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承古如意壶”的创作及评析

2021-07-10陈清法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壶把器型前辈

陈清法

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就是在反复的切、磋之中,完善工艺的瑕疵,在不断的琢、磨之中,注入器物应有的灵魂。制作技法为紫砂壶塑骨,文化内涵为紫砂壶铸魂。

紫砂壶,是宜兴的当地特色传统艺术,各代名家辈出,经得起推敲的传世佳作不胜枚举,在紫砂这片艺术的汪洋中纵横驰骋,各领风骚。这款“承古如意壶”就是在汲取紫砂前辈的作品精髓中,加上作者的创作想法制作而成,下面就此款作品进行剖析:

一·紫砂“承古如意壶”的灵感

承古,顾名思义,就是继承传统,学习紫砂前辈。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学习紫砂制作技艺手法,更要领会前辈们紫砂思想。因为一件作品,就算是在制作技法上做到完美无缺,也只能说是一件工艺品。只有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融入作品当中,为作品注入灵魂,使其有了语言。这种艺术的语言会穿越时空,与人交流,体会紫砂前辈们在创作时的感想,与他们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如意题材在紫砂作品中屡见不鲜,在紫砂作品表面加上如意纹饰,或是加上如意造型,以赋予紫砂作品吉祥寓意,表达作者对使用这款作品的一种美好祝福。承古如意就是在继承中传达美好意愿。

二·“承古如意壶”的外形与内涵

“承古如意壶”外观整体造型设计稳重端庄,在细节处凸显思想。整体壶身由传统器型容天改进而来,但脖颈之处压低,显得更加敦厚;壶腹部略扁,更添平稳姿态,使得整体作品感觉温庄。壶身筒线条缓急有度,丰腴圆润,如谦谦君子一般,温软如玉,意寓指做人温良恭俭让,呼应传统儒家文化,即承古之意。壶嘴、壶把呈四方形设计,取其谐音,为事事如意,暗合壶名。方形的嘴把和圆形身筒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又将圆与方完美的结合。就如做人一般,身处闹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须不忘初心,保持内方外圆。自己的心灵才会不染尘埃,直至无上菩提,自问本心。此款作品属于光素器范畴,古朴的色泽更显古色古香,摸起来手感光滑舒畅。如意,自古以来就是尊贵的象征。壶嘴、壶把与身筒结合处,加上如意纹饰作为装饰,相互对称,交相辉映,添加作品富贵气息。壶钮丰腴饱满,肉感十足,拿捏舒适有力。宛如一个如意倒扣在壶盖之上,谐音为如意到之意,表达了作者的祝福意愿。壶嘴、壶钮、壶把,三点一线,茶客在倒茶品茗之时,三只如意尽收眼底,如意时运相伴。壶盖略微向上突起,弧度自然平缓,不觉突兀。上刻行书“有容乃大、无欲则刚”。既表达了此款“承古如意壶”是在传统器型容天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寥寥数语说明了器型的出处,又在人文内涵方面进行了总结,就像器型一样,壶身大,指人胸怀宽广,能容人容事,汇百川而不捐细流,终成大器。即在纷纷攘攘的世俗中,即使我们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一员,即使我们生来就是平凡,也要保持初心,内方外圆,不甘于平庸!从情感上得到升华,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承古如意壶”的意义

本人创作“承古如意壶”的初衷,是为响应“三带两助”计划,尽自己个人的绵薄之力,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紫砂壶这门传统的艺术,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愈发旺盛,如陈年佳酿,令人陶醉不已。如今更是生逢盛世,作为一名紫砂手艺人,更为紫砂这门艺术,为个人而感到庆幸与自豪。紫砂艺术在传承中积累,文化积淀深厚,是一代代紫砂艺人的坚守。在继承紫砂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入我们当下的艺术元素。不能盲目的模仿追随,结合现在,结合自身,在传承中发展,给紫砂艺术赋予我们这一代手艺人是时代烙印。这样才是在传承中发扬紫砂艺术。

总结:“承古如意壶”作品,在传承中创新,用传统的艺术语言表达现在的人文追求。赋予作品文化内涵,秉承个人创作风格,诠释匠人精神。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壶把器型前辈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一粒珠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