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庞塔特厚煤层区段煤柱宽度及稳定性研究
2021-01-06籍晓昕
籍 晓 昕
(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山西 临县 033200)
1 工程概况
庞庞塔9-101 综放工作面即将回采结束,需进行下区段9-301 综放工作面的准备作业。
图1 工作面布置情况
9-301 综放工作面所采煤层为9#煤层,平均厚度为11.8m,煤层内部含有夹矸,整体煤层为东西方向倾斜的缓倾斜煤层,平均倾角为24°;综放工作面直接顶是5~7m 厚的泥质灰岩,内部裂隙发育,直接底为1~2m 厚的灰色泥岩。9-301 综放工作面距上层煤层采空区平均50.63m,采用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采放比为1:2.69,其中机采高度3.2m,放煤厚度为8.6m,一采一放,采用单论顺序放煤,工作面布置如图1 所示。为进一步提高9-301 工作面的采出率,确定运输巷掘进施工时护巷煤柱的最优宽度,本文以9-301 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为背景展开研究。
2 理论计算
2.1 煤柱宽度最大值确定
查阅相关文献[1,2]可知,煤柱因矿压造成的变形量、煤柱的自身强度及煤柱实际高度成一定比例关系,关系如图2 所示。观察图可知,当煤柱自身宽度与其高度的比值为3 时,煤柱的变形量则不会超过8mm/m,同时会随着煤柱的强度保持增长的趋势,这种情况下煤体会保持较好的的稳定性及完整性。因此基于此原因,在保持煤柱稳定的同时,尽可能节约煤炭资源,所留设的煤柱宽度与高度之比应小于3,结合庞庞塔9#煤层平均厚度,9-301 综放工作面所留设煤柱宽度应不大于35.4m。
2.2 煤柱宽度最小住确定
对于煤柱本身来说,若其宽度较小,则会在工作面回采时,在受动压影响的情况下,煤柱将会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3],受到破坏后的煤柱,会对巷道的锚杆支护等带来较大的影响;当区段煤柱失去其该有的承载能力时,巷道的稳定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对区段煤柱的宽度计算时,需要在其极限平衡条件下进行计算。如图3 所示。
图2 煤柱尺寸效应
图3 煤柱宽度计算示意
根据煤柱极限平衡理论可知,区段煤柱留设的尺寸须满足以下条件:
式中:B 为煤柱宽度,m;x0为采空区侧塑性区宽度,6.6m;xl为工作面煤柱侧锚支护有效长度,2.5m;xb—煤柱内部的弹性核区,xb=K(x0+xl)=0.5(6.6+2.5)=4.55m,将上述参数代入上式,则区段煤柱的合理尺寸应为:B≥13.65m
由上述分析可知,9-301 综放面的区段煤柱合理尺寸应满足以下条件:
3 数值模拟计算
3.1 模型建立
为确定留设煤柱最宜宽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宽度煤柱下煤体情况。根据庞庞塔煤矿现场取样,通过力学试验所得数据,同时考虑到煤层内节理及断层等影响情况,实际围岩力学强度应小于实验所得参数,因此在进行数值模式时,为更加与实际情况向吻合,需要对模型所附参数进行一定折减。整体模型采用常用的摩尔-库伦模型,计算时,给定模型边界施加位移为0 的限制条件,X、Y、Z 方向位移均为0,全部模型共计66138 个单元。在实验时,模拟的煤柱宽度分别设置为8.0m、10.0m、13.0m、15.0m、20.0m 和30.0m。
3.2 不同宽度煤柱应力分布
通过对不同宽度煤柱内部应力模拟,得到煤柱内部应力变化曲线,如图4 所示。
图4 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垂直应力分布特征
由图4 可知,随着煤柱宽度不断扩大,煤柱内部的应力集中系数与峰值多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小。在煤柱宽度小于10.0m 时,会随着煤柱的宽度逐渐变大,其内部的应力集中系数与峰值会增大,但增长趋势较为缓和;当煤柱的宽度大于10.0m 时,其内部的应力集中系数与峰值会降低,且降低的趋势较为快速;在煤柱的宽度逐渐大于30.0m 的整个过程中,则其内部应力集中系数与峰值在减弱,且趋势相当平缓。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煤柱在宽度15.0~20.0m之间,内部较为稳定,符合实际需求;而30.0m 宽度的煤柱虽然较为稳定,但在实际中对煤炭资源造成大量浪费,因此不宜选用30.0m 煤柱。
3.3 不同宽度煤柱下塑性区分布
