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项目化学习方式促进小学音乐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1-01-05高琴

求知导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小学音乐

摘 要:合作学习是项目化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文章以《小鬼当家》为例,以音乐学习为主线,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来推动学习的进程,提出在体验式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中,运用情境巧设、情境感知、情境体验、情境升华的学习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完整、有意义的生活情境,通过搭建项目活动支架、关注项目活动细节、提升项目活动品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项目化学习;合作学习;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1-0085-03

作者简介:高琴(1982.4—),女,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的跨学科学习方式,聚焦于学科关键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合作学习是项目化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便是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成为当前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教与学的方式 ,而多声部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

在以往的音乐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出合作的意义,学生无法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音乐多声部合作,凸显了整合学习的特征,将学生个人体验和小组合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感知独具特点的多声部音乐效果。教师在开展多声部项目化学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情等来确定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小鬼当家》是一节音乐综合实践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以节奏练习与编创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小组合作体验活动对做家务、做美食等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梳理、体验,让学生收获自己当家做主的喜悦。笔者以这节课为例,开展小组多声部合作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多声部合作能力与和声理念的提升。

一、情境巧设

项目化学习理念正在走进校园,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应对能力。项目化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增长见识、系统地学习学科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处理突发状况。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利用情境中的矛盾冲突帮助学生积累应变经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学习语言需要语境,作为情感性艺术,学习音乐同样需要特定的情境。童谣是诗歌的一种,其以韵律节奏的独特美感吸引着学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养料。笔者抓住学生爱玩、好模仿的天性,设计朗朗上口的童谣,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他们带入“爸爸妈妈不在家,咱们小鬼来当家”的生活情境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本能,激发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项目活动1:

声势律动,合作初体验

律动是指学生跟着音乐旋律,有韵律感地摆动身体,使自己的身体有节奏地动起来。教师让学生跟着音乐律动,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学生进行律动,是其在聆听音乐之后,利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一种形式,这能从侧面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音乐节奏感,与音乐产生共鸣。

声势律动即体态律动,它是课堂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音乐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或演奏乐器,再现“声音感觉”的世界。学生通过节奏律动以及熟练地使用、制造声音,特别是制造产生音乐的物体,来理解音乐及物体音乐的关系。学生最直接的音乐表演是身体活动,即随着拍子、音高等其他音乐构成物进行律动。

笔者在学生熟练、朗读童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主发现童谣中隐藏着的三种节奏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并提出问题:“你能用不同的声势律动来表现这三种音符吗?”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用拍手来表现二分音符×-,用跺脚表现四分音符×,用拍腿表现八分音符××。然后,教师让学生将拍手、跺脚、拍腿的声势律动与有节奏的朗读相结合,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初步感知自身就能达到的两声部音效。音乐课堂的合作不仅指与他人的合作,还指自我身体机能的合作。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感官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在情境和活动的感染学生的音乐情感回应,培养学生一脑多用的能力。

二、情境感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渠道收集音乐知识,提升音乐技能,感知音乐的美,学会积极创造美。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发挥自己的音乐技能,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

项目化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给学生创设了真实、完整、有意义的情境,让他们在做中学、思中学、议中学,切实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即项目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一系列的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2:

打扫房间,合作乐趣多

处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没有音准和声部概念,他们的认知领域里只有“好听”“不好听”或感不感兴趣。此時,若教师将音乐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会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产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笔者在这个环节抛出学习问题:“家里有点脏,我们一起来打扫打扫,你会做些什么家务呢?你想从哪些方面着手打扫房间?需要什么劳动工具,可能会做哪些劳动姿势?”“仔细想想,在做这些家务活的时候,可能会发出哪些有节奏的声响呢?”“擦地板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洗菜会发出什么声音?双手会怎样动作呢?”“扫地时,扫帚会做什么样的运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哪位同学能上讲台模仿一下?”教师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扫地时会发出“嚓嚓”声,拖地时会发出“呲呲”声,擦玻璃时会发出“噗噗”声,打水时会发出“哗哗”声。学生在谈到扫地、拖地、擦桌子、洗刷等劳动时,会边说边进行有节奏的劳动声势律动,在音乐旋律的配合下,呈现出一种劳动韵律美。

在教学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攻克难点,并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分享经验的机会。这种互助合作式的项目化学习方式,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分组即将每个人的成功都建立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之上,合作让学生、教师凝聚在一起,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实现信息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和声训练的兴趣,即让学生爱上“和声”,教师可以此为基点,实施多声部合作教学。

三、情境体验

体验是当今音乐教学活动中常用的名词,它是人们获得经验的基本途径。情境体验能促使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学习与认知上的感悟,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音乐课堂氛围更加融洽。音乐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开展真实或模拟生活情境下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理解,并进行合作交流,获得与他人共同发展的能力。

项目活动3:

学做比萨,合作乐编创

笔者在此环节创设了现实性问题情境:“爸妈不在家,咱们得自己做些好吃的,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请说出三样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动手做些好吃的东西,说一说你的拿手菜!”“同学们,你们能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劳动场景中的这些动作吗?”这是一个虚拟情境,但它建立在真实世界中,研究对象也是真实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习,凸显思维的可迁移性。对于学生来说,项目化学习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记忆,全方位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在音乐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美食,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获得精神的愉悦 、情感的满足。

音乐的体验对于每个个体而言都是独特的。在做比萨的音乐情境体验活动中,学生大胆尝试,用三个音符进行不同的组合编创,再用筷子通过敲击、按压、摩擦等方式分别进行有节奏的场景声效模拟。笔者在学生自主进行编创的过程中,选取三种操作性强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三组:搅拌组、揉面组、切菜组,先分组进行新节奏的练习,再逐步进行多声部合作。这种创造性的体验式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态度,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呈现的是一种教育智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四、情境升华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個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方法,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对于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的活动非常感兴趣,笔者将音效丰富的锅碗瓢盆带入课堂,让学生将这些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新的打击乐器,来进行创造性表演,体验创编的乐趣,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演奏兴趣。

项目活动4:

快乐演绎,合作乐无限

人们常说,音乐是“音调悦耳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而噪音则是“令人不愉快的”“胡乱的”“未加组织的”。音乐教学的任务就是仔细研究声音的各种特征,这是音乐表现和音乐组织的基础,也是音乐“可以传授”的基础。笔者在学生演奏“锅碗瓢盆歌”之前,让他们自由进行敲打演奏,随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刚才的演奏怎么样?怎样才能演奏得好听呢?”学生在自由演奏中自发地领悟何为噪音,认识到只有根据这些锅碗瓢盆的音色特点进行有节奏的编排才能呈现出美妙的和声。项目化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赋予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角色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或生活情境来解决真问题,获得真体验,提高真能力。

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有的音乐活动都要合作才能完成。多声部合作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它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相配合。每个参与者都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追求完美的整体效果,这样才能达到合作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本课从简单的二声部合作到音效丰满的四声部合作,层层递进式展开。由于各声部都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可以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美的熏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项目化学习,真正让学生走向课堂的中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带着项目任务亲历探究式体验过程。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生生、师生之间要保持有效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让每位学生成为心智自由的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享智慧,为美的追求而努力,共同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陶小军.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探究中生长[J].内蒙古教育,2019(2):78-79.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小学音乐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