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应用策略探索
2021-01-05马艳霞
摘 要:思维可视化是指通过图示将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来,思维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可视化将学生的思维形象地进行呈现,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地图等方式帮助学生串联重要的知识。文章从“思维可视化的内涵及特点”“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入手,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可视化
一、 引言
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学习。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文章重点、有意义的问题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知识,学生在可视化工具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思维建构,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文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可视化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二、 思维可视化的内涵及特点
思维可视化是指把不可见到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示进行呈现,将思维可视化运用于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可视化包含思维导图等各种图示,还包含一些软件技术,像Mindmanager、mindmapper等。思维可视化可以使学习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信息,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将思考路径呈现出来。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思维可视化具有建构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建构文本信息,通过示范工具为学生提供中心词,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思维可视化具有互动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知识,包含了师生互动,学生之间讨论思维导图,包含了生生互动,思维可视化可以联系新旧知识,包含了新旧知识之间的互动。思维导图有图示的特点,思维可视化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呈现出来的,因此具有图示性特点。
三、 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
思維可视化运用图示将文本的信息展示出来,图文结合便于学生思考,思维可视化将文章的细节通过关键词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意识到哪些知识是重要的。思维可视化的方式相比于只有文字的内容更便于学生记忆,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果。思维可视化将文字、图形相结合,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解、归纳等能力。
思维可视化可以激发教师在阅读课进行创新,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思维可视化通过思维工具促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思维可视化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工具支持,教师熟练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备课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可视化工具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教学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四、 思维可视化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整体理解文章
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预习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材料增加了解。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将文章的背景、作者、文章的段落分布等画到思维导图中,并在思维导图中标注上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学生的思维导图具有独特性,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在课前预习时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整篇文章的结构,在课上听课的时候有侧重点。学生可以重点听自己不懂的部分,并在课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会提高。课前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起到辅助阅读的目的,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草原》这节课,在预习时,笔者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作者是谁?他有哪些作品?本篇课文每个部分都写出了什么?”学生读课文,把自然段根据内容分成几个大部分。文章的第一段写了草原风光,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可以展示具体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作者先写了草原的天,学生把空气清新、天空明朗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作者写了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作者接下来描写了小丘的颜色、线条,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体现出第一自然段描写的景物。学生接着阅读课文,总结草原人民迎客待客、盛情款待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把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预习环节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重点标记,有的学生给“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打上问号——为什么用“飞”?“蒙汉情深何忍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课上教师讲解的时候重点去听,这样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又如,《少年闰土》这节课,笔者先让学生预习课文。这篇课文围绕少年闰土展开叙述,课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下任务:查阅文章作者的相关资料,写下几部他的主要作品。在预习时将课文划分为几部分,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划分?每部分分别讲的是什么?把课文中你认为精美的句子画出来,并说出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学生读课文,完成任务,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思考问题。在预习时,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写出了作者的简介,以及代表作品《呐喊》《朝花夕拾》,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尝试给课文划分成几部分,并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学生将第一自然段单独作为一部分,写作者怀念闰土,第二部分写了“我”与闰土相识的原因,第三部分写“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四部分写闰土给“我”讲四件有趣的事,第五部分讲我们都很怀念对方。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对每个部分的细节深读一下,并思考:“作者第1段为什么要写猹?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表明了什么?‘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感觉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预习时还可以总结闰土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性格特征。学生在预习时对文章的部分内容掌握,在课上能够专注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标注自己的疑问,在课上通过与同学讨论、问老师的方式解决疑问。
