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脏腑推拿疗疾
2021-01-06陈思佚
陈思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在中医外治法中,推拿必不可少,其中的脏腑推拿值得重视。脏腑推拿,又称腹诊推拿、腹部推拿,以中医学相关基础理论为指导,遵循相关辨证施治的原则,经过传承和发展及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推拿流派。如今因疗效不错且不良反应不大,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1 脏腑推拿
1.1 历史渊源
脏腑按摩颇有历史渊源,有认为其最早记载于《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下,血不能散,小络脉急抽。”而巢元方提出了腹部振动、莫腹、莫脐带上下和气海、根据威胁等操作方法。这一外治疗法因着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身体接触面积较大渐受排斥,从而导致我们对脏腑推拿知之甚少。解放后,部分专家专研脏腑推拿,形成了特色推拿手法,如“脏腑图点穴法”、“骆氏腹诊推拿”、“胡氏腹部推拿法”等。
1.2 主要流派
1.2.1 古法腹部推拿流派
古法腹部按摩流派,学术观点明确。第一,根据疾病由浅到深的转变,将按摩部位划分为5层(皮肤、气血、经络、腰肾、骨髓),根据病情施以攻、散、提、带4种导引疗法,根据按压、上提的轻重缓急形成不同的补泻方法。第二,按压穴位均应得气。第三,注重对经络的作用,以经络可以调脏腑。古法腹部按摩主要是通过伏冲脉来影响冲、任、督、带四脉的功能,以疏通脏腑经脉的气血,取得治疗疾病的目的[1]。
1.2.2 脏腑图点穴法
清末河北雄县开始发迹,王文先生提炼,王雅儒等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胸腹部操作手法和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其中版本有王雅儒的《脏腑图点穴法》、董好魁的《脏腑经络按摩》及赵鉴秋《幼科三字经推拿求真》三种[2]。
1.2.3 骆氏腹诊推拿流派
骆氏腹诊推拿包括推、拿、按、摩等10类62法,此种脏腑推拿方法尤其擅长慢性胃病、肠炎、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3]。
1.2.4 胡氏腹部推拿
胡氏腹部推拿法的核心思想是五层气体的划分及四种导疗的应用,五种气体的划分,即皮肤、气血、经络、腰肾、骨髓,为疾病的传变从浅到深,四种导疗即攻法、散法、提法、带法,治疗时,腹部的按揉推运配合背俞穴,以此达到通经络通脏腑的作用。强调冲脉调理周身气血,提出分层导疗的理念,并注重功法及手法规范化的练习[4]。
1.2.5 长白山通经调脏手法
由刘冠军创立,以“经络-脏腑相关”理论为基础,其认为患者多阳虚体寒,治疗上以扶助正气、温煦脏腑静脉为主,通经、调脏手法相结合,操作以推法、摩腹法为主,达到气机调达、阴阳平衡[5]。
2 应用范围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
新疆的李永涛[6]等人,选取77例淤血阻络型患者,脏腑推拿手法分为一指禅推任脉、摩腹、按腹、揉腹、运腹五部分等。该试验有效率显著。李华南等[7]手法相同,效果显著。
2.2 不寐(失眠)
周亚琴等[8]结合耳针治疗不寐,运用王雅儒教授和“气一元论”的思想结合,实践证明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小。樊炜骏等[9]运用津沽脏腑推拿治疗原发性失眠,主要手法作用于气血层,以补益气血,选择胃之募穴中脘穴,此穴常用以补虚,也是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达到补益、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的作用。揉腹、运腹时,主要在气血层进行缓而轻的操作,效果较好。
2.3 肿瘤相关性厌食
叶雨文[10]等运用平秘脏腑推拿疗法,认为俞募相配共奏聚脾神,养肾精,舒肝气之功。因而该病例症状缓解、脉象有力。王睿等[11],认为按摩可以改善患者进食欲望,减轻疲劳、乏力等症状。较基础治疗有一定优势。
