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于德化陶瓷装饰

2021-01-06郑有婷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化白瓷飞天

郑有婷

德化窑始于宋,盛于元、明,以白瓷著称。瓷器品种总体可分为雕塑瓷和日用瓷。装饰形式主要有釉装饰和彩绘装饰。

宋、元、明各代,德化窑只生产以纯白釉装饰的白瓷(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生坯挂釉,入窑经过高温烧成的素白瓷器)。德化白瓷,瓷胎致密,釉面乳白如脂,素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美誉,是古代民窑的“白眉”。清代,德化新生了以釉下彩装饰的青花瓷。青花瓷,以含氧化钴的矿物质原料作为彩绘颜料,在未施釉的素瓷坯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薄薄的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成瓷的纹饰呈蓝色。新中国成立后,釉上彩绘瓷成为了德化的主流产品,与白瓷、青花瓷并举。釉上彩绘瓷,利用含金属氧化物的矿物质颜料在施釉后烧成的素白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再次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

德化瓷,不仅技艺精湛,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集工艺、艺术、文化于一体的陶瓷珍品。本文将从古代陶瓷艺术作品和我个人的陶瓷艺术作品两个角度,谈谈德化瓷是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于陶瓷装饰中的。

一、依托精湛技艺和丰富文化内涵,把中国的制瓷艺术推向最高境界的明代雕塑瓷。

德化瓷器,以白瓷为最;白瓷之中,以明代雕塑瓷为最;明代雕塑瓷之中,又以何朝宗的佛像为最。

《中国德化白瓷研究》(刘幼铮撰)中有这样一段话:“德化白瓷是中国古代陶瓷生产领域中的重要系列之一,其制造工艺和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德化白瓷区别于其他官窑的生产,她是纯粹民窑的代表,是我国乡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直接反映。德化白瓷将瓷器工艺用于艺术雕塑,把中国的制瓷艺术推向最高境界,由此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雕塑典范和完整的雕塑范式——‘何派艺术’。”

“何派艺术”,是明代以何朝宗领军,林朝景、张寿山、林希宗、林孝宗、陈伟、苏学金等一批陶瓷雕塑艺人共同创造的。他们将中国宗教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泥塑、木雕、石刻造像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于陶瓷雕塑之中,将瓷器工艺用于艺术雕塑之中,将中华文化运用于艺术创作之中,塑造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人物瓷塑。

从中国道教文化和传入中国后与中国道教交流融合的佛教文化中提炼素材,瓷塑的道释人物是明代的主流产品。领军人物何朝宗塑造最多的是观音和达摩,那一尊尊匠心独运的人物瓷塑,无论是造型、神态,还是服饰细部线条的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显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中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高度评价何朝宗的瓷塑观音:“见过明何朝宗雕塑观音的人无不为之惊呼,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道释人物外,明代的陶瓷雕塑艺人,还从中国历史、文学、戏剧、神话故事中提炼素材,塑造出屈原、苏武、关羽、岳飞、李白、杜甫、四美女(西施、昭君、貂蝉、杨玉环)、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吹箫引凤等一尊尊蕴涵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珍品。

那些讲述着中国故事,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陶瓷雕塑艺术珍品,曾依托泉州港随海上丝稠之路远销海外,并得到欧洲人追捧。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各大博物馆对其都有珍藏。何朝宗塑造的观音,在海外有“东方维纳斯”之誉。

二、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和审美情趣的日用瓷,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了具有艺术价值的珍品。

德化的日用瓷,在清代以前只有白釉装饰一类,装饰技术多采用刻花、划花、印花、堆花、贴花、透雕等,装饰纹饰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来的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有着浓厚的本土文化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白瓷日用器中,有一种装饰形式很特别,即以书入瓷,将书法艺术运用于陶瓷装饰。德化的制瓷艺人,从中国文学作品中摘录与日用瓷用途相贴切的诗赋文句,书于瓷上,刻于瓷中,让日用瓷拥有了文人气息。这些有着文人气息的日用瓷,成为了文人墨客十分看重的文玩雅物。