(二)课内感知,梳理文章脉络
课中,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思维导图。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学生给出对其他同学思维导图的建议,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分析思维导图的内容,从人物、事件等方面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教师向学生展示文本内容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各个细节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文章的结构框架,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
例如,在《草原》这节课的课上环节,笔者带领学生梳理课文。笔者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说一说对于作家老舍你们知道哪些?”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踊跃回答。有的同学说:“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笔者提出问题:“《草原》这篇课文写了草原的哪几个方面?”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写了草原风光、迎接远客、主客联欢等场景。”笔者邀请几名同学运用投影来展示自己课前画的课文结构的思维导图,其他同学观看,并提出建议。学生有的提出了可以把描写的细节展示出来,有的对其他学生的思维导图提出了补充建议。学生交流并讨论。笔者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蒙汉情深的?”学生读课文,并回答出:“课文写了迎客、联欢、话别。”笔者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到比喻和拟人的句子,并标注在思维导图上。学生小组讨论,最后请几名学生说出找到的句子。笔者把本课的难点出示给学生,学生对比思维导图,进行查漏补缺,修改并补充自己的思维导图。
又如,《少年闰土》这节课的课上,笔者让学生上讲台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学生画的思维导图各有特色。有的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展示了作者的代表作、这篇课文发生的四件事情是什么,有的学生在导图中写了本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毡帽、刺猬、伶俐、青蛙、捕鸟等,闰土的外貌特征,以及闰土的性格:勇敢、聪明能干;有的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写出了本课的好词好句,总结了本课的中心思想: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等等。通过学生的展示笔者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课堂上笔者让学生找出闰土外貌是什么样的句子,学生读课文,并找到了:“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读句子,得知闰土具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纯朴、健康、勤劳,我提问学生:“从‘明晃晃的银项圈’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回答:“闰土的父母对闰土的喜爱。”笔者让学生仔细读课文,作者在写雪地捕鸟时是如何写的?找出对应的句子。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运用了动作描写,动词有“扫、支、撒、拉、罩”,笔者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写“瓜田刺猹”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闰土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读课文,并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学生读句子看出闰土是一个聪明又勇敢的少年。笔者提问学生:“从课文中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将闰土和作者的生活进行对比,得出:“文中的‘我’对闰土农村丰富的生活十分向往,作者对自己的生活十分不满,对闰土的生活十分羡慕。”笔者让学生进行辩论:“作者对闰土的生活十分向往,作者的生活真的很‘糟糕’吗?”笔者把学生分为正反两组进行辩论。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反方认为:“作者的生活并不‘糟糕’,作者家的生活条件很好,他可以享受到读书的机会。”正方认为:“作者的生活‘糟糕’,他没有体验农村生活的机会……”学生将新的知识补充到自己的思维导图中,学生读思维导图,看一看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在课堂中及时进行提问。
(三)课后復习,归纳整理知识
在课后复习时,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归纳整理,思维可视化工具所体现的都是阅读材料中的重要部分,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条理化,整合一些细节知识,搭建知识网络,从而便于学生复习。
例如,《草原》这节课的课后复习,笔者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导引下复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记忆关键词,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看思维导图复习,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学生还可以重点看自己不懂的部分:“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的“飞”表现了草原人民急切地想见到客人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别”表明了蒙古族和汉族的情谊很深,不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蒙古包外诉说着惜别之情。学生观看思维导图,还可以对这篇课文进行总结:这篇课文写了草原美景还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学生可以由此想到民族团结互助,以及这篇课文运用的是情景交融的写法。思维导图在学生复习课文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将课文中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便于学生整体理解文章,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又如,《少年闰土》课后,笔者让学生想一想课堂上讲了哪些内容是自己预习时没有注意到的,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思维导图中。学生在自己原有导图的基础上增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同学之间交换修改导图,修改导图时学生会对新知识加深一次记忆,同学互换修改导图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乐趣,使学生对《闰土》这节课的内容更加熟悉。学生读思维导图,从文章的段落内容、闰土的外貌及性格特点、作者简介、句子的赏析、本课的主题等多个方面进行复习,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五、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可视化可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增强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思维可视化工具使学生的思维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借助图示来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从而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在图示语言的提示下,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思维可视化的课堂中,能够更多地去思考、分析,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思维可视化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授课思路,在课堂中不掉队,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忠.思维可视化,建构阅读高品质课堂[J].教书育人,2020(34):58-59.
[2]杨娟玉,沈书凝.让思维可视:阅读教学中落实思维发展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20(1):34-38.
[3]黄涛.思维可视化在助力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20(7):45.
课程,2020(01):34-38.
[4]郭炽红.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9(5):54+56.
作者简介:马艳霞,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