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说理课堂 促进深度教学

2021-01-05黄俊蓉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说理深度教学数学课堂

摘 要:数学说理课堂的构建,需要促进数学课堂的深度教学,让“说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让“说理”成为数学课堂的常态。最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颗“想说理”的种子,给热爱数学的学生多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他们“愿说理”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敢说理”的胆量,同时要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提升他们“会说理”的能力。

关键词:说理;数学课堂;深度教学

一、 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创新数学教學方法,重构数学教学形式。现在的数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懂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说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构建数学说理课堂。我们要让“说理”成为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让学生具备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能把数学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的严谨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有效地促进数学课堂深度教学的目的。

二、 激发交流欲望,埋下想说理的“种子”

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曾这样说过:“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可见数学其实是一门至高境界的语言艺术,而数学说理则是这门艺术最好的体现。所以一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数学说理课堂,不仅可以更高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快速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进而点燃学习数学的动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说理”的冲动,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一颗想说理的“种子”。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这节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它是一个综合应用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知识点后,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说理素材,巧妙设计多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交流欲,让学生为获取新知而自觉自愿地想“说理”。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同时又是在他们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巧妙设计了这样的情景:首先教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幅动态图

,如图1:

图1 “动物运动会”动态图

通过动态演示“动物运动会”,猴哥哥、小狗、猴弟弟、小兔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准备赛跑,猴哥哥在第一跑道,小狗在第二跑道,猴弟弟在第三跑道,小兔在第四跑道,小猪裁判把它们都安排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故作疑惑地问:“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还没等教师的话音落地,学生便开始七嘴八舌争论了起来,有说公平的,也有说不公平的,这时学生那颗“想说理”的心早已被撩拨得蠢蠢欲动,他们的眼里闪现着灵动的光,相互之间那股交流的欲望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随时可能炸裂。教师看准时机,紧接着抛出一句:“那有谁敢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由呢?”此时这问题就像一根针,轻轻一戳就使学生那股交流欲望喷涌而出,课堂的气氛也随即被推至高潮,而藏在学生心里那颗想说理的“种子”也已如春笋般破土而出。

三、 提供展示机会,培养愿说理的“习惯”

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一堂精彩的说理课堂,要求教师要多向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让他们慢慢想;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示范,让他们慢慢做;学生能独立解释的,教师不替代,让他们慢慢说”,促进他们从“想说”“愿说”到“能说”“多说”的习惯的慢慢养成。说理的数学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可以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一课时,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空间,教师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步骤,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动手实践材料,为他们铺就了从实践操作上升到理论归纳的探索之路。上课伊始,教师在出示课题“圆的周长”之后,随即提出:“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头脑中想到的是什么?”其实只要平时教师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这样的提问后便无需再多说一个字,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迸发出许许多多的想法,如“圆的周长指什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其实已经明确地指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探索实践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米”,有直尺、卷尺、线、剪刀等工具以及直径不同的圆形硬纸片若干个。有了这些工具,学生个个脑洞大开,课堂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有说用“滚动测量法”的,有说用“绕线测量法”的,还有说用“折叠量弧法”的,而更多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则会说到用“剪量法”,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旦被打开了,各种想法自会喷涌而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说理”的平台和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长此以往,不断坚持,学生“说理”的习惯自会在我们不经意间肆意生长,从一颗小种子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四、 树立学习自信,增强敢说理的“胆量”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有效的数学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数学语言有逻辑性的表达的有效学习。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实际上多数是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原理去解释说明的。可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很多学生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更要会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其实平时学生的“不自信”常有许多种原因:有些孩子担心答错问题会被其他同学嘲笑讥讽,所以不敢举手回答;有些学生左顾右盼,看着班里其他同学也没有举手,心里便想着“这问题一定很难,肯定没我想得那么简单,大概我的答案是错的吧”,所以一直犹豫不敢说;有些学生却是藏着一颗“玻璃心”,既敏感又脆弱,总担心回答不好问题会让老师觉得自己没出息,连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以后会不再喜欢自己。于是这些学生的发言次数渐渐变得是少之又少,渐渐地说话能力也逐步削弱萎缩,学习积极性也提不上来。所以这些不自信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用自己的爱为他们的心灵开一扇窗,让温暖的阳光照进去。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用信任的眼光、温和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激励他们说理的“信心”,增强他们说理的“胆量”,慢慢引导,让他们放下顾虑,畅所欲言。这样“说”的机会多了,成功的愉悦感会慢慢取代他们心里的胆怯,他们便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说理的“胆量”也就会逐步增强起来。

五、 发展创新思维,提升会说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同时更是思维训练的载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思维,而要构建高效的“说理”课堂,则要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说清所用知识的原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一节数学练习课上,老师让学生做这样几道分数加法计算题:计算下列各题(1)12+14+18;(2)12+14+18+116;(3)12+14+18+116+132。一看题目,大部分学生直接采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再计算得出结果。即第一道题通分后,=48+28+18=78;第二道题通分后,=816+416+216+116=1516;第三道题通分后,=1632+832+432+232+132=3132。教师先是肯定了

学生的做法,然后微笑地问了一句:“我们班有哪个聪明的孩子能发现其实这几道题的得数都有一定规律?是什么规律?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一连串的问题一下激起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思维的小马达飞快转了起来,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瞬间提升到最佳的状态。果然很快就有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说:“这几道题的得数都可以直接用1减去最后一个加数就能很快得出。”这时教师用鼓励语气说:“那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你能清楚流利地跟我们说一说其中的道理吗?”看着老师赞许的目光,这位同学信心十足地走到黑板前,画出这样一幅图,如图2:

图2 数形结合图

他边画边说:“其实我们可以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这几道计算题。你看,我们可以把这个正方形看成单位‘1’,我们用涂色的方法来表示加法,先涂它的一半表示12,余下的没涂色的部分也是12,现在12要加14,就是再涂上余下的12的一半,再加18就再涂上余下的14一半,结果你瞧,没涂色的部分就只剩下18。所以12+14+18,我们可以用=1-18,就可以很快计算出结果就等于78。这种方法是不是既简单又省时啊!那么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吧,接下来的两道题也是可以用和这道题一样的做法。”说完这段话,教室里不由地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学生眼中也闪现出了自豪的光,其他学生纷纷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教师看准时机,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位同学说得太棒了!他的思维十分敏捷,巧妙又创新地解决了问题,最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把其中的算理讲得清晰明白,大家都应该多向他学习,争取像他一样做个数学说理小達人。”可见,说理和思维密切相关。思维的明晰性决定了说理的准确性;反映思维的周密性决定了说理的条理性;思维的逻辑性决定了说理的连贯性。说理与思维两者相辅相成,说理促进创新思维,思维提升说理能力。

六、 结语

说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推进数学课堂的深度教学,让“说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让“说理”成为数学课堂的常态。我们要给热爱数学说理的学生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促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敢于质疑、善于思辨、追求真理的人,以便在如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更加出类拔萃。

参考文献:

[1]陈萍萍.深度数学“说理” 成就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20(4):62-63.

作者简介:黄俊蓉,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说理深度教学数学课堂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