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娄烦话表示痴傻义的“[iI22]”本字考

2021-01-05

关键词:本字元音韵母

李 琪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科学院, 北京 海淀100083)

“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并有特定的字形。 但在语言长期的演变过程中, 词的音义可能发生变化, 字形也有可能演变, 从而使词和字形失去联系, 本字问题正是因汉语方言词语中音义变化或字形改变致使词语和字形失去联系而产生的。”[1]考证本字就是要恢复词语和字形本来的联系, 一般要结合音和义两方面来考虑: 一是要看《广韵》《集韵》等韵书、 字书的读音与今方言的对应规律, 二是要看词义的相关性(相同或相近)。 除了要求音和义两方面都要符合以外, 还要利用文献材料作为证明。 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考证山西娄烦话表示痴傻义“[iI22]”的本字。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 娄烦话属于晋语并州片。[2]92

1 娄烦话声韵调

1.1 声母(25个, 包括零声母)

p疤比步笔 ph爬普怕劈 m妈母卖灭

pf猪坠捉肿 pfh戳锤揣床 f夫唇服镯

v窝软误物 t刀底度跌 th掏讨图塔

n难捱嫩纳 nz碾黏 l拉里路裂

ts祖知蒸闸 tsh粗迟插尝 s苏渗晌十

kh苦考跪哭 ŋ我岸爱袄 x花吼黄盒

1.2 韵母(34个, 不包括儿化韵)

y榆鱼雨岁iI茄爷姐夜 a巴爬打唱

ia家牙抢酿 ua瓜花瓦化 ɛ搬弹铲干

iɛ边偏点见 uɛ端团管乱 yɛ全圆远院

ai抬来改爱 uai乖怀柺块 ei杯锤煤废

uei堆雷给会 au包劳草告 iau膘桥小要

1.3 声调(5个)

娄烦话有5个单字调:

平声22 边高难平

上声212 粉土买暖

去声54 抱怕帽病

阴入2 笔出麦入

阳入212 服读宅合

说明:

2) 声母ts, tsh, s, z发音部位偏后, z的摩擦性不强, 并带有卷舌色彩。

3) 韵母ɛ, uɛ带有轻微的鼻化。 iɛ, yɛ的实际音值是iE, yE。

4) 韵母ai, uai动程较小, 接近于ɛe, uɛe。 au, iau接近于o, io。

2 娄烦话表示痴傻义的本字

表 1 [iI22]的古音来源

表 1 [iI22]的古音来源

古音来源例字声母ȵ泥母泥ȵi22∣念ȵiɛ54∣娘ȵia22疑母牙ȵia22∣咬ȵiau212∣砚ȵiɛ54∣逆ȵiəʔ2影母压~一~ȵia54韵母iI果摄开口一等歌韵精组左~手tɕiI54∣搓tɕhiI22果摄开口三等戈韵见组茄tɕhiI22假摄开口三等麻韵精影组姐tɕiI212∣借tɕiI54∣写ɕiI212∣斜ɕiI22∣爷iI22蟹摄开口一等咍韵晓组孩xiI22蟹摄开口二等皆佳韵见晓组芥械tɕiI54∣街tɕiI22∣崖ȵiI22∣蟹ɕiI54声调古平声边piɛ22∣高kau22∣崖ȵiI22∣明miə~22

根据“獃”在《广韵》中的记载, “獃”的出现最晚也应该在北宋时期。 我们通过检索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发现, “獃”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朱子语类》。 《朱子语类》卷十九:“读书别无法, 只管看, 便是法。 正如獃人相似, 捱來捱去。”《朱子语类》卷三九:“或问:‘子路死於孔悝之难, 死得是否?’曰:‘非是, 自是死得獃。’”[11]通过查看所有“獃”的语料发现, “獃”主要出现在宋以后的通俗小说中。 《西游记》:“这如来十分好獃。”《金瓶梅》中有“怪獃子”。 《封神演义》中有:“你原来是一个獃子!”《红楼梦》中有“这薛公子的混名: 人称他‘獃霸王’。”[11]可见, 最早在宋代“獃”就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口语用词了。

从以上方言语音和历史文献的证据可知, 娄烦话表示“痴傻”义“[iI22]”的本字应该是“獃”。 “獃[iI22]”的读音与同等音韵地位的字显然是不同的(除了“孩子”的“孩”读[xiI22]以外, 蟹摄一等咍韵见系字韵母都读[ai])。 据此, 我们推测“獃[iI22]”的读音可能是一种特殊音变造成的。 从本方言来看, 果摄歌韵的情况和蟹摄咍韵相同, 二者都是开口韵一等, 而且中古时期歌韵和咍韵的元音都是后低元音。 因此, 我们推测音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元音的高化。 关于果摄歌韵精组的音变, 王福堂在考证苏州话“左手”[tsi]的本字时, 认为晋中地区一些方言“左手”的前字也有特殊读音, 与吴语有很多相似之处。 晋中地区的方言“左手”中前字读作“借”, 如平遥、 介休、 孝义[tiE], 太谷、 灵石[tie], 娄烦[tiI], 文水[ti]。 他认为这些白读音的历史来源是: *a→ia→iE→iei→iI→[i]乔全生也同样指出果摄经历了主元音高化的过程: “并州片歌韵演变较快, 继续在[o]的基础上高化, 如清徐、 祁县、 汾阳、 汾西; 复化, 如太谷、 平遥、 文水、 娄烦。 晋方言中还有一部分方言点在半高元音的基础上继续复化、 高化, 演变为[], 再演变为[]、 [ie]。”[12]144因此, 我们可以参考果摄歌韵的音变思考蟹摄咍韵的变化。

同果摄一样, 蟹摄咍韵由洪变细的主要原因在于元音的前化。 在音变过程中, “獃[iI22]”的韵母由中古咍韵的*i演变至今发生过元音的前化、 增生[-i-]介音和高化。 而声母ŋ受韵母前化、 腭化的影响也开始前化、 腭化。 具体音变过程假设如下:

开口一等今读细音的现象在晋语并州片普遍存在, 除了果、 蟹两摄, “中古其他含一等的韵摄如流摄、 咸摄、 山摄、 宕摄、 曾摄都不同程度地有一等读细音的现象”[13]69。 除晋语并州片外, 乔全生指出“晋语吕梁片有大量山摄开口一等韵见系字和个别蟹摄开口一等韵见系字读细音的现象”[14]。 沈明认为晋语开口一等读细音的原因与主要元音有关。 “晋语一等主元音为[*]类, 不同韵摄的区别在于韵尾。[*]类韵母舌位偏高, 容易增生[-i-]介音。”[15]除此之外, 我们认为还与韵母主元音舌位偏前以及声母的发音部位有关。 从声组来看, 开口一等读细音集中在精组和见系, 从韵母来看, 果、 蟹摄的主元音都为前低元音。 ts组、 k组声母与前低元音相拼, 由于腭化作用, 倾向于产生一个[-i-]介音。

综上, 本文从方言古今音韵演变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对娄烦话表示痴傻义“獃[iI22]”的本字作了考证, 并对“獃[iI22]”类音的特殊音变现象进行了分析。 “獃[iI22]”类音的形成是该方言蟹摄开口一等韵母前化、 增生[-i-]介音和高化的结果, 晋语广泛存在的开口一等韵读细音的现象为该音变提供了方言学证据。

猜你喜欢

本字元音韵母
声母韵母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通假字
环县方言本字举例考释
安徽滁州方言本字考释
Playing with “ar”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