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2021-01-04杨丽芳
杨丽芳
摘要幼儿时期的外语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期。幼儿是在交流和运用外语的过程中习得并提高外语水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師和同学用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对幼儿的语言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任务教学法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也有利于幼儿在实践中操练英语。在任务的三个阶段中,教师精心设计任务,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运用听说唱舞涂色连线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外语学习特点 任务教学法 《外研社幼儿园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50
Implement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English Classes of Kindergartens
YANG Lif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is the key period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Children acquire and improve their foreign language level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use of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y are based on direct experience. Teachers and students use direct affirmation and negation to haveagreatimpactonchildren’s languagecognition. Task basedapproachisinlinewiththecharacteristicsof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and also conducive to children’s practice in English. In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task, the teacher carefully designs the task, uses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 uses listening, speaking, singing, dancing, coloring and connectinglinesto stimulatestudents’enthusiasmand interestin learningandcultivatetheirabilitytouselanguageinpractice. Keywords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ners’ language learning; TBLT; Happy English for Kids
1幼儿外语学习的特点
幼儿外语学习有其本身的特点,只有厘清幼儿外语学习的特点,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幼儿外语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幼儿时期的外语学习是外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美国心理语言学家莱恩伯格(E. Lenneberg)提出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他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2岁至12岁之间,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习得能够自然而轻松地进行。[1]Munro,Fledge和Mackey(1996:313-324)也曾对移民的外语习得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年幼时迁入的移民在语音和语调的发展水平要高于年长时迁入的移民,6周岁迁入者可以达到迁入国母语的水平。[2]这就表明6周岁以前是幼儿外语习得的关键期,他们更容易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使其达到母语水平。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3]
其次,幼儿的外语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习得并提高的。2到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只能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事物。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要通过与周围的家长、老师或者同学交流互动,从中观察、领会、运用并归纳出一些语言知识规律,在实践中建构语言知识体系。例如,让学生玩一个简单的挑棍棍游戏。教师先示范将短棍调到左边用英语讲Turn left;挑到右边则用英语讲Turn right。然后让学生挨个轮流挑棍棍。参与游戏任务的同学有人很快会按照规律喊出“Turn left和Turn right”,当然也会有学生反应较慢,但经过几次提醒纠正也会最终明白这个规律。
再次,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或周围的同学用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对幼儿的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幼儿的思维是单维思维,非对即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以具体精确的学习资源为主。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应该使用较为夸张的语音语调直接肯定或否定。例如,学生答对问题,可以用夸张的“Goodjob!Tom”“Great! Tom”等语句进行肯定。如果学生答错问题,则可以用较为低缓的语气讲“I’m sorry, Tom”,“No, Tom”。
对幼儿外语学习的特点的认识直接影响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幼儿园英语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教师在选用教学法时应将幼儿外语学习的特点考虑在内。任务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重视实践活动中的语言习得,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幼儿在实践中操练英语。
2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單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4]TBLT强调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同幼儿一起做任务,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语境,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对外语产生兴趣,让幼儿在做中学,而不是用机械记忆或强化操练的方式使幼儿过早丧失学习语言的乐趣。
TBLT的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阶段。[5]在任务前阶段,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精心设计任务,并给学生导入任务,同时也输入任务设定中所需的语言知识点和技能,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TBLT的这一阶段,教师用不同模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语言资料,尽量选用真实世界中的语言刺激,为幼儿创造真实语境,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任务中阶段,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所设计的任务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实施任务。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大增加,不断刺激幼儿主动学习新的内容。在任务后阶段,师生共同对任务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回顾并操练在整个任务过程中学习到的重点语言知识和技能。TBLT把实际生活、学习场景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并将书本知识扩展到应对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任务。幼儿能够在真实语境中习得并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TBLT中,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则是任务的设计者、协调者、监控者和评价者。
