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救治中的应用

2021-01-05夏超群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50期
关键词:误服儿科中毒

夏超群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儿科,江苏 常州 213000)

误服中毒是儿童意外伤害中常见的类型,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意外突发事件,有其内在发展规律也存在多种外部因素,多由于小儿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误服药物或其他有毒物质,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救治,可严重威胁小儿健康及生命安全[1]。急诊儿科是处理并救治小儿误服中毒的主要场所,在催吐、洗胃、静脉用药及对症处理的过程中,患儿家长由于担心小儿预后,加之自身疏于看管的内疚心理,常对急诊医护人员存在不合理的要求和期望,可出现情绪激动、哭泣吵闹、质疑医护人员、干扰诊疗及护理操作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可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诱发医疗投诉与纠纷,影响医院形象。集束化护理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患者病情与各项科研成果及临床经验,通过充分的护理评估,对护理措施进行优化、整合和捆绑,从而制定最优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实现护理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2]。本文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误服中毒急诊救治中,有效缓解了患儿家长抢救期间的焦虑水平,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急诊儿科的护理满意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急诊儿科收治的误服中毒患儿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4.3岁。纳入标准为:(1)误服药物或其他有毒物质;(2)均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接受观察,目前生命体征稳定;(3)排除中途转院或退号者;(4)排除病情危重者;(5)患儿家长排除患精神病病史者,可正常沟通交流;(6)患儿家长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急性中毒抢救流程进行护理,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急救处理:毒物摄入4~6h内予以催吐、洗胃和导泻,用压舌板或嘱患儿喝下盐水以催吐;洗胃时注意洗胃溶液温度25~38℃,根据患儿年龄计算其胃容量,每次灌洗量不可超过患儿胃容量的1/2,尽可能抽净回流液[3]。注意误服强腐蚀毒物严禁使用以上方法。催吐、洗胃、导泻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洗出液的性质,如患儿主诉疼痛,灌洗液颜色鲜红则应停止洗胃。同时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使用解毒剂并对症治疗。(2)心理护理:救治期间应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告知患儿家长目前正在进行的操作、目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名护士参与抢救期间,可由另一名护士倾听患儿家长的主诉,用语言或肢体动作,如拍肩膀、轻抚手背等安抚患儿家长焦虑、紧张的情绪。并告知患儿家长应尽量调整情绪,以免负面情绪影响到患儿。(3)健康教育: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遵医嘱予以利尿、补液等对症治疗或病情观察,指导患儿家长观察如腹痛、上消化出血、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如出现相应并发症应立即来院治疗。告知患儿家长应正确摆放药物及其他危险物品,如放在幼儿无法够到的高处,药物应放在安全容器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抢救期间的焦虑水平及对急诊儿科的护理满意度。

1.3.1 焦虑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对两组患儿家长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越高,则表示被测试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1.3.2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市卫健委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发放给患儿家长进行调查,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被测试患儿家长对急诊儿科的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儿家长抢救期间SAS评分及对急诊儿科护理满意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儿在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儿家长抢救期间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SAS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家长SAS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s)

组别 n SAS(分) 护理满意度(分)试验组 40 61.24±5.08 97.28±1.35对照组 39 72.89±5.22 94.53±1.72 P<0.05 <0.05

3 讨 论

小儿误服重度疾病进展迅速,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救治,可对患儿机体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伤,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而小儿误服中毒的发生多由于家长疏于看管,家长常存在愧疚、自责、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可表现为情绪激动、哭泣自责,并极易将自身负面情绪发泄在医护人员的身上,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集束化护理是当患者面临难以避免的风险时,护士通过全面评估,将护理措施捆绑、整合,达到最优化,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4]。本文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小儿误服中毒中,通过全面评估,熟练、迅速的救治,同时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并给予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有效缓解了患儿家长的焦虑水平,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急诊儿科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误服儿科中毒
误服药物,如何急救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误服致吸入性肺炎1例
儿科专栏
中毒
在学校误服化学试剂,究竟谁的错?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天哪!我中毒了!
圆梦儿科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