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2021-01-04曾济婷
曾济婷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着十分广泛的范围,知识内容结构较为复杂,要想开展有效教学离不开互动式教学,而课堂提问是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构建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还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本文对当前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课堂提问是师生、生生互动的有效手段,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还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将课堂提问作为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通过分析当前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提问教学情况发现,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缺少真实的课堂提问情境等,严重影响到地理教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不断完善与创新课堂提问策略,更好地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促进地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核心素养为导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一)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使其慢慢形成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生活与学习的方式及态度,不只是要完成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同时增强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围绕教材知识来设计问题,没有将核心素养充分考虑进来,不仅问题缺乏创新,还影响到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1]。
(二)缺乏课堂提问真实情境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创设优质的情境,对于教学效果的增强起着促进作用,而不良的情境会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整体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确实设计并提出了问题,但却并没有为学生构建真实有效的情境,降低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
二、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一)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设计问题,提升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提起重视并且想方设法完成的重要任务。所谓区域认知能力,指的是学生从区域认知视角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能力。尽人皆知,很多地理专家、学者使用经纬度的方式,对不同区域的具体位置进行明确,按照不同的标准,地球被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包括气候、空间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与引领下,提高学生区域认知能力[2]。
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区域地理知识,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或问题链。具体可以这样设置:“①全球气候产生了哪些变化?②全球气候变化有着什么样的整体趋势?③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受到了哪些影响?④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规避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这些由浅入深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的和谐发展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区域认知角度出发,全面地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宏观趋势,让学生意识到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从本质上来看地理学科,属于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合理地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自觉遵守自然规律。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人地协调观是教师提起重视的重要任务。以学生人地观念的培养为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时,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换句话说,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引导,教师要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教学“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教师可以课前搜集整理2015-2020年北上广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并通过折线图、柱状图等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前整理的素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环境因人口数量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采取哪些举措能够降低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由此可以巧妙地渗透进入地观念。通过依托实际生活设计课堂问题,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陌生感,另一方面增强学生人地协调意识。
(三)设置相应问题,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与综合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应当从根本上扭转“滔滔不绝”的授课局面,为学生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坚持手脑并用,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不仅符合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还迎合现代化教学的整体趋势。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教师需要利用好地理实验、探究等环节,设计相关的问题,在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的同時,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区域农业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设计并参加一个调研活动,调研内容主要是当地农作物、农业区域分布特点,调查方式不做限制,可以登录相关网站、采访农民或者农业部门相关人员等,对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黑龙江省的谷物单产、人均耕地面积的数据资料,接着根据学生的调研内容,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高?为了能够一直处于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位置,黑龙江省能通过哪些途径增加粮食产量?”学生结合课前的实践调查心得,能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提出个性化想法。通过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提问,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对地理环境进行全面认知,可以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与综合思维。
结语
综合而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力推手。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地理实验与探究环节入手,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有虎.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9):40-41.
[2]乔建军.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09):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