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圣陶“习惯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2021-01-05顾婷婷
摘 要:叶圣陶是中国的著名教育家,且具有多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他提出过很多著名的教育论点,得到学界的认同和响应,叶圣陶先生的“习惯论”就是其著名的教育思想观点之一,“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很多益处,使其终身受用,文章将立足于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习惯教育论”,谈一谈具体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惯教育”;叶圣陶;教学方法
一、 引言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生活中很多的听说读写场合,都需要运用到语文所教学的知识和能力,语文教师要对本专业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经历过多年的基础语文教学后,提出了著名的“习惯教育论”,他曾在《“习惯成自然”》《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中相继论述过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必要性和方法,虽然这些文章写作于20世纪40年代,但是直到现在依旧发挥着重大的引导性作用。文章在基于叶圣陶先生的“习惯教育论”前提下,将试着展开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希望可以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 教育家叶圣陶及其“习惯教育”
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中国教育改革历史上的影响力是比较重大的,他的很多教育思想,如“习惯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全面发展教育”以及“现代教师论”等都为推动和加快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不仅如此,叶圣陶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作家,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很多叶老的优秀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具有极强的育人功能,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叶圣陶在中国教育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来看叶老提出的“习惯教育”主张。“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本能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的惯性,就好像中国人在吃饭时会不自觉地用筷子去夹,因为用筷子的这个动作早已从幼儿时期根植在了行动中,所以,可以在其成年之后称之为“惯性动作”,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这种惯性,习惯并不是一出生就带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塑造和学习者的内心自我暗示,随着时间的累积而逐步形成的。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而坏的学习习惯,则只能带来相反的学习效果。
叶老在《“习惯成自然”》中提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人们所收获的知识,才会逐渐演化为不自觉的能力、素质和习惯。
习惯也并非都是好的,妨碍别人的习惯是不能养成的。比如,具体来说,当同学A正在认真学习时,其同桌B不认真学习,反而大声喧哗或者唱歌,从而给同学A造成困扰,这种同学B扰乱课堂秩序的习惯,就不是一种好习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一些方法予以遏制和杜绝。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而杜绝学生的学习坏习惯,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三、 基于“习惯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具体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习惯
预习和复习,是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部分老师会布置下去预习和复习的任务,但仅有少数的学生是合格地完成的。比如,以语文课文预习来说,一般会包括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对重点字词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式自行理解;初读课文,大概知晓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学生个人认为写作优美的地方等等,但这些预习的任务放在了学生手中,不是被打了折扣的完成,就是根本不去完成。试想当教师在教学新课时,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都一脸茫然,这样的前提下,课堂教学又如何保证质量?
而相对复习来说,有的学生则更加放纵自我,一旦把书面形式的作业写完之后,学生就开始三五成群地展开各种游戏,至于课后的复习,很少有学生放在心上,他们的复习时间更多的是被动画片、体育游戏或者电子游戏所占据了。
而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和复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家校合作的途径,向学生的家长阐述课下复习和预习的积极意义和重要的学习地位,请求家长方面做好孩子课后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因为学生一旦走出校園,语文教师就鞭长莫及。另外,语文教师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奖励积极主动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任务的学生,而惩处未能及时完成预习、复习任务的学生,在奖惩措施双向保证下,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复习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培养学生课堂大胆发言习惯
课堂踊跃发言,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这可以证明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紧紧围绕在教师展开的教学点上的,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避免学生人云亦云,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第二,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因为在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场合中,还会遇到更多的公开发言的场合,而临时怯场显然不是当代青少年的风貌,大方、得体,恰到好处的发言,往往可以赢得很多发展的机遇;第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语文教师要合理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地去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公开发言习惯。
比如,在教学指导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古诗《暮江吟》时,为了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教师可以先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如:“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回答这个问题十分容易,只要学生稍微去浏览一遍古诗就可以找到“白居易”三个字,之后,可以稍微增加问题的难度:“你是否还可以说出你学过或者是看到过的作者的其他作品?”这个问题一则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考验了学生的课外古诗作品积累意识。其实,在低年级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学习过白居易的作品,如《草》《忆江南·江南好》,而有的学生平时也会阅读一些课外诗词,也同样会看到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从而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本课的陌生字词提问,或者围绕这篇古诗传递的诗人情感、志向等提问。这些都可以给学生营造出无限的发言机会,且符合各个认知水平的学生的学习现状,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他们敢说,就没有错误的答案。而学生一旦勇于开口第一次发言,那么,第二次,第三次……也会接踵而至,课堂大胆发言的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90万字。”所以,很明显地说课内的语文课文是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阅读需求量的,小学生还需要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唯有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学生的认知体系才会日益刷新,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语文阅读习惯呢?
首先,可以倡导学生发声朗读。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形式,并且,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去感知某些文体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比如,现代诗、散文、古体诗或者情节连贯的小说等,这些往往都可以烘托出强烈的人物情感气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其次,语文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知名的、优秀的课外书,比如《爱的教育》《绿野仙踪》《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繁星·春水》等等,每个学期开始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制订一份阅读清单,明确阅读计划,每周完成一个计划,并在完成的计划上打上对勾,这样每个礼拜,每一天,每个学期,学生都会看到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学习进步,进而形成一种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
(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习惯
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学习素养,也是一种个人精神品质的体现。但在实践中,部分语文教师发现,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作业相互抄袭的问题,这往往令教师非常头疼。在一些教师监管不严厉的班级,有时甚至会存在全班只要有一个人完成了作业,其他学生都会有雷同作业的现象,这不仅是不诚信的表现,更是严重违反学校校规、风气的表现,这就是一种错误的、恶性的学习习惯。在此笔者建议,各位同仁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避免此类问题,首先,可以请同学们相互检举、举报,这样可以达到相互监督的效果,对发现的班级中作业抄袭的问题,一定严肃处理;其次,教师也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放任学生抄作业而不管不问,假如教师怀疑某位学生作业抄袭,可以通过一些检验方法来加以验证。比如,当堂听写、默写,或者要求学生立即背诵等,如果学生无法重复出自己写过的作业,则抄袭的嫌疑会更大。教师只有严肃认真地对待不规范完成作业的问题,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
叶圣陶先生认为:“倾听也是阅读的形式之一,不过读的是有声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生活中,有很多场合可以通过倾听的方式接收到信息,比如,广播电台、音乐会、演讲会或者座谈会等,善于倾听的人,总会留意一些重要的内容,并借此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倾听也是一种礼仪,当别人正在发言时,懂得倾听礼仪的人,总是会很有耐心,如果对方表达的意思较长,这些人会随时携带一个笔记本来做记录,待其发言结束后再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论断,懂得倾听礼仪的人往往会深受周围朋友的喜欢和青睐。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随时留意学生的倾听习惯,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比如,不要着急打断别人的发言,再三强调“倾听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美德”,用心做好信息記录,在心中默默组织好自己的语言,等等,假以时日,学生的良好倾听习惯就会形成,而这种习惯其积极效能也会最终作用于学生学习的各个科目,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叶圣陶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习惯教育论”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响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是为了提高语文学科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在于它的能力迁移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其他各个学科,促进学生在综合学科领域获得发展。文章在立足于“习惯教育”的思想下,尝试结合小学语文学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进行了粗浅分析,希望对志同道合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丹丹.叶圣陶习惯本旨论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
[2]徐芳英.叶圣陶思想下个性化写作教学[J].华人时刊:校长,2021(3):68-69.
[3]陈洁.行走在教与不教之间: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0(12):47-48.
[4]汪小双.教是为了不教,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效[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62.
作者简介:顾婷婷,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崇道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