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分析和应用

2021-01-04姚淑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思政教学渗透策略

姚淑娟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性时期,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初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可以促进初中生得到长远可持续发展。英语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存在,而且初中英语教材中也包含了诸多思政教育内容,灵活的运用这些元素,可以让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初中英语教材本身出发,结合过往教学经验,明确具体可行的渗透策略,让初中英语教学活动得到稳定开展,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政教学;教材分析;渗透策略

引言:初中是学生思想成型的关键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上扭转的困难程度也会逐渐提高,这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在初中阶段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塑造出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将其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打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新时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课堂上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个人素养。

一、初中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分析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深化,大中小幼均朝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不断发发展,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创新优化。从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来看,传统专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借助不同学科平台设计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可以让教育质量、教育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目前来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已经逐渐步入正规,相应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都在不断的完善和丰富,思政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其中还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必须要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另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政知识,还能够提供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值得展开详细分析。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这也意味着教师不仅要的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还要能够树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十九大召开后,对各层级的教育教学机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让思政教育充分融入到不同的课程中,产生协同效益。对于初中院校而言,思政工作的开展更加关键,初中英语作为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性,也要注重思想精神的培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具体方向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文章、词汇、词句背后的人文价值、思想认识,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政认识,强化自身的精神内核。在国家教育部门、各初中院校、教职员工的不断努力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育教学水平持续稳定提高。但从目前来看,思政教育渗透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也陷入瓶颈,想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强化教学质量,实现深度学习,就要从思政教育出发对初中英语教学展开深层次的设计。

教师和学生都要从有限的课堂跳脱出来,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资源信息,视野拓展、思维发散等教育教学目的也会得到落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避免采用传统课堂上的说教式思政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和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行获得思想上的提升。从思政教育出发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强化思想意识;第二,明确思政教育分为,强化道德品质;第三,把握思政教育要点,强化综合素质;第四,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高人文素养;第五,创建教育评价机制,提高学习效果。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教育现状

在国家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青少年思政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日益完善,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学科思政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单一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学生很难对思政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不仅如此,初中英语教学中也面临一些考验,思政教育的融入起到了双重作用,不仅丰富了英语课堂,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实现情景交融,将思政融入到情境、知识、实践教育中,让思政贯穿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空间,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探求人生真理,让思政教育科学化,让思政扎根生活,融入学科,促使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

思政教育在任何一个学段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初中阶段学生心理、身体均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心理不够成熟,但又渴望成熟,身体还在成长,没有和社会进行全面接触,但对社会充满好奇。总而言之,初中是最需要教师和家长指导、引导的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树立形成正确的三观,学会分辨好坏、正确和错误,能够主动规避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思维逻辑,还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意识,并且在实践应用中有所收获。人文素养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也是以人文素养为目标。总而言之,教师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渲染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思考空间。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的具体措施

英语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资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落实相应的教学手段。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意义内涵

从实际统计情况来看,英语教材改革后,涵盖了诸多思政元素,且不同单元文章中涵盖的思政元素意义丰富,而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学生的思政学习、英语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但这种文化对比,也为思政教育渗透工作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单元文章、主要内容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密切联系初中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需求,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正确理解英语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汲取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践行。在调查分析英语教材过程中发现,实际上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很多文章内容并不局限于表面意思,都具有一定的引申义,而这种引申义在需要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还需要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成长经历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文章背后的内容价值,结合学生实际,适度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渗透工作,借助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完善英语知识体系的同时,对英语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教育意义、新颖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展开思考。以“bravery、courage、nerve、backbone”这组词为例,均有“勇气、胆量”的意思,但其中存在一定的区别。“bravery”指在危险中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精神或在逆境中仍能坚持下去的毅力;“courage”是普通用词,指面对危险或困难时无所畏懼的精神和敢于奋斗的进取心;“nerve”侧重指面临危险或在冒险的情况下具有冷静、清醒的头脑和坚定无畏的勇气;“backbone”指性格倔强,意志坚定,有骨气,有顽强的决心去做某事。以九年级Unit4“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这一单元为例,配合上述四个词汇,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勇敢、自信、胆量这些优秀品质,让学生能够更好感受精神内核。将词汇融入到文章语境中,不仅对词汇记忆有所帮助,在情境场合的配合下,思政教育渗透工作也更容易开展,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更好的感受这一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特定的教材情境内容来优化教育

情境化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思政教学中,情境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抽象的思政内容,并且在日常学习中进行落实。另外,借助情境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机械记忆英语知识的教学模式,而借助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很多情景化教学活动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开展。此举可以讓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更加真实地感受知识,体会思政精神,强化自身素养。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不仅强化了思政教育渗透工作效果,也让学生对诸多英语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为关键的教育体系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文章的基础上,同时借助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会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单一枯燥的说教对学生的发展百害无一利,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效果,甚至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落实读写结合活动,借助课外阅读文章扩宽学生视野。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9“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从“arrogance”、“prejudice”这两个单词入手,同时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的电影,在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后,鼓励学生展开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同时说出其中的经典台词,如“Impatient results only makes nothing should do well.”、“Once happiness is rejected, it is not worth our attention.”、“Pride prevents others from loving me, prejudice prevents me from loving others”等经典台词。在角色扮演和经典台词应用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目标,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懂得社交礼仪,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引申思考现实中有关的小故事,以此实现思政教育渗透工作,学生也会对这文章内容、语言表达、社交礼仪等多方面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打造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来丰富教育

英语、思政教学都是综合性的内容,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还可以拓展到其他的时间上,如课外活动、课余时间,都可以开展思政教育渗透工作、也可以借助一些英语表达方式进行创新和落实。借助这一方式,让思政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知识,强化英语表达和英语应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课后辩论会,让学生通过英语对话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在无形之中强化了道德意识。就是说,教师可以围绕着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本身,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后讨论活动,实现思想上的交流,也是对英语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强化。还可以编写一些英语歌曲,在歌曲中渗透时政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同时传递思想精神。又或者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思政主题内容延伸到文章表达中。比如,八年级下册,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打扫社区或者街道,以此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可以利用垃圾分类这一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以此在传递思政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实践活动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借助“微写作”的模式,引导学生对此次活动发表想法和认识,强化英语应用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好地成长。透过写作,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相应的写作主题、写作素材、写作题目渗透思政教育,比如:现阶段中考写作试题中“材料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明确材料想要表达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达到思政教育目的。另外,教师可以开展主题写作,借助特定的思政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写作,以此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读写结合也是当前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手段,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也可以适度开展思政教育。

总结:综上所述,初中英语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思政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基础,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政知识,创设思政学习氛围,对学生综合发展具有促进性作用。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能够从初中英语教材中挖掘出更多不同的思政元素,将英语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渗透工作相结合。还有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J].中国外语,2020,17(5):9.

[2]刘爱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J].知识窗,2021(12):1.

[3]贾志荣,程高军.课程思政语境下岭南文化英语的教材开发[J].2021(2020-.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思政教学渗透策略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