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1-01-04钟桂香
钟桂香
摘要:小学语文及哦啊是应该认识到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正确的训练方式,对于快速提升朗读能力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教育事业学科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意义。语文朗读教学任重而道远,切勿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积极且自主的阅读朗读,潜移默化的培养朗读的兴趣与爱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1、充分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端,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其能力培养比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加重要,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一举多得。小学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开始,由于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这一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帮助小学生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感受文中所流露的情感,提高其整体阅读水平,为以后其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新课标改革下,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文本阅读,且课本中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乏趣味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索课本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课本学习的内容更加熟练掌握,同时学生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朗读,能够发现课本中蕴含的内容,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兴趣,有利于今后在其他方面更好地学习。学生只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查缺补漏,拓宽学生看待世界的视野。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引入音乐元素
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工作,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促进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触的朗读内容有所限制,不善于深度感受文中具体的思想感情,这便影响了整体朗读效果。朗讀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深度感受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为核心促进发展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为了达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度感受阅读内容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适当运用音乐元素作为背景,以符合文章思想的音乐节奏作为学生朗读学习过程中的背景音乐。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朗读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感受朗读过程中的抑扬顿挫方式,进而促进提升学生的朗读学习效果。
例如,在《匆匆》一课的朗读教学中,其文章体裁为散文,文章内容中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及惋惜的思想感情。在以此篇文章作为朗读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合适的音乐作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进行朗读练习,从而促进提升朗读学习效果,促进提升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以音乐等艺术元素作为学生朗读学习的背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提升学生朗读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2、强调朗读方法
朗读方法的教学和运用是促进提升学生朗读学习效果的关键措施。常见的朗读方法比较多元化,其中包含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在具体的运用及教学过程中,朗读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主要根据朗读内容的体裁、具体内容等元素进行设计,保证朗读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学习,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类的朗读教学中,为了体现古诗词的气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齐读的形式进行学习;在《两小儿辩日》的朗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少年中国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单读的形式为主。因此,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及体裁要注重利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进行教学,使朗读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组织朗读欣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素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式,尤其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硬件和软件条件相对较弱,这更应在朗读教学方面进行强化,以弥补语文教学短板。尤其高年级小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因此,教师更应注意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怀,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理念,为学生在后续语文学习环节夯实基础。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朗读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在导课环节对学生进行简短的朗诵欣赏教学活动,这会高效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初始阶段,就会对朗读产生较强的模仿欲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对学生讲述一个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小笑话,以此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并与课文内容进行关联,也可以说一段绕口令、顺口溜并让学生模仿,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朗读环节,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朗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课环节引入“齐天大圣孙悟空”“唐僧骑马”等顺口溜,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然后,让学生进行集体模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在班级朗读顺口溜,以此强化学生感知顺口溜的节奏感和趣味性。这可以有效通过朗读顺口溜,顺利将学生带入到朗读模式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顺口溜的内容逐步理解课文,并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集体朗读的方式,对这篇课文进行齐声朗读,由于本篇课文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而且,孙悟空的形象也十分被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认可,而集体共读的形式能烘托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性效果。这样可以强化代入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4、开展多元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后,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内容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朗读状态有一个深刻认知。教师也可以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引导,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身的认知范围内,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将朗读评价内容进行分解,可以从朗读态度和朗读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前者能够考查学生的朗读学习态度,后者可以考查学生的朗读技巧、发音、语调、语速、情感表达等。考查朗读态度需要结合学生日常的朗读意识,教师将每节课学生的朗读自主意识是否强烈进行定义,并在后续总体评价中进行呈现。而在进行朗读测评环节,为公平起见,教师应在全班范围内制定两种阅读测评方式,即统一阅读测评环节及特长测评阅读环节。前者让所有学生都朗读教师指定的阅读内容;而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在朗读测评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朗读态度和朗读技能二者的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并依据结果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以期在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产生朗读兴趣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朗读训练中要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扫清朗读过程中的障碍,让学生能够流畅的进行朗读,通过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朗读能力的策略,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掌握朗读技巧,提升了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语文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门慧珍.关于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文渊(高中版),2019(7):613.
[2]丁丽丽.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山东青年,201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