9-301 综放工作面在进行回采时,煤柱受回采动压的二次影响,同时煤柱本身受到采空区一旁所形成的支撑压力,在多种影响的情况下,若留设的煤柱宽度过小,则煤柱本身的稳定性将受到破坏。由模拟结果可知,如图5 所示,在煤柱宽度在8.0m 和10.0m时,煤柱两侧的塑性区破坏会沿着煤柱宽度的方向进行,从而对整个煤柱造成影响,此时煤柱内部的的塑性区破坏会从外向内逐渐变弱,当煤柱难以承受支撑压力对其造成的影响,从而造成煤柱不稳定。在煤柱宽度从13.0m 上升到30.0m,此时煤柱内部塑性区未完全联通,巷道塑性区达到1~3m,采空区侧塑性区达到1~6m,煤柱内部弹性区范围是4.2m、9.1m、17.3m、27.4m,在弹性区的范围逐渐增大,煤柱的自身承载能力也会逐渐增大。
图5 回采时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塑性区演变规律
同时对塑性区与煤柱整体面比值特征统计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6 所示,在图中可以看出,煤煤柱宽度为8.0m、10.0m 时,塑性区与煤柱的整体面的比值超过60%,其中巷道侧塑性区比值超过20%,而采空区侧的比值超过40%,此时的煤柱已难以维持巷道稳定。在随着煤柱的宽度逐渐增大,当宽度为13.0m 时,煤柱塑性区面与其整体面的比值会发生逐渐减小的趋势,塑性区的的占比达到27.81%,巷道侧占8.49%,采空区则为19.44%。当煤柱的宽度增加到15.0m 和20.0m 时,塑性区面与煤柱面占比为16.54%与6.25%,巷道侧塑性区仅为3.89%与1.62%。当煤柱的宽度增加到30.0m 时,塑形区占3.58,巷道侧塑性区则为1.28%。
图6 不同宽度煤柱时塑性区面与煤柱面比值分布规律
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达昂煤柱宽度为8.0m与10.0m 时,由于宽度较小,煤层上部岩层造成强大载荷与回采的动压影响,会使得煤柱内部的塑性区发生贯通,煤柱已经失去稳定巷道的作用,对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当煤柱宽度为13.0m 时,塑性区较之前占比较小了一半多;当煤柱的宽度设计为15.0m、20.0m 和30.0m 时,塑形区仅为16.8%、7.1%与3.2%,且巷道侧的塑性区也小于10.0%。考虑到煤柱主要起到保持巷道稳定的作用,因此在此条件下,区段煤柱宽度取13.0m~20.0m 较为合理。
区段煤柱的留设,要在维持巷道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约煤炭资源,增加煤矿回采率,在经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基于煤矿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考虑,9-301 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设计为15m。
4 工程实践
在掘进期间沿空掘巷时,采用高预应力锚杆索加多锚索,辅助以钢带桁架,同时在采空区处进行注浆。根据庞庞塔煤矿现场工作面的实际布置情况,对沿空掘巷围岩稳定进行监测,来探究9-301 综采工作面区段留设煤柱的稳定性及合理性。
在9-301 综放工作面进行布置监测点时,为保证监测数据能较全面的反映巷道的实际情况,防止其他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决定在下顺槽960m 处进行多点监测,监测断面定为950m、960m、970m,分别对监测点标号为1#,2#,3#。在进行监测计进行安置时,严格按照所确定的点进行安置,不得出现误差。监测数据如图6 所示。
图7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
根据对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如图7 所示,由图可得在距离工作面80~100m 内,顶底板移进量达到23mm 左右,两帮移进量达到20mm 左右;当在距离工作面30~80m 时,顶底板移进量最大达到140mm,两帮移进量最大达到253mm;当距离工作面5~30m 时,顶底板移进量最大为213mm,而两帮移进量最大为317mm。通过对巷道实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巷道可以正常使用,说明9-301 综放工作面留设15m 区段煤柱可以维持巷道稳定。
5 结 论
本文以庞庞塔9-301 综放工作面留设区段煤柱为背景,结合本矿资料,通过理论计算并辅以数值模拟软件验证等手段确定了合理的15m 宽的区段煤柱宽度。9-301 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下顺槽围岩进行表面位移监测,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可知9-301 综放工作面留设15m 区段煤柱可以维持巷道稳定,煤柱宽度合理,满足工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