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04罗丹
罗丹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溶栓时间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70例AI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与试验组(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1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两组工作效率对比中,试验组优于参照组,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比参照组低,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定表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AIS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溶栓治疗时间,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便于病情恢复,值得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院内一体化;溶栓时间;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属于常见且多发性疾病,具有复发、致死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AIS患者因自身脑部供血功能出现障碍,造成供血不足引起组织缺氧缺血性病变坏死,最后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等表现。目前临床对于AIS患者多采用血栓溶解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进行治疗,将治宜疗时间控制在≥60min最为适。据相关研究表明[2],在为患者采取治疗工作时,加以有效护理配合,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为病情恢复提供有力帮助。为此,本文特将AIS患者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溶栓时间控制的效果加以详细探讨,现将研究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21.1-2021.11我院接收的70例AIS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5例,其中参照组男女各18、17例,年龄45-85岁,平均(62.24±1.19)岁;试验组男女各19、16例,年龄45-85岁,平均(62.21±1.3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电脑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被确诊为AIS[3];(2)临床症状持续时间≤30min。
剔除标准:(1)起病症状难以察觉或发病时间尚未了解清楚的患者;(2)48h内采取肝素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予以参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内容包括: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对其采取各项影像学检查、通知各科室医师就诊、为其建立静脉通道、积极配合医师开展抢救工作。
试验组则采取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1)优化科室协作:急诊科护理人员需确保AIS患者能够在最佳时间内获得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其开启绿色通道,做好各科室交接工作,确保治疗及时性。(2)优化护理人员:以提升护理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及工作交接效率为目的,定期开展培训及演练计划。(3)优化院前急救:现场急救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内前5-10min,需与院内急诊科护理人员获得联系,告知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告知各科室医师做好会诊工作。(4)优化溶栓前护理:待AIS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在5min内对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并及时将其送入急救室采取急救治疗。在预检分诊时,快速辨别患者是否为AIS。待患者进行急救时,需立即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吸氧及开放静脉通道等措施,并在5min内将标本送往检验科做检验处理。待患者行基础急救措施后,将其转送至CT室,为其进行头颅CT检查,判断患者病情状况。在此期间,需立即通知神经科与急救室医师共同参与会诊,待确诊患者病情后,开展后续治疗。(5)优化溶栓中护理:待患者进入急诊室5min内,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为患者静脉推注rt-PA,并密切关注、记录患者用药情况。(6)优化溶栓后护理:待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将其转送至病房进行后续治疗,并做好相应交接工作,及时总结归档患者相关资料。(7)评估急诊护理流程:急救工作结束后,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当共同讨论本次工作时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问题所在,作出相应整改。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工作效率,主要包括入院到溶栓治疗时间(DNT)、接诊到确诊时间、常规检查时间、病情评估时间。
(2)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4]和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定表[5]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定标准:总分:42分,评分与护理结果呈负相关。Barthel总分:总分为100分,>60分: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60-40分:需要帮助;40-20分:需帮助程度较大;<20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帮助。护理效果与评分均呈正态分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工作效率
试验组工作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NIHSS与Barthell评分
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据研究表明[6],在AIS患者发病后3-6h内实施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发挥药物的溶栓作用,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若超出上述时间进行治疗,则难以纠正患者脑部血栓状况,增加临床救治工作。为此,临床需在有效时间内为患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将工作效率及质量作为主要目标,制定一套新型护理流程,通过将抢救工作中各环节进行整改,以达到预期制定目标。将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用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可通过优化护理人员工作、优化溶栓流程、提升各科室协作能力、开展培训工作,可将急诊护理作用充分发挥,进而提升临床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发现,其优势应与以下内容密切相关。①通过优化各科室协作能力,可优化各科室工作人员拥有良好配合能力,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交接工作,缩短患者等待救治时间,确保溶栓治疗及时性。研究证实,试验组工作效率优于参照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Barthel高于参照组,P<0.05。②早期开展溶栓治疗工作,可快速恢复患者血管再通,纠正脑部组织缺氧缺血状态,修复缺损的神经功能。通过上述优点及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效果明确。
综上所述,对于AIS患者应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溶栓治疗时间,提升临床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于敢红,李慧敏,张海红. 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的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81-83.
[2]杜丽英,王英,张瑞敏.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3):120-121.
[3]饶东,翁艳秋,胡敏,等. 医务人员视角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救治模式优化的质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1):2653-2657.
[4]林晓霞,木冬妹,张巧萍,等. 系统化护理流程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3):343-346.
[5]龔玉琳,陈倩,郑高杰. 绿色通道模式下的前瞻视域急救护理方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75-77.
[6]曾雯,张依娜.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5):852-85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