应用、示范和培训于一体的万亩亿元增收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目前拥有博硕研发团队10人,承担了黑木耳菌种研发与推广工作。

2.3 政策优势

黑木耳项目是阿克苏地委、行署为发展地区经济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地区积极探索种植户零风险经营和“技术到位、定点到人”的精准服务新模式,成立由地、县、乡3级共109人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从菌种研发到大田生产的“定点定人全程保姆式服务”,最大程度降低种植户的生产风险,保障黑木耳的平稳生产及种植户的稳定收益。

3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菌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本地自有品种

由于地区黑木耳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管理措施还不够完善,当地菌棒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菌种扩繁种过程存在问题,导致菌种发生老化、退化现象;尚无本地研发自有品种,因而稳定、优质的菌种资源得不到保证,以上问题造成菌棒质量差异较大,进而带来部分基地的产品的低质和减产等问题,影响地区黑木耳产业的持续发展。

3.2 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菌棒污染严重

黑木耳产业作为阿克苏地区新兴产业,本地生产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足,菌棒生产企业缺少本地化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原有菌棒发菌设施空间偏小,菌棒生产与出耳不能完成同步,影响菌棒质量;各批次菌棒的质量良莠不齐;在出耳管理方面,种植农户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栽培全程依赖驻点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一旦技术人员离开,就无法独立完成出耳管理,易造成菌棒污染严重而致减产甚至绝收等情况。

3.3 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济效益欠佳

目前,地区所产黑木耳主要采取自然晒干、烘干等粗加工方式,无精深加工,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欠佳,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销售缺乏品牌。

4 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3, 4]

4.1 构建菌种资源库,选育适合本地的优势品种

充分发挥地区万亩亿元增收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人才力量,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建立黑木耳菌种资源库,逐步开展田间试验,密切结合发菌期、出耳期管理及产量等各项指标,筛选综合性状优、商品性能好的品种和菌株,作为地区重点推广应用的主栽品种。开展品种选育工作,通过诱变、杂交、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选育出抗污染、抗病害、高产优质的更适合当地栽培的新品种,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4.2 建立规范的生产管理流程

菌棒制作、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刺孔等环节的管理对黑木耳种植有决定性作用[5],需制定科学的生产操作规程,并规范地区现有黑木耳菌种的使用和管理。菌棒生产企业要严格遵照操作规程生产并做好生产全过程的记录,有明确的原辅材料采购台帐,以及生产配方、操作步骤的详细记载,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建立液体菌种质量标准和检测评价方法,完善黑木耳菌包的质量标准。

4.3 借助电商平台,促进“互联网+农业”模式的成长

传统黑木耳主要以零售和线下批发为主,消费市场的辐射范围不够广泛,尤其在部分偏远地区,黑木耳尚属鲜为人知的产品。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及近年来“平台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的兴起,突破了传统市场的地域局限性。黑木耳销售介入电商平台,可极大拓展市场范围;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购买力、需求方向、需求规模和水平,能够很好地引导地区相关企业突破规模短板和效益瓶颈,做大做强产业,从而有实力反向吸引更多电商平台进驻,促进产业的发展。

4.4 创建黑木耳地方品牌,发展精深加工业

品牌战略是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可依托原产地优势,严格安全、绿色、无污染生产流程,充分利用阿克苏地区黑木耳的特性和亮点,运用地区地理资源,积极申报“阿克苏黑木耳”地理标识,创建原产地地理标志品牌。以品牌增效益的思路,通过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阿克苏黑木耳”的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

鼓励当地黑木耳生产企业与科研单位、高校合作,采用现代化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开展黑木耳精深加工和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等的研究,把黑木耳从单纯的餐桌食品转向保健食品,深度挖掘黑木耳潜质,研制出更多以黑木耳为原料的创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拓宽黑木耳的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4.5 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做大黑木耳出口贸易

打开国际市场是做大做强地区黑木耳产业的重要措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共享共建,合作共赢”原则下,农产品贸易与交流合作取得进一步发展。可充分发挥阿克苏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通道支线的优势定位及“东联西出” “南引北联”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开展黑木耳产品出口贸易,不断增加出口在产业中的占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资金和先进生产技术应用到黑木耳产业中,为地区黑木耳产业的壮大提供支持。

4.6 打造“文化润疆”+“黑木耳产业兴疆”的新模式,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阿克苏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随着文化润疆与饮食文化的交融发展,黑木耳作为健康饮食文化的代表,将其与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充分融合,打造“观光旅游+农业庄园”模式,助推黑木耳产品的消费,提高地区黑木耳产业经济效益。

[1] 赵玉萍, 陈娟, 雷春军, 等. 新疆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及措施[J]. 食药用菌, 2019, 27(6): 370-373.

[2] 蔡为明, 叶祥发, 范丽军, 等. 阿克苏干旱地区林果园套种黑木耳技术[J]. 食药用菌, 2018, 26(3): 87-190.

[3] 于海茹, 王鑫, 周丽洁, 等. 对延边州特色产业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2): 307-308.

[4] 关石. 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 2017, 146(1): 101-102.

[5] 金群力, 冯伟林, 范丽军, 等. 南疆干旱地区黑木耳菌棒生产关键技术[J]. 食药用菌, 2019, 27(6): 421-423.

阿克苏黑木耳菌种资源培育推广共享平台(新疆自治区科研平台建设项目PT1913)

房丹丹,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教学。E-mail:837340652@qq.com。

S646

B

2095-0934(2021)03-173-03

猜你喜欢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菌棒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JBZ—S—4型菌棒注水机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疆阿克苏地区观赏石协会年会圆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