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2021-01-06王道明张松林洪朝全张沈屹婷
王道明,张松林,洪朝全,张沈屹婷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中医院 手足外科,福建 晋江 362200)
指端缺损是手外科最常见的外伤之一,修复方式较多,现将改良短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做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32例,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改良短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男19例,女13例;年龄19~58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挤轧伤22例,切割伤10例,均急诊完成手术。
对照组37例,为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男20例,女17例;年龄18~61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挤轧伤28例,切割伤9例;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2例。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实施手术操作,皮瓣切取时较创面面积放大5%~10%。
观察组:自指体中节侧方切开并自真皮下向背侧剥离皮肤,然后由腱周浅层由后向前分离筋膜,显露指固有动脉在中节指骨基底部的背侧皮穿支,保留周围筋膜约0.6 cm,沿皮支向远端分离指固有动脉至中节指骨颈水平,为预旋转点,旋转点处指固有动脉周围不带筋膜。在近节指侧方伸肌腱腱周膜浅层逆行切取皮瓣,注意保护穿支筋膜与皮瓣的连续,在近节指横纹水平切断指固有动脉,近节指固有动脉保留在指体上,逆行向远端分离血管蒂至旋转点,经明道旋转皮瓣覆盖创面。
对照组:在手指侧中线处Z字切开皮肤,自筋膜下向两侧分离并牵开皮肤,显露指固有动脉及指神经,沿动脉走向分离皮下组织,在指固有动脉掌侧分支进入皮瓣后,分离指神经及动脉将皮瓣近节缘、远端及下缘切开,在近节指根部分离并切断指固有动脉,逆行切取皮瓣,分离指固有动脉至中节指骨颈水平旋转点处,逆行旋转动脉蒂后皮瓣覆盖创面[2]。
观察指标:⑴皮瓣切取时间;⑵术后皮瓣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皮瓣术后均成活,观察组皮瓣切取时间27~33 min,平均30 min,对照组皮瓣切取时间21~30 min,平均 27 min,观察组延长3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瓣动脉危象2例,静脉危象2例;对照组术后皮瓣动脉危象1例,静脉危象3例,经药物和局部处理后皮瓣动、静脉血管危象好转,无皮瓣坏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指端缺损临床较为常见,按修复原则手指侧方皮瓣是治疗首选,如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固有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逆行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等[3],具有良好疗效,其中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因其皮肤质地相近、可重建感觉神经、易切取、术后相对安全,在临床修复指端缺损时应用广泛。但其存在以下缺点:皮瓣切取携带一侧指固有动脉的近、中节,做为皮瓣的供血通路及旋转蒂,对伴有一侧指固有动脉损伤的病例不适用;皮瓣切取后期,伤指仅靠一侧指固有动脉为指体供血,在寒冷环境易出现手指供血相对不足的症状,如畏寒等[4-6]。
我们根据临床需求,以手指血运为解剖基础,结合逆行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和指固有动脉背穿支为动脉供血的逆行岛状皮瓣的特点,设计了短节段指固有动脉蒂的改良逆行指固有动脉皮瓣。具有以下优点:⑴保留指固有动脉的最主要部分(近节节段部分),对指固有动脉损伤小;⑵以指固有动脉在手指中节基底水平发出的背则皮支经指侧皮支链为皮瓣供血,血供可靠;⑶以指中节段的指固有动脉为皮瓣旋转蒂,不带无效筋膜组织,血管蒂旋转灵活,减轻术后皮瓣蒂部卡压,减小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
改良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时,需显露并携带中节指固有动脉的背侧皮支并通过筋膜与在手指近节切取的皮瓣延续,故在皮瓣切取时操作更细致,才能更好地保护皮支,皮瓣切取时间略延长,但对整体手术操作时间影响不大;与传统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比术后动脉、静脉危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与本皮瓣设计以中节指固有动脉为供血和旋转蒂有关;将近节指固有动脉保留在近节指体,可以保护手指的动脉供血,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减少患者后期因寒冷等原因带来的不适,对临床应用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