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管理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研究——基于福州市F大学的调查

2021-01-05林传銮戴文坤林鲁文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诈骗大学生学生

林传銮 戴文坤 林鲁文 赵 巍 黄 航

安全管理视域下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研究——基于福州市F大学的调查

林传銮 戴文坤 林鲁文 赵 巍 黄 航

[福建师范大学武装部、保卫处,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合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方式不断出现,许多高校大学生成为诈骗受害者,其财产安全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和案例剖析,发现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层出不穷,受害学生数量和受损金额大幅上升,原因涉及政府执法、社会普法、高校教育及学生意识四个层面。基于加强高校安全管理的目的,政府公权力要加大执法力度,社会普法要更加完善,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要加强,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要提高,‘四位一体’共同打造平安校园,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电信网络诈骗;高校安全管理;四位一体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1月19日,《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网络犯罪特点与趋势(2016-2018)》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案发区域、案发特点、嫌疑人特征等进行数据分析,显示近三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增幅都在50%左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高校安全管理层面就是要提高校园安全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校园安全,信息化时代对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福建省网络诈骗案件量2016年高居全国第一位,[2]近三年案件量也排在全国前列,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严重妨害社会治安、损坏高校治理、危害学生利益的违法行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类金融、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诈骗的方式、工具和类型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把大学生当成犯罪目标。学生受骗后容易导致对社会、学校的怀疑,严重者将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社会以及学校的信任度,成为影响家庭幸福、学校秩序和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3]因此,高校保卫干部应该联合政府、社会和学校各方力量,共同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和自身权利,为大学校园营造良好的环境,为社会提供一个稳定的教学科研场所。下面是本研究围绕F大学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调查问卷和针对大学生受骗情况开展的校园安全管理专题调研及预防对策论证。

二、基于高校大学生调研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电信网络诈骗调查问卷基本状况

参考当地公安分局发布的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种类,自编了调查问卷面向福州市F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1500份,样本描述如表1,调查对象包含男生525名,女生975名,男女生比例35:65,与该校实际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符,年级分布从本科大一到博士。样本中有93.27%的学生了解或听说过身边大学生陷入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57%的学生自身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曾受骗,可见电信网络诈骗在高校大学生身边已相当普遍。期间,通过与公安分局、保卫处治安科、辅导员以及学生的交流,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受骗的原因,以寻找更好的对策保障大学生的财产安全。

表1. F大学调查问卷的样本描述

变量名称分类人数百分比 性别男52535% 女97565% 年级大一60340.2% 大二43128.73% 大三21714.47% 大四18512.33% 硕士或博士644.27% 您是否主动了解过身边大学生陷入电信和网络诈骗圈套的案例?了解过57638.4% 听说过82354.87% 没听说过573.8% 从未关心过442.93% 您或者您身边的亲朋好友是否遭遇过类似的电信诈骗?是85557% 否64543%

(二)诈骗手段与受骗原因调查

根据当地公安局关于大学生受骗的官方案情调查和统计情况,总结出13种主要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如图1中调查问卷选项。结合当地公安局提供的2019年1-10月F大学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据,按诈骗方式的发案率从高到低排序,前5名分别是网络兼职、注销网络购物平台会员资格或注销贷款账户、非正规网络购物平台网购、二手交易平台购物、冒充熟人借款,发现学生对上述5种诈骗方式的常见比例均低于五成,比例最高的虚假中奖诈骗在该期间没有学生受骗,可见诈骗方式常见比例与诈骗发案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学生亟需重视比例低于五成的诈骗方式。

图1. 学生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

学生认为受害者被骗原因调查结果如图2,77.6%的学生认为是轻信他人、行事草率,77.53%的学生认为受害者缺乏对信息的了解、不能识别骗术,76.07%的学生认为是受利益引诱,61.47%的学生认为是诈骗者技巧性强、迷惑性强、难以辨别出是诈骗。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学生认为受骗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薄弱。

