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急诊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2021-01-04黄育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急诊科

黄育新

摘要:目的:研究于急诊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应用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接收的心源性休克患者80例(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应用无创血压监测与有创血压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休克纠正前后血压水平。结果:于休克纠正前与休克纠正后(SBP90-110),相较于对照组SBP、DBP水平,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于休克纠正后(SBP≥110),相比于对照组SBP、DBP水平,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休克纠正前后,无创血压监测与有创血压监测数据具备一定差异,有创血压监测精准性更高,具备较高的推广可行性。

关键词:无创血压监测;有创血压监测;急诊科;心源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3--01

心源性休克是急危重症的一种,血压监测在患者监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研究指出,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无创血压监测測量的血压值可靠性较低,而有创动脉测压对患者低血压状态的反应较为精准[1]。本次研究对急诊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接收的心源性休克患者80例(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4:16,年龄范围43-76(59.78±2.84)岁。观察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3:17,年龄范围42-77(59.69±2.91)岁。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与心源性休克诊断标准相符;(2)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已被签订;(3)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血管迷走反射;(2)失血性或感染性休克;(3)多发性大动脉炎;(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应用无创血压监测,具体如下:测量位置为患者右上臂肱动脉,去除患者衣物,选用适宜松紧的袖带;测量过程中,指导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使用袖带对患者进行加压,从而阻断血流,并在持续放气中对袖带压力振波进行测量,进而获取血压值。

1.2.2观察组

应用有创血压监测,具体如下:常规局部消毒,遵从无菌原则,使用留置针于患者左侧桡动脉穿刺,退出针芯,并冲洗留置针,随后将套管外侧与肝素液管路相连,随后再连接压力传感器,保持传感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再与监护仪相连,将监护仪调零,随后对血压波形进行观察,满意后展开持续监测。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休克纠正前、休克纠正后(SBP90-110、SBP≥110)SBP(收缩压)与DBP(舒张压)。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利用SPSS24.0,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运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于休克纠正前与休克纠正后(SBP90-110),相较于对照组SBP、DBP水平,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于休克纠正后(SBP≥110),相比于对照组SBP、DBP水平,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1。

3讨论

心源性休克是以缺氧、缺血、重要脏器损害以及代谢障碍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复杂性极高,概括而言,心脏疾病、心功能异常等均参与其发病。该病存在极高的病死率,高效的抢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所以,精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十分必要[2]。在以往的临床监护工作中,多采用无创血压监测,此方式具备无创、操作难度低、设备要求低、可重复等优势,但在实际监测中,受多种客观及主观因素影响较为严重,林敏度较低,并且频繁测压或长时间侧压易使患者产生肢体神经缺血、麻木等并发症[3]。近些年,有创血压监测在临床中应用愈发广泛,此种监测方式可对血管内压强进行直接感知,经传感器转为电信号并将其波形或数字形式显示出来,灵敏度较高,监测准确性极高,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可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血压情况[4]。

研究显示,于休克纠正前与休克纠正后(SBP90-110),相比对照组SBP、DBP水平,观察组更低(P<0.05);于休克纠正后(SBP≥110),相比对照组SBP、DBP水平,观察组更高(P<0.05),究其原因,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动脉信号较弱,无创监测易产生反复机充气校正,并造成局部充血,从而造成血压指标异常升高,加之袖带、加压等因素影响,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降低。而有创监测可对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予以持续监测,准确性较高,可清晰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可为治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休克纠正前后,无创血压监测与有创血压监测数据具备一定差异,有创血压监测精准性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卫国,杨湘英,金建芬,等.PCI联合机械循环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21,20(09):55-57.

[2]蒲俊冬.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1):3-5.

[3]陈海燕,王映伙.血乳酸监测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评估[J].名医,2020(03):92+95.

[4]邹静蓉,柏广富,向阳,等.无创和有创血压监测在急诊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9):50-52.

项目批文:抚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20】20号序列号29

猜你喜欢

急诊科
急诊科规培教学的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内容与方法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某院急诊科疼痛药物使用分析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急诊科滞留时间超过4h以上患者的临床分析
急诊科建设要高举患者利益至上的大旗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急诊科平战两用负压病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