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1-01-04纠敏尤晓颜汪伦记

科教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硕士生教学方法

纠敏 尤晓颜 汪伦记

摘要高级食品生物技术是一门旨在提高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及开阔视野的课程,其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文章对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列教学改革探讨,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硕士生 高级食品生物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48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dvanced Food Biotechnology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JIU Min, YOU Xiaoyan, WANG Lunji

(CollegeofFoodandBioengineering,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 Henan471023)

AbstractAdvanced food biotechnology is a course aimed at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ability and open vision of postgraduates. Its teaching method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expounds several key problemsinthecourseofteaching,anddiscussestheseriesofteachingreformtoimprovetheteachingeffectofthecourse.

Keywordsmaster students; advanced food bio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碩士研究生课程是具有理论性和专业性等特征的课程,同时也是具有适用性、研究性及前沿性等特征的课程,而研究进展类、高级类等课程则更加应该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紧密结合,进而为增强学生们的科研能力、为其进一步从事相关的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1]高级食品生物技术是食品生物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提高食品生物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视野,增强其独立的科研能力。近年来,随着食品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难点也逐渐增多。因此,我们授课老师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兼顾该课程的知识性,还要注重其对研究生今后科研工作的指导性。近年来笔者一直承担我院食品生物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此,笔者根据近些年的课程教学情况对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1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差距太大

在我们学院,选修“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及生物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这些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已选修过食品生物技术这门课程,对食品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比较熟悉;一部分同学对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对食品方面的理论知识了解甚少;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食品和生物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均相对匮乏。同学们课程理论基础的差距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授课内容的安排上提出了诸多难题。故此,在授课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避免部分学生对重复授课内容的无趣及部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完全懵懂。

1.2选修该课程的硕士生人数相对较多,众口难调

由于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人数每年都比较多,最多时一个班可达36位学生,相当于本科生的一个小班。就多年来的授课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对该课程学习兴趣比较高,能够根据老师的授课要求去认真完成布置的教学任务,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但也有一些同学由于该课程内容与其自身科研课题相关性不是太大,通常抱着能拿到该门课程的选修学分即可,出现敷衍课程的现象。故此,面对如此多的硕士研究生授课,很难吸引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去针对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内容的设置。

1.3学生比较喜欢传统的授课模式

由于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授课教材,内容安排相对来说是授课老师根据生物技术的几大板块,讲述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及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沿,授课内容相对灵活,学生常常处于无头绪状态。从多年来的授课情况来看,虽然授课对象是硕士研究生,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的本科生经常施用的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模式,主动性相对较低,导致极个别同学出现“手机控”的低头族现象,授课效率相对较低。

1.4教师授课方式相对单一

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这门课程原来仅有一位主讲教师担任,这样就造成了一位老师需要把与食品生物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给同学们一一进行讲解。我们深知,任何一位教师都不是全能人才,其中不乏一些知识点未能给同学们讲解透彻,更不会将所有的知识前沿传授给同学们;与此同时,一位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相对单一,不可能较长时间地吸引同学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长时间的授课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审美疲劳,极大地影响了授课效果。

1.5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相对简单

过去一些时间,我们授课教师对选修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这门课程的学生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每次上课时间按时来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最后笔试成绩不是太差,学生就能成功拿到选修该门课程的学分。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相对简单,对学生来说拿到学分毫无压力可言,同时也没有学习该门课程的动力及积极性,存在应付差事的现象。

2硕士研究生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近年来,笔者针对高级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尝试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以提高硕士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及重视度,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施用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Barrows教授创立,早年主要在美国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应用。目前,PBL教学法已由医学延伸到各个学科,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2]

