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与思考
2021-01-05谢清彬
谢清彬
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与思考
谢清彬
[集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本研究以随机抽样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情况、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政治认同整体水平是好的、正面的,性别、年级在大学生政治认同及其维度上差异不大,但不同的政治面貌有显著差异。政治认同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发挥课堂教学、政治实践和党团组织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感;关系
一、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加。但是我国内部环境充满深层次的挑战和新的社会矛盾,同时也需要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形势和纷争不断的国际政治格局,为此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政治认同教育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政治认同作为组织和团结社会成员的基础,也关乎维护党、国家和民族政治稳定的基石,对社会政治生活起到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1]
政治认同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某一阶层的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需求的基础上,逐渐依赖和接受其政治体系的过程,主要表现出个体内心依附于某政治组织,并在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上与该组织保持一致性,能够支持、理解、参与和维护该组织的施政方针。[2]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政治学或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现状调查、教育内容、培育机制探讨及对策方法研究上[3、4、5]但存在着实证研究不多,所用问卷的信效度不够高,数据处理单一等问题。另一方面集中研究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政治认同不仅受到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6],而且依恋类型、人格特质、社会认同对政治认同有显著影响[7、8],但开展政治认同作用的研究较少。政治认同和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建设国家可能性的两个重要指标,政治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相互促进,它们的发展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本研究运用高信效度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分别在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随机发放450份,剔除无效作废问卷,总共收回420份,问卷有效率为93.33 %. 被试平均年龄为19. 35±1.02岁,男性174人,女性246人。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政治认同问卷。采用邱杰自主编制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问卷》[2],该问卷有五个维度,分别为政治认知、政治信任、政治情感、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共有18道题。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方式,分数越高说明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越高。问卷的α系数为0.923。
2.社会责任感问卷。主要采用John等人编制的大五人格问卷中的“尽责性”分量表[10]。该分量表有12个项目,以五点计分,总分越高说明其社会责任感越强。该量表α系数为0.60。
(三)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软件是spss 20.0,分析数据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情况和发展特点
首先统计分析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分及各维度的情况。结果显示(见表1):政治认同的总平均分达4.27,超过中等临界值2.5。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五个维度的平均分在3.80-4.78之间,政治行为得分最高,政治参与得分最低。
对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政治认同及其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见表1):政治认同及其维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性在政治认同和政治情感、政治参与、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的得分略高于男性。不同年级在政治认同及其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事后检验(LSD)发现,政治认知上大二显著高于大三,政治行为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三。不同政治面貌在政治认同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事后检验(LSD)发现,总体政治认同上,党员显著高于共青团员和群众,共青团员显著高于群众。各维度上,党员的政治情感、政治参与、政治信任和政治认知均显著高于共青团员和群众,共青团员的政治情感、政治信任和政治认知显著高于群众,党员的政治行为显著高于群众,共青团员的政治行为显著高于群众。
表1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总体特点和发展特点(M±SD)
备注:*P<0.05,**P<0.01,***P<0.001,下同。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来考究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见表2):总体上,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二者之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0.05)。维度上,政治信任和政治行为均与社会责任感有显著正相关(P<0.05;P<0.01),政治情感、政治参与和政治认知均与社会责任感不存在显著相关。说明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
为进一步探究大学生政治认同对社会责任感是否有预测作用,以社会责任感作为因变量,政治认同及其各维度作为自变量,控制了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等人口学变量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进入回归方程的政治认同存在显著差异(β=0.118,P<0.05),说明大学生政治认同可以作为社会责任感的预测变量,政治认同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同时,政治认同的五个维度中只有政治行为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为0.066,结果显示政治行为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责任感,可以解释社会责任感6.6%的变异量。根据政治行为对社会责任的影响系数,用X1代表政治行为,Y代表社会责任感,其回归方程是Y=2.187+0.258X1(见表3)。
表2 大学生政治认同及各维度与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矩阵
表3 政治认同维度与社会责任感的回归分析
四、讨论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总体特点分析
大学生政治认同总体平均分高达4.27,在正向五点计分上属于高政治认同,说明大学生政治认同总体上是好的、正向的、积极的,这与江侃、姜金东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1-12],大学生有高度的政治认同,能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策方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从维度看,政治行为最高分,政治参与最低分。政治行为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形式,高政治认同会表现出高的政治行为。[2]高政治行为说明了大学生行动上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政治的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行为,在语言和行动上主动与政治组织的政治主张保持一致。同时大学生精力主要集中于学业发展,加上学校的管理模式,学生基本较少参与学校公共政治生活,所以与其他维度相比较,学生政治参与相对不高。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发展特点分析
性别差异比较上,大学生政治认同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与姜金东等人研究结果一致[12],但是女生在政治认同和政治情感、政治参与、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方面的得分略高于男性。这可能在于:一是社会推动男女平等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优秀女性榜样力量的作用,使女大学生逐步关心国家的政策方针、体制制度与国家发展,同时能用实际行动去捍卫国家利益,谈政治、关心政治和保护国家利益不再是男性特有的;二是学校不断加强学生价值观引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影响到女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情感,使她们更希望去认识、参与学校党团组织的政治活动,从而坚定其政治认同;三是男生关心政治的程度有所降低[12],表现出冷漠、无所谓的态度等,片面认为政治离自己太远,即使关注了也改变不了,这种改变不了带来深深的无力感,为避免无力感只能选择不关心。
