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中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级阶梯式”培养探究
2021-01-04李思宁
李思宁
摘要本文把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当成研究对象,在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分析“分级阶梯式”培养机制能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产生怎样的影响,重点关注了职业能力的内容、内涵等,分别介绍了每个层次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模式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价值,针对当前这一模式的实施情况提出合理建議,意在提升培养效果。
关键词 职业技能大赛 中职电子专业 “分级阶梯式”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13
TheResearchonthe"HierarchicalLadder"TrainingofVocationalAbility ofStudentsinElectronicMajor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Basedonthe ProfessionalSkills Competition
LI Sining
(Guangxi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hool,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lectronic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how the " hierarchical ladder" training mechanism can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focuses on the content and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ability, and introduces how to cultivatestudents’abilityateachlevel,Thefirstmockexamis thefirstmockexamtofurtherclarifythevalueofthismodel in training students’ occupation ability,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model,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training effect.
Keywordsvocationalskillscompetition;secondaryvocationalelectronic major;"hierarchicalladder"trainingmechanism
1职业能力内涵、层次和内容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是核心概念,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从纵向看,职业能力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职业能力包括岗位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职业素养提升的前提,也是为岗位提供综合服务的关键。这一能力的内涵逐渐由单一方面转变为突出多个方面综合应用的能力,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转向包括知识技能、素养等综合心理表征,且更注重不同的体验与实践对职业能力提升意义。职业能力内涵的横向比较中,德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模式,从以岗位能力本位的职业能力观向更为多方面立体式的职业能力观转变。现代技术工人要有能力完成明确的、预先规划的和可预见的任务,又要系统考虑自身的影响力与领导力在集体中的作用,要求更灵活的解决问题。对职业能力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根据这一观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培养的实际情况,列出“分级阶梯式”培养目标及内容。
从表1中可知,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三者紧密关联,依次递进。前一种能力是后一种能力的基础,后一种能力是前一种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分级阶梯式”逐渐增加难度,最终实现职业能力综合提高的目标。
2基于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级阶梯式”培养机制构建
当前职业技能竞赛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对职业教育活动的组织起到了重要指挥作用,能充分体现出各个行业向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也能对各所职业院校教学情况做出合理评价。学生在使用这些学科知识进行不同方面实训过程中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在情景化的职业实践中,深入了解社会市场动态变化,模拟岗位操作,从根本上提升职业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成为职业院校在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校内技能比赛、全区全国技能比赛及第二课堂的开展,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融会贯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锻炼及提高平台,构建“阶梯式”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实现从自我立足向团队协作共赢的培养目标,达到提高职业能力目的。
2.1一级能力—基本能力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时,涉及语言组织、搜集信息、职业规划、计算机操作能力、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为载体进行。
课堂毕竟是一个有限的空间,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把学生能力培养拓展到更广的范围,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沟通练习。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将已知的职业人的基本知识、沟通的基本技巧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者文字进行再输出,调动起听、看、说等多感官参与,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我、了解专业及职业,与往届参加过技能比赛的学长们交流,了解职业规划。对于一时无法用语言表达出的问题,鼓励学生用文字形式输出,分享自己心得体会,通过“向外输出”的方式来学会表达和聆听,此种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场景,让学习过程更有趣、立体、也更具关联度。二是训练计算机操作能力。因部分学生的中英文录入水平较差,在课堂上训练有限,课后要求学生练习指法、办公软件使用等,先熟悉键盘操作及快速录入,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三是竞赛意识培养。要求学生多参与体能锻炼和校内各项技能类比赛,在竞赛中衡量学生是否能如实、正向和乐观地看待输赢,培养学生扛得住的毅力。
2.2二级能力—专业能力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包含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深化训练。在课堂教学之中,要依托于核心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技能。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展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能力组织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以竞赛为途径促进学习成效的提升。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教师先对学生课堂知识开展小测试,了解学生课堂单向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以小组形式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情况进行点评,此种方法能让学生一起检索记忆薄弱点,在教师讲评完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模糊点进行转换和应用说明。之后,教师将技能比赛中竞赛点知识进行拆分,引导学生在基础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学生一起探索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检索出“懂”与“不懂”的地方,熟悉“已经知道的”,掌握“新知识点内容”,巩固“新旧知识应用”,由课堂知识逐步解码到要求更高的比赛知识。其次,教师将技能比赛所要达到的标准作为实践目标,每位同学自己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分步骤实现的小目标,将学习变成一个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之间定期评估每个小目标完成得怎么样,是否过于困难或者相对简单,需不需要做出调整。当目标实现以后,学生们一起总结心得体会,找找坚持下来的原因。学生的自我探索、互相讨论、制定计划、自律学习的过程都为第三阶段关键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提供专业知识保障,使学生从低效率的被动学习向高效能的主动学习模式前进。以电路板元件焊接为例,课内学生会练习电烙铁的使用、直插式元器件在万能板上的焊接,课后培训中教师会先检查学生焊接简单电路的情况,总结学生焊接存在的问题,将技能比赛中焊接点的评价标准一一向学生解释,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基础列出小目标和实施计划,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调整计划,使得焊接点尽量光滑、饱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焊接速度,之后,教师根据技能比赛要求,让学生学习、探索贴片等小元件的焊接,难度逐步加大,知识点逐步累积。