图2. 学生认为受害者被骗原因

(三)大学生受电信网络诈骗原因分析

近三年,大学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最喜欢下手的犯罪对象之一,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本来就存在取证难、法律适用难、专业人才匮乏三大难题[4],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原因更是涉及政府、社会、高校、学生与诈骗分子五个方面。

1.政府执法力度不足

一是现行的法律法规未能跟上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发展速度,公安机关侦查和治理存在一定困难。[5]二是缺乏具有专业技术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网络侦查警察,普通群众或一般警察应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无法采取有效应对。[6]三是受政府监管的手机供应商、电信企业、银行、支付平台管理用户个人信息存在被黑客攻击的安全漏洞,[7]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技术与力度有限。

2.社会责任感缺失

一是媒体对大学生遭受电信诈骗的报道不足,只能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体获得小部分的案件,媒体也存在难以获知诈骗信息的问题。二是家庭诈骗教育不足,学生社会阅历浅,刚开始自主支配生活费和学费等,容易上当受骗。

3.高校网络诈骗预防及治理能力有限

一是学校在电信网络诈骗中只能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许多学校忽视安全教育,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警示作用也有限。二是学校各部门缺乏技术措施防治校园电信网络诈骗。

4.大学生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薄弱

一是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相信他人。二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足,表现在诈骗发生前意识不足,诈骗发生时应对能力不足,诈骗发生后缺乏对诈骗有足够的认识,甚至处于恐惧心态既不报警也不告知家人而导致更大伤害。

5.诈骗分子的新型诈骗手段不断出现

一是犯罪分子假冒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卖家,利用大学生喜欢上交易平台购买二手电子产品的特点,对学生实施诈骗。二是犯罪分子假冒平台客户服务人员,声称注销会员资格对学生实施诈骗。三是犯罪分子假冒分期平台客户服务人员对学生实施诈骗。

三、基于当地公安分局、保卫处的数据评价

(一)F大学2019年1-10月电信网络诈骗数据分析

2019年1-10月,立案数据显示F大学发生诈骗、扒窃案件共195起,其中诈骗案94起,占总数的48.2%,接近一半,诈骗金额总计708607.1元,人均损失7538.4元。在94起诈骗案中,电信网络诈骗92起,陌生人当面诈骗2起,电信网络诈骗案占诈骗案总数的97.9%,可见电信网络诈骗是发案的重灾区。

94起诈骗案主要分为6类,如表2,网络兼职诈骗和注销网络购物平台会员资格或注销贷款账户诈骗案件的数量占比与金额占比均居前2位,特别是冒充客服注销类案件是近年快速增长的新型诈骗方式,人均损失金额高达16700.8元,应引起政府、社会、高校、学生各方的高度重视。

表2.F大学2019年1月-10月各类诈骗案件数量与金额 统计表

案件类型数量数量占比金额金额占比人均损失 网络兼职2930.8%123354.817.4%4568.7 注销网购平台会员资格或注销贷款账户2122.3%350716.249.5%16700.8 非正规网购平台网购1414.9%421626%3011.6 二手交易平台购物1313.8%28641.614%2203.2 冒充熟人借款99.6%27603.73.9%3067.1 其它88.5%136128.819.2%17016.1 总计94/708607.1/7538.4

四、安全管理下的高校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对策及建议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几年高校发案率最高的案件之一,给大学生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也严重伤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预防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成为政府执法、社会普法、高校教育、学生意识四个方面共同面临的难题,构建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防御网需要各方面通力协作,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社会起教育作用,高校起主体作用,学生起决定作用。组成一个系统性的安全防御网,才能保障高校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构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一)政府执法力度要加强

1.法律法规的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2016年12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8],虽然填补了该领域法律缺失的问题,但是一些地方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形。电商、银行、移动支付、电信网络等平台依然被不法诈骗分子当成作案工具,间接扮演了电信网络诈骗助攻者的角色,亟需法律尽早介入监管,发现平台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管理中存在不作为的情况应严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

