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视域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2021-01-05王福明
王福明
基于博弈论视域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王福明
[泉州师范学院]
将利益博弈引入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对各方主体行为选择策略进行博弈。本文分析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困境及原因,进而从博弈论角度提出地方高校以及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策略,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博弈分析
一、引言
产学研合作是指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以技术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协商形成创新协作共同体,旨在促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一般情况下,企业在资金、产品生产和销售等生产要素中占有优势,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研发等方面占有优势。产学研合作中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成集创新、研发、产出为一体的利益共同体,目的是在合作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学研合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2年8月,以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为标志,我国产学研合作从国家层面正式推进。[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地方高校重要职责之一。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企业、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响应,采取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是地方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分析现实社会中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而从政府和地方高校策略选择的角度,提出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建议。
二、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困境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运筹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博弈主体之间的行为,进而探究它们的优化策略。把博弈论引入到产学研合作分析,只有找到合作各方的利益均衡点,才能促进产学研合作长久有效。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参与主体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高校一般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因此本文中将以企业和地方高校作为博弈主体,分析两者的策略选择。
基本假设1: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能否建立,取决于地方高校和企业是否愿意合作。两者会根据合作收益和成本进行策略选择。基于此,基本假设如下:
地方高校和企业都是理性经济人,其策略选择是(参与,不参与)。双方合作之前会做基本调研,假设调研成本均为B。假设经过调研,双方同意开展合作,预计收益为E,付出的成本为C。参与合作取得的纯利润为E-C,并且大于合作前的调研成本B,即E-C>B。
基于基本假设1:建立产学研合作双方博弈的收益矩阵,见表1。
表1 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1简单的博弈收益矩阵可以看出,(合作,合作)和(不合作,不合作)是该博弈的两个博弈均衡。但是现实社会中,企业考虑到合作风险,对与地方高校合作产生的收益大小不确定,以及双方信息沟通不完全,企业不太愿意与地方高校合作。同时企业除了选择和地方高校合作,企业还有选择与中央部属高校合作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中央部属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技术创新力量比地方高校强,因此,在纯利润均等的情况下,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中央部属高校合作,从而导致企业与地方高校的博弈结果向(不合作,不合作)倾斜。
基本假设2:企业为了解决某一技术创新难题或者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空间,确定要实施产学研合作。假设企业和地方高校或中央部属高校开展合作的收益分别为E,调研成本均为B。企业付出的成本为C,地方高校付出的成本为C1,中央部属高校付出的成本为C2。参与合作取得的纯利润为E-C(C1/C2),并且大于合作前的调研成本B,即E-C(C1/C2)>B。
基于基本假设2:建立产学研合作双方博弈的收益矩阵,见表2。
表2 企业与地方高校和中央部属高校的博弈收益矩阵
从表2简单的博弈收益矩阵可以看出,为吸引企业合作,地方高校需主动让利或者付出比中央部属高校更高的合作成本,即C1>C2,可以得出E-B-C1<E-B-C2,此时三方博弈的结果向企业和地方高校合作倾斜。
结论:为了使企业和地方高校的博弈结果向(合作,合作)倾斜,一方面地方高校要积极主动参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承担部分产学研合作的调研成本,或者奖励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合作双方。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着眼于长远利益,在产学研合作中采取“放水养鱼”策略,通过付出更多的合作成本或降低合作利益,使其在与中央部属高校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三、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建议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虽然地方高校在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但是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产学研合作中,地方高校社会期望值相对较低。探索符合地方高校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困境的博弈分析,笔者认为,持久稳定的产学研合作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合作双方都具有合作的意向,二是要有合作平台的支撑和渠道,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及分配机制。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以积极的姿态优化内部小环境,争取外部支撑大环境。
(一)转变高校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办学绩效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的办学理念要坚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开展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研究,建设一流学科;“立地”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应建立在坚持建设一流学科的基础上,要侧重“立地”,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和依托。因此,地方高校领导者应秉持合理的办学理念,把深化产学研合作作为学校跨越发展、“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围绕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设置,打造产学研合作人才高地,使之更好地与地方产业经济对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二)健全教育评价体系,发挥“指挥棒”导向作用
评价指标是高校办学方向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指引。当前高校的评价体系比较趋同,已然不适应学校多元发展、特色发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扭转统一标准化的评价机制。虽然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评估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各类高校的差异化办学。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对地方高校进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实行“一校一策”的办学评价体系,鼓励地方高校积极向应用型办学转变,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在办学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以扶持,指引地方高校着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二是地方高校要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教师分类管理考核制度,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对于从事应用型研究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坚决克服唯科研项目、唯论文、唯帽子、唯人才称号等顽瘴痼疾,侧重考核教师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社会、合作育人等指标的贡献,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产学研合作,合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三)多方搭建合作平台,探索构建校地发展共同体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指导方针,实施“一地一策”的合作机制,争取得到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努力形成校地发展共同体。一是地方高校要结合地方产业需求,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为区域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建设“亲地方、亲产业、亲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一方面可通过选派优秀的科研人才到地方和企业中去,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研究院、专家驿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瞄准企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可通过免费提供实验室场地等方式,把企业资金吸引进来,在学校内部共建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孵化、学生实习实训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三是地方政府应主动搭建校企沟通交流平台,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设置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无缝对接,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四)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筑牢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利益分配是合作永恒的、核心的问题,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地方高校和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然而现实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导致许多产学研合作失败或者不能长久。地方高校为了达成产学研合作或者为了在与中央部属高校竞争中占优,往往会在合作博弈过程中选择“让利”,但是经过“让利”后达成的合作,需要通过后期或者第三方的“利益补助”来维持合作中的利益博弈均衡。这里“利益补助”可以是对地方高校的办学资金扶持,也可以是对地方高校办学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等。导致利益分配不合理还有一种可能是双方主体对合作风险预估不足,例如对知识产权的溢出价值预估不足,造成合作一方损失等。因此地方政府作为第三方介入,发挥利益分配调节功能,对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政产学研合作。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在产、学、研之间建立多种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利益均衡分配机制和有利于企业和学研方增进了解、共同协商的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3]为推动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一方面,地方政府应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补助专项资金或科技成果转化补助资金等措施,对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的地方高校予以奖励。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应不断完善风险分摊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的信任度,减少投机行为的发生。
[1]杨英,田丽欣.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博弈分析[J].工业经济论坛,2016(05):478-484.
[2]中国政府网.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0-05- 10].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3]卓泽悦,马小龙,唐卫宁.基于利益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04):70-74.
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科技类):“基于博弈论视域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AT190551)。
(责任编辑:赵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