2.3三级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能力包含的内容比较全面,类似于创新、决策、执行、协作、抗挫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并创设一定场景和机会给学生进行训练和学习。课内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哲学与人生等,课后教师将技能比赛的内容设定为一个个项目,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下,培养学生综合关键能力。
协作力是一种跟别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能力,包含与他人协作技能、勇于担责的领导力和竞争力。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是什么,擅长什么,看到其他人的价值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协作的规则是什么,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在操作环节,教师将某个赛题变成具体的任务交给每个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训练,如模拟高铁线路上通信系统管理员,完成管理员登录及控制任务,教师按照以下操作衡量一个小组的协作成绩:一是为每个小组打一个集体分,也就是说每个组员拿到的都是相同的分数,以此来鼓励协作,一旦某个队友掉队了,其他队友必须顶上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二是让队友间互相打分,教师会酌情把这部分得分与小组分进行比较,如果相差太大,会考虑加或减该队员的个人分数;三是队与队之间进行评价。这些方法迫使学生们认真考虑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以此鼓励学生们从一个非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考慮学习的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们磨炼出许多社交技巧,比如耐心对待他人,当同伴遇到困境时的同理心,协作沟通时对他们的尊重、妥协和宽容。
要想使遇到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创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决策能力才有可能提升。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可采用“分析树”训练方法,先确定问题主线,再确定解决问题的不同分支方案,不同分支方案同时开展,最后取其一,并说明理由。以智能家居项目的“你的家,我设计”活动为例,施工方和客户均由学生扮演,客户根据比赛题目的要求给施工方提出条件,如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功能,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在完成开发后需将移动端程序发布到移动端等,施工方根据这些要求一层层分析、拆解,写出解决方案,不同的施工方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施工方需要向客户说明,教师则做最后的终审评判。
抗挫力是一种看待挫折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力。无论是校内技能比赛、全区全国技能比赛,亦无论是正式比赛还是模拟竞赛,学生都必须有抵御逆境和战胜逆境的能力,经受住各种物质磨炼和精神历练。教师在学生学习训练中遇到困难时,不急于分析当前的弱势,而是帮助学生看到希望,不再失去被动变主动的动力,提升学生对逆境的掌控感,避免陷入纠结与恐慌;其次,教师可鼓励学生勇敢的把自身的不足、缺点一条条列出来,与学生一同分析,然后鼓足干劲,一条条尽力改正,若不能改正也逐步改进,这一过程是暗示学生不着急想可怕的后果,而是改变心态,正视自身,思考解决办法,用乐观的态度看待困境,养成对待挫折境况的客观判断和冷静思考的能力。
内驱力是由学生因使命感所带来的自我驱动力,在一个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因使命而学习,因完成目标而提升成就感,兴趣和热爱促使学生进一步追求新的目标,形成自我激励。持续保持内驱力则是持久战,特别是学生们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陷入困境,此时,教师可邀请之前参加过比赛的选手解析他们训练故事、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增强抗挫力的培养。
3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级阶梯式”培养机制实际效果
3.1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在中职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淡薄,他们把中职学校当成自己学习生涯的终点,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强化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竞赛活动的引领之下,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操作,逐渐掌握更多的技巧;提升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会因项目的训练和比赛更感兴趣;在一次次的项目组织和训练下,学生保持持久的内驱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2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导下,学生在专业学习、专业技能活动方面都有较大积极性,多维度的模拟情景训练下,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协调沟通能力优势明显,比起未参与训练的学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参加全区或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都获得不错成绩。此外,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训练中,掌握一定的专业工作方式与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会与人沟通、团结合作的技巧,从而夯实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学生升学到高职院校后,也得到了高职院校老师的认可,其综合职业能力较其他同学有较为突出表现。
4小结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形成了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实践中把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深刻认识职业技能大赛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促进作用,优化人才培养途径,让学生在多层面、系统化实践中认清中认识、完善和提升自我。通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分级阶梯式的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职业教育教改立项课题“基于技能大赛途径下中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GXZZJG2018B008)
参考文献
[1]陈志清.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层次”培养机制研究——以北海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20(7).
[2]潘丽.中职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积极促进作用[J].求知导刊,2016(2):27-28.
[3]匡瑛.究竟什么是职业能力——基于比较分析的角度[J].高职教育,2010(1).
[4]刘林,吴磊.赛前指导训练对提高中职技能竞赛水平的探索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2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