2.数据监控和拦截技术

从根源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必须依靠政府,毕竟社会、学校、学生都无法实现网络实时监管,需要电信网络监管部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建设,提高数据监测力度,对网络购物平台、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游戏平台等实施数据监控,配合平台管理者对可疑信息进行抓取、辨认和拦截,建设安全的电信网络环境。

(二)社会普法工作要完善

1.新媒体传播

媒体具有带动社会舆论导向的能力,大学生是新媒体最大的消费群体之一。学校和公安部门应该联合新媒体报道各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曝光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例,为大学生群体做好防骗的宣传工作;新媒体应该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骗普法工作,让犯罪分子充分认识实施校园电信网络诈骗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应对。

2.家庭防范诈骗教育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家长要掌握防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子女遇到任何与金钱交易有关的行为都要三思而后行,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与就业观。家长要主动关注学生在校是否受骗,和子女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及时干预可能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

(三)高校教育能力要加强

1.电信网络安全教育

高校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不仅要培养学生学得专业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人身财产安全。首先,学工、保卫、宣传等部门联合成立安全教育宣讲团,开展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为重点的安全教育主题宣讲,普及安全常识。其次,将电信网络安全教育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成为必修课。再次,利用校园网站、公众号、广播、校报、宣传栏、机房电脑屏幕及学生班级QQ群/微信群等定期发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最后,将案发情况纳入辅导员的综合绩效考核中,将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学生的日常管理。

2.警校协作模式

深层次开展警校协作模式,许多高校保卫部门和当地派出所的协作模式仅停留在形式上,需要进一步依托警校协作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形成多方联动主体。利用高校警校协作平台,邀请网络侦察民警讲课,使学生从身边的真实案例中学习如何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四)学生意识水平要提高

1.保护个人信息

大学生个人信息的泄漏是受骗的重要原因。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17年5月已经发文暂停网络贷款机构对大学生发放贷款,[9]大学生试图注册贷款账户极有可能落入诈骗分子设计的诈骗陷阱。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我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在没有安全认证的网站或手机客户端进行账户注册,不注册各类贷款账户,避免信息泄漏。

2.提高防范诈骗意识

大学生受骗的主要原因是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薄弱。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诱惑需保持清醒和冷静,牢记以下五点情形:一是不在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一切与市场价格偏离太多的商品;二是不要相信一切先缴费的网络兼职;三是不要相信任何网络商品不通过正规平台而采取私下加QQ、微信为好友进行支付的交易;四是不要相信任何贷款平台客户服务电话告知的网络贷款账号的注册或注销;五是不要相信任何网络购物平台客户服务电话告知的平台账号会员资格升级或注销。遇到莫名的电话或信息难以分辨真假时不要擅自作主,可以向保卫或公安部门、辅导员、家长咨询。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与政府的法制化进程、社会的舆论宣传与监督、高校防范诈骗教育与警校协作防范诈骗教育的强化、学生个人安全意识的提高四个方面息息相关,要充分调动各方的平台和资源,共同推动大学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和治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整治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的问题,确保高校安全与稳定。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2016.1-2018.12). http://data.court.gov.cn/pages/index.html,2019-11-19.

[3]姜伟军,李蔚然.大学生电信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及防控措施研究——以1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23(06):123-128.

[4]闫家进.大学校园网络诈骗事件的预防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18.

[5]乔顺利.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的执法合作[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8,30(05):86-95.

[6]吴雨桐.网络警察执法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7.

[7]胡琴.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6.

[8]黄河,张庆彬,刘涛.破解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五大难题——《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解读[J].人民检察,2017(11):32-40.

[9]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J].时代金融, 2017(19):8-8.

(责任编辑:张宝岭)

猜你喜欢

诈骗大学生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诈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