从清代起,以青花彩绘工艺装饰的日用瓷,成为了主流产品。青花日用瓷,以“白描”、“双钩填彩”、“青花分水”(墨分五色)、“皴法”等国画技法入瓷,装饰纹饰人物、山水、花鸟皆有:

人物兼工带写,纹饰多描绘不同时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活动场景(有“竹林七贤”、“携琴访友”、“陆羽煮茶”等),也有反映劳动生产和社会风俗等现实题材的。“书生课读”是最流行的题材之一,“这类作品多见于‘经藉既盛,学术斯昌’的乾隆、嘉庆朝,反映了当时仕途经济之文化生活的社会风情”;

山水纹饰呈现最多的是滨海风光,多以“平远”和“深远”构图,营造广阔天地之境。“其中的山石既有‘斧辟皴’的画法,山石都呈劈开的片状,继承南宋画院派的风格,也有‘披麻皴’的画法,山石都呈上窄下宽的不规则圆状,模仿元代四五画派的手法。有的水画面,成功地应用了浓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识地造成深浅不同的层次色调,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把远山近水名胜佳镜的面貌,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花鸟纹饰多为以“白描”技法描绘的祥瑞图案(有灵芝纹、缠枝花纹等)和以“双钩填彩”技法描绘的有吉祥寓意的纹样(有凤朝牡丹、喜鹊登梅、松鹤延年、一路莲科等),笔法朴实粗犷,构图简洁舒展,是百姓情感的真实写照。

德化的日用瓷,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为前提,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其中,提高了日用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那些集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日用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和审美情趣,更让人们在使用之余,有了可以把玩的物件,有了可以怡情养性的艺术欣赏品。

三、以我个人的创作经历诠释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于德化陶瓷装饰之中。

我毕业于福建德化职业中专(陶瓷装饰设计),2018年创建福建省德化县语亦云陶瓷有限公司,主营羊脂玉瓷茶具,手绘产品。在创业的同时,我还入学福建省泉州市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深造,在名师指导下,潜心研究学习。受德化古代陶瓷装饰风格的影响,我选择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蕴,探索将新工艺羊脂玉瓷与釉上彩手绘相结合创作方向。

温润如玉的羊脂玉瓷多为日用瓷。在日用瓷上彩绘纹饰,我选择了根据器物的造型特征选择题材、构思画面的创作思路。举两例:

1、以釉上彩工艺创作的《敦煌印象》羊脂玉瓷红酒对杯。

《敦煌印象》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将敦煌文化运用于陶瓷装饰。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偏爱唐代的敦煌飞天。敦煌唐代洞窟中的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

我根据红酒对杯,足高而纤细的造型特征,设计了一杯一飞天,独立各有内涵,成对相互呼应的构图形式。依杯的造型之势构图的腾空向上的姿态飘逸的飞天,是对诗仙李白“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之诗文的艺术形象再创造。

2、采用釉上彩配描金工艺创作的《十二花令》羊脂玉瓷主人杯。

《十二花令》是以十二只茶杯为一套的茶具产品,受《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启发。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一月水仙花,二月玉兰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纹饰背后对应的是中国民俗文化——“花朝节”(又称“花神节”)。

我认为中国的民俗文化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传承和保护,所以我选择了以“花朝节”为文化背景的“十二花令”作为这套杯具的装饰纹饰,一杯一花令文化,一杯一花神文化,表达了我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意。

多年的创作经历和多年的日用瓷营销经历验证——在日用瓷上描绘具有文化内涵的纹饰,其最大的好处是,让人们在茶余饭后闲聊时,会因为瓷器上的纹饰而多了一个话题,多了一个点雅趣,人们可在不经意间就读取了中华文化、传播了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德化白瓷飞天
飞天之梦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基于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研究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飞天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