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有效研究
2021-01-05李兆琳
摘 要:初中正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中学生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散发着青春气息,但是懵懂和叛逆也是他们身上的特质。初中的课程较多,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将生活实践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从教学的整体性来看,则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1-0011-03
作者简介:李兆琳(1976.6—),女,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四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更加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融合,将生活实践与学科理论知识相结合是教育教学的一次创新,能够在课堂上不断丰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蕴藏着无穷的知识,而社会则是磨炼人,让人成长的战场,生活+社会能够使一个人内心富足、目光远大,使整个人更加饱满、充实,有内涵。将生活实践带入课堂,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兴趣的引领下能够为学习助力。教师在课上积极引导,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使學生将所学知识能够顺利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中不断摸索,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各项能力,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生活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生活实践教学可以理解为将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为学生开展富含生活气息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在生活实践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究,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与实践共行,在生活实践展现学科知识的真正价值。生活实践中教学主要围绕学生实际生活来进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有助于德育渗透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发展,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广泛,教师要充分发挥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志青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融入人文性质、实践特征、思想道德观念的综合性课程。它不仅承担着培育我国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责任,还要从国家与社会发展出发,结合国内外的整体形势,将立德树人理念贯彻到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应试教学模式及教学思想已经逐渐不再符合时代要求,素质教育成为当下的主流教育思想。受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教育教学手段逐渐多样化、个性化、综合化。如果我们将教学目光始终放置在有限的教材上,就不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只有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中挖掘更多的信息,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促使其学会观察、思考、感悟,探索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的思维。教师将生活实践与课堂理论相结合,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育人是教育的主要功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拥有更高开阔眼界,将来能够立足社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那么,社会就是实践成长的主阵地,两者之间若能自然衔接,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值青春期,身体与心理都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他们是难以分辨的,对某些事情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角度、多方位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学与生活融合,让实践与社会融合,这样才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培养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生活实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相结合的探索
(一)教材为本,拓展生活
新课程改革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用教材教学”,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让教师只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回归到应试传统思想下死板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让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认真钻研和深度研读,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目的,再根据实际学情以及课堂现状来打造特色化的科学的课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汲取经验,深入了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储备,打造符合学生学情的科学课堂。除了贴合教材,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知识延伸环节,在理解教材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拓展,使学生可以在科学的课堂上开阔自身视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既符合科学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实践求证,从而在生活实践中验证知识的正确性。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熟练掌握教材、精准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做到自然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增 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在课堂上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并设计别出心裁的PPT,还可以在其中加入音乐或视频,将相关案例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正直、真诚、正义感爆棚,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还原真实案例,让学生观看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事件的案例。在观看完案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6~8人的学习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案例展开讨论,学生众说纷纭、畅所欲言,最后由每个组分别分享各自的案例解决方案和思路,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我国每年3月15日举办的消费者权益晚会,上面会有很多典型案例,让学生在观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进行深入引导,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找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法,让学生有种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感觉,唤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使其真实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生活为景,体验为实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而初中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便时常会从社会视角入手,突出立德树人理念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只有当初中生亲近社会、关心社会并融入其中后,才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而该科目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便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践行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也是我们国家未来稳步发展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能够逐步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事件、关心社会发展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要围绕课本内容,结合真人真事让学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生活化角色扮演,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艺术也来源于生活,所以角色扮演是演绎生活情境的最佳选择。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在课本上学习不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积累生活经验,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说出各自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理解不同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发掘其中存在的不同之处,深知生命的意义是源于对生活的付出。学生讲述完毕后,师生共同从这些讲述的事件中选择一个大家认为最好、最能打动人心的进行剧本编写,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一名学生坐在地上扮演生病的路人,而后,另外几名学生从他身边冷漠地走过。情境活动结束后,教室再让扮演生病路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当我看到周围走过的人都没有理我时,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无助,我很渴望有人能问我一句‘你怎么了?需要帮助吗?’,可惜并没有。”他的眼中透露出绝望和悲伤。而后,教师再问扮演路人的学生,他们说:“我特别想帮他,但迫于游戏规则,我并没有。”之后,教师让学生变换角色再次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可让学生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此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他们说:“我以后一定会帮助有需要的人,因为我体验过那种无助感,我不想让别人有这种感觉。”由此可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在无形中养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优秀品质。
(三)多种渠道,活动求效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渠道、多途径去开展实践活动,尽可能地选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力求高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使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多样化、趣味性的课堂氛围。生活是获取知识的源泉,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坚持以生活为本,为课堂教学注入活水,加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用性,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带给学生更多新奇、新鲜的体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实践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共同探讨生活话题,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围绕生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思考,能有效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明确生活与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要以生活为思路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通过生活实践教学为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水平,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网上交友新时空”这节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慎重交友,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养成以礼待人的品德,学会辨别是非,理智地进行交友。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上交友的方式很常见,但初中生在网上交友过程中可能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在开展网上交友相关的实践活动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次调查访问,让学生了解一下身边人对网上交友的看法,了解他们网上交友的动机、目的,还有在选择网友的标准和方式等,并在调查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充分了解网上交友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网上交友的优势和危害,使学生能够使用理性思维分辨是非、善恶,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学校阅览室,通过网络进行交友互动。学生登陆学校统一的安排账号,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指定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多样化的交友方式。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明白网上交友要慎重,学会自我保护,懂得网上交友的优势和危害。这样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上可以有效探究多样资源,以此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结 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是新课程教学革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综合型优秀人才的有力保障。在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掌握教材主题,以便教学时灵活运用,只有在细心研读新教材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學模式,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作用,才能创设出新型、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海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教育观察,2019(30):119-120.
[2]魏艳香.学本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1(9):37-38.
[3]李红.新课改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策略[J].青海教育,2021(3):38.
[4]陈林.实践浸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表达[J].中学课程资源,2021(3):52-53.
[5]吴欣.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