3任务教学法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外研社幼儿园英语》是一套专门为中国幼儿园儿童编写的权威教材。[6]本文选取《外研社幼儿园英语》第六册第六课I’m Wearing a Pink T-Shirt的教学实例来描述任务教学法是如何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应用的。
3.1任务前阶段
有效地开展任务教学,精心设计任务至关重要。本课句型教学目标是:What are you wearing today? I’m wearing……,What is Tom wearing?和He is wearing……,词汇教学目标是7个服装与鞋帽的词汇,并复习之前学过的8个颜色词汇。确定好本课的语言点任务目标后,教师应设计输入语言点方式。教师应使用多模态方式进行语言知识点和技能的输入,并刺激孩子的学习动机,尽可能保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练和亲身体验获取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教师在Lead-in输入时,可采用和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广告、海报或视频或者实物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孩子们对课堂主题的兴趣,使学生尽可能身临其境。输入知识点所借助的物体或材料一定要来自真实的世界,取自真实社会的材料。教师借助图片等资料以高兴或悲伤等夸张的语气和语调用英语介绍衣服鞋帽等目标词汇且对学生反复提问,并给予学生“Yes”和“No”的及时反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指着课本图片介绍:Whatis hewearing?和He is wearing a pink T-shirt and a purple skirt并引导学生模仿语音语调。以此类推,将其他衣服鞋帽的英文一一介绍,并强化句型Whatishewearing?和Heis wearing……然后,教师以自己与学生为例,介绍Whatareyouwearingtoday?和I’mwearing……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用多个同学为例,使句型和词汇贴近学生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在Lead-in部分,如果有同学能够重复句型,应该给予小贴纸等的奖励。接下来,循环播放本课配套的歌曲,让学生模仿歌曲歌唱,并设计与歌曲相呼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在模仿中进一步加强对句型及衣服鞋帽和颜色等词汇句型的认知。完成语言知识点和技能的输入环节后,教师布置任务并分组。分组时教师应将学生按照所穿衣物的类型及颜色分组,将穿不同颜色和不同类型衣物的同学分成一组,在每一组中都要包括男生和女生,这样,短裤和裙子等词汇自然会在每组的任务中出现。
设计任务、导入任务并输入语言知识点是本阶段的首要任务。课堂的任务不是讲授式、讲解式或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主动动脑筋在实践中互动合作学习。教师平时应对所设计的任务进行总结和反思,建立“任务资料库”,有助于以后的教学。
3.2任务中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是督导者、指导者、引导者而不是执行者,教师应协调、协助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在学生执行任务时给予及时指导与建议。具体到本课的任务时,教师给每位同学发一个有空白人物和本课所学词汇句型的表格,请同学们在组内相互介绍自己所穿戴的衣服鞋帽等,并按照同学的衣服鞋帽给空白人物涂色,将之与对应词汇句型连线。教师应督导学生相互之间用英语提问并回答,如果有学生讲汉语,可在教室里做双手交叉的动作并大声喊出“No Chinese”,如果有学生一再讲汉语则可以让全班同学暂停活动,一起做“No Chinese”的手势。在各组学生介绍完自己的穿戴后,教师指导学生将人物与词汇句型连线。与第一阶段相同,对尚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学生,教师在指导的同时,应该及时以坚定的语气对学生关于词汇概念的认知表示肯定和否定,帮助学生获得词汇的概念,引导学生将语言点与具体的表象相联系。大班的学生已经可以在小组内倾听他人讲话,也会主动提出疑问。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提问,无论他们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积极回答学生的提问。对于超出本课语句的内容,教师应该鼓励,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并以此刺激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应用英语的愿望。
学生在这一阶段需要主动收集任务所需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加以筛选、分析并动手完成任务。先完成的一组为获胜者,可给予贴纸等奖励。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和归纳,最后还需和同学讨论交换和分享观点和意见。学生们在用语言知识点和技能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学习,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协调、协助、引导、指导和督导是本阶段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对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任务后阶段时可以就此展开讲解和重点操练。
3.3任务后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设计评价细则,真实公平地评价每一组的成果。具体到本课,教师请每组选一个代表利用本组的涂色和连线作品汇报并介绍本组成员所穿戴的衣物。学生完成汇报后,教师应对学生的汇报按照评价细则进行评价并以实物图片奖励学生。在所有的小组全部完成汇报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所应用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及在汇报中出现的语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进行汇总梳理,并着重操练。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应创建真实的英语语境,使用多模态教学法,运用听说唱舞演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语言点,加深记忆。
任务教学法使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材料,以幼儿真实生活为基础设计课堂任务,能够为幼儿营造真实的活动场景,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交流和运用语言知识点和技能。在这样的课堂,不再会有“拔苗助长”式的强化训练,幼儿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器;相反,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最直接的经验,有助于幼儿的外语学习。任务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重视實践活动中的语言习得,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也有利于幼儿在实践中操练英语。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师和幼儿在任务教学当中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从以往的讲授者转变为任务的设计者、协调者、监控者和评价者,幼儿则变成积极主动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
[2]Munro, M.J., Flege, J.E. and Mackay, I.A. The Effects of Age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English Vowel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6,(17).
[3]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2012(10).
[4]RICHARDJC,RODGERSTS.ApproachandMethodsin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23.
[5]ELLIS R, SHINTANI N.Exploring Language Pedagogy throug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London&New York: Routledge,2014:142.
[6]高云智.外研社幼儿园英语学生用书第六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