2.4 儿童过敏体质
熊英等[12]据76例过敏患者,认为儿童的过敏性体质与脾虚有很大关联,健脾并兼顾调理他脏,研究证明该手法可促进脾虚的改善,从而有助于过敏反应的改善。
2.5 老年虚性便秘
廉凯楠[13]与麻子仁丸结合以疗便秘,单用丸剂力缓,而合用能够提升治疗的起效速度和临床疗效。
2.6 慢性疲劳综合征
柯志淳[14]等认为肝升肺降,肝肺经络相通,只有刚柔结合、相对稳定、升降程度,才有利于疏肝泻肺、调理全身气机。脾虚湿困,脾气不能升清,则腠理失养,“罢极”显现,它就像一个梦,蒙上眼睛像烟一样,不知道所有也,说谎,视觉昏厥,昏厥等症状。这些与"虚拟劳动"中的"形体劳动"相同。
2.7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王朋燕[15]等从点按阑门穴着手,以任督二脉为主线,调节机体阴阳,调畅三焦气机,调节脏腑的气血来恢复它们的功能,促进体内水液正常运行,以达到去除病邪的目的。推上七节骨、补肾经、箕门穴、外劳宫等辨证取穴及特定手法的应用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2.8 瘀阻胞宫型不孕症
付晓平[16]等结合消癥散治疗不孕症,认为脏腑推拿手法能通过分解盆腔粘连、整复复位、镇痛作用,疗效明显尚无不良反应出现。莫剑等[17]认为消癓散结合脏腑推拿治疗,可存在消炎止痛、破血逐瘀、分解粘连之用。
2.9 溃疡性结肠炎
新疆的黄银僖等[18]认为脏腑推拿中按、摩手法能够直接作用于腹部,并给于肠道以机械刺激,胃肠道会对这些机械刺激产生直接反应,即加快胃肠道蠕动,使有害物质减少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从而降低其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同时肠道交感神经也会对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是一种良性的反应,能改善肠道的功能,进而患者的胃肠道不适的症状也能得到改善。
2.10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
况莎莎等[19]认为其属“痿证”,并将痿证病机概括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故予点揉疏散局部硬结及压痛部位气机,促使全身气机通畅、精液复旺。
2.11 原发性高血压
戴港媛[20]等认为本研究予脏腑推拿结合药物治疗高血压,是因为脏腑推拿具有双向调节性。脏腑推拿主要作用于腹部,一方面可通过调理腹部气机,使脾胃正常功能得到恢复,达到补益脾胃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疏理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停聚于腹部的痰湿、瘀血、食积等也可得到消除,达到祛除邪气的目的。
2.12 带状疱疹
麦耿翰[21]等认为脏腑推拿主要选取任脉、脾、肾经。任脉为阴脉之海,在任脉上推拿能进行疏通三焦经脉、促进津液布输;推拿脾肾经则增强脾气、运水湿、救心火。
2.13 小儿功能性便秘(燥热型)
冯慧超等[22]采用调阑门、泻建里、调气海、复调阑门、清大肠、揉二马、推四横纹、推下七节骨以总调脏腑气机、理肠泄热、消胀止痛、润燥通便共奏通便开秘、清热、润燥之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14 儿童抽动障碍
杨鑫月等[23]认为抽动障碍患儿脾虚则痰多、肝旺则躁动、胃损则难眠。脏腑推拿法通过辨证论治,使局部气血行、经络通,而后汇入脏腑经脉以至整体气血运行畅通,帮助患儿平衡脏腑、宁心安神,进而有效改善耸鼻眨眼、四肢抖动、注意力涣散等症状。
3 结论
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疗较为广泛,但在可以进行相关理疗时,脏腑推拿较针灸又较为柔和,应当推广。脏腑推拿临床上运用广泛,但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探究范围深广,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