年级差异比较上,大学生政治认同没有显著年级差异,但政治认知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政治行为上,大一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学生。这可能在于:首先,大一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的政治活动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作为主人翁的大一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相关事务,也能够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更愿意将想法体现在行动中,表现出较高政治行为,所以大一政治行为显著高于大三。其次,大二学生接受一年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党的方针政策、中国制度优势的认识有更深入理解,同时表现出更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更愿意去认识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并从内心情感上逐渐接纳,展示出较高的政治认知,所以大二学生的政治认知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最后,大三学生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自身情绪与人际关系压力以及未来选择压力,这些使大三学生更关注自己发展,导致其政治认识显著低于大一学生,政治行为显著低于大二学生。
政治面貌差异比较上,政治认同及其五个维度在政治面貌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邓荫金[13]研究结果一致。党员的政治认同及其维度均显著高于共青团员、群众,共青团员的政治认同及其政治情感、政治信任和政治认知维度均都显著高于群众。原因有二。一是身份认同的影响。作为党员有一种自我意识,即认为自己身份是党员,同时能够自觉体认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等。[14]学生党员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就必须忠诚于党,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同时随着党员政治学习的深入,对国家体制和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不断加深,情感不断接纳,认同感也不断提升。所以党员比共青团和群众有较高水平的政治认同。二是组织认同的影响。党员、共青团员与组织之间的一致性较强,存在着强烈的组织认同,对组织的事务,党员、共青团员会积极和努力参与,并促进组织的发展。[15]党员和共青团员比群众有较高组织认同,对组织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使党员、共青团员比群众展现出竭尽全力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所以党员、共青团员的政治认同及其维度高于群众。
(三)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及回归分析讨论
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越高,社会责任感水平越强,更能促进他们做对国家、民族、家庭有益的事,更愿意承担责任。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高者表现出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效能等一系列与政治相关的内容的信任,同时积极参与该组织的政治活动,自觉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行为,这些对社会责任感培育和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发现政治认同可以作为预测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变量,其中政治行为对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说明要发挥大学生政治行为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党团组织活动,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提升大学生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行为能力,对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积极意义。
五、建议
通过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研究,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教育作用,强化学生政治信任
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积极向学生宣传普及国家的政治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治体制、制度政策等方面,使学生内心能真正接纳,行动能真实践行。研究中发现政治信任与社会责任感呈正相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信任基础,需充分利用他们的政治信任特点,特别是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党的政策、政府效能等一系列与政治相关内容的信任,引导他们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将这份信任转化成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发挥政治实践的教育作用,强化学生政治行为
为学生搭建政治实践平台,提高学生政治活动参与感,让学生能适度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管理事务,为国家、社会、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感受国家政治生活的氛围,有助于将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更坚定其政治行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升其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做一个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益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发挥党团组织的教育作用,强化学生组织认同
加强党团组织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对党员、共青团员进行系统的党团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提升其政治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加强党员学生在政治认同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性修养修为,严以律己,树立榜样。要强化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的身份意识和组织认同感,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生能对国家政治制度、党政方针有较高的政治认同,自觉做到对党忠诚、对国有利,以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1]左玲.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留学生群体政治认同的生成机理与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16(10):114-119.
[2]邱杰.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4:32-33.
[3]李天兵.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内6所高校的调查[J].科教导刊,2018(18):190-192.
[4]宋瘦蕊.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问题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4):58-61.
[5]雷于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研究[D].重庆:西南科技大学,2015:35-47.
[6]郑建君.政治沟通在政治认同与国家稳定关系中的作用—基于6159名中国被试的中介效应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5(01):86-103.
[7]Hibbing,M.V,Ritchie,M.,&Anderson,M. R. Personality and Political Discussion[J]. Polit Behav,2011(33):601-624.
[8]Dunkel,C.S.,&Decker,M. Using Identity Style and Parental Identification to Predict Political Orientation[J]. CurrPsychol,2012(31):65-78.
[9]韩泓漪,陈川.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研究[J].才智,2016(03):105-106.
[10]John,O.P,Donahue,E.M,&Kentle,R.L.The Big Five Inventory Versions 4a and 54[J].Institute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Research,1991(03):111-116.
[11]江侃.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松江大学城高校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27-29.
[12]姜金栋,孙瑞深,陆明洁.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差异性比较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8,28(01):66-75.
[13]邓荫金.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调查与特点分析-基于广西部分高校的调研[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3):91-93.
[14]陈连根.试论党员意识的内涵、结构及其特性[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6):55-59.
[15]高建奕.组织认同研究综述[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01):32-36.
(责任编辑:张宝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