在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已尝试过PBL教学法,并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故此,笔者在高级食品生物技术的授课过程中,也尝试了该种教学法。譬如在讲授到基因工程这一技术时,在同学们对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了解的基础上,首先就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应用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然后进一步结合同学们提出的粮食品质改良角度,讓同学们下去后查阅资料,了解基因工程能在哪些方面可对食品品质进行改良,如何通过基因工程研究达到该品质改良的目的。同学们下课后就这些问题独自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相关问题答案,并于下一次上课时分别阐述自己查阅整理的答案,对不同的改良方式进行讨论,讨论哪种改良方式对食品品质更优等。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使班级的每一个同学均要参与到课程讨论之中,大大活跃了上课气氛,学生在争论中不仅学到一些新知识,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将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情况作为其平时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授课老师也必须对学生在讲解和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解答,使同学们对该部分的内容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2.2淘汰陈旧内容,追踪食品生物技术前沿进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基础学科的快速发展,使生物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如虎添翼。为此,高级食品生物技术的授课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在讲述生物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将搜集到的食品生物技术的前沿进展、本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新方法、新成就等相关内容讲授给同学们,以开阔同学们的科研视野。

2.2.1以食品生物技术最新研究进展为授课主要内容

在每学年课程开课之前,我们几位授课教师都先行查阅有关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及理论成果,并将其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将这些新进展、新成果作为该课程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洞察食品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与此同时,授课教师还要求选课的每一位同学都要查阅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中与自己科研课题相关的重要文献,课下认真阅读总结,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每人进行10分钟的讲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此种授课方法摆脱了老师上演独角戏的课程授课方式,使上课的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不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锻炼了同学们查阅、搜集、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及讲解,一方面锻炼了他们对外文资料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开启自身的科研课题研究提供了诸多帮助。授课老师们也在学生的讲述讨论过程中学到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度,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2.2结合教师自己或团队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团队的几位授课教师均为在生物技术领域做得较为优秀的老师,科研水平都非常不错,均主持过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故此,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会结合我们自身的科研领域,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和成果讲解给同学们,同时将生物技术如何应用到科研项目的撰写过程中给同学们进行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技术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激发学生科研兴趣。这种以科研促进教学,使学生们在接触相关前沿技术的同时也提高其科研兴趣,引领同学们尽快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之中。

2.3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一种丰富有趣的新型教学方法——微课也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微课以微小为显著特色,教师采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配套资源,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进行教学。[5]近年来,诸多老师已将其应用到授课过程中,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此,笔者也尝试了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并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结合,将一些静态的知识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同学们,使一些枯燥的理论动起来,可视化,加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深得同学们的喜欢,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上课的每一位同学将自己感兴趣或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新观点、新想法制作成微视频,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随后让同学们对微视频的内容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和讨论,进而实现了师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使授课方式大大改善,活跃了授课气氛,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

2.4全外语/双语方式讲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及发酵工程等几大工程,任何一个工程都可以作为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进行讲授。但我们深知,每一位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学科领域。故此,我们教学团队的几位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和科研领域的熟悉程度,分块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别授课。这样一方面教师能够把自己熟悉的内容及前沿进展讲授给同学们,同时也降低同学们对教师长时间授课带来的视觉疲劳,进而提高授课效果。

教学团队的几位教师均有出国留学经历,故此,我们团队的几位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全英语或双语方式讲解课程内容,使同学们在接受生物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英语听力水平及扩大其词汇量。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自己的出国经历及国外名校的一些情况展示给同学们,鼓励同学们有机会尽可能去国外走一走,拓宽自己的视野。另外,我们要求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尽可能采用英文进行问题讨论和互动,这样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对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有所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词汇量及语言表达能力,授课效果得到学生们的认可。我们教师们也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授课方式也灵活多样化。

2.5改革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在近些年,我们教学团队的几位老师着手尝试对学生成绩评定方法进行改革,由过去的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修改为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且平时成绩包括能否按时上课、有无迟到早退无辜缺课等情况,平时课堂与老师互动的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PPT制作、微视频的制作及汇报情况等等,旨在提高学生平时成绩占总成绩中的比例,这些尝试大大提高同学们对该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授课效果较以往有很大提高。

3结语

多年来,笔者不断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改革尝试,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授课方式,尽己所能地将食品生物技术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方便、快捷、高效地传授给同学们,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积极性,施用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及较好的评价。

项目资助: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研究生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基金项目(2019YKJ-001);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高校食品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E-SPNL20202319)

参考文献

[1]梁新红,孙俊良,张磊.硕士生食品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教学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2):116-117.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1,22:36-38.

[3]纠敏,汪伦记,邱智军.生物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12-113.

[4]梁新红,孙俊良,张磊.硕士生食品生物技术研究进展教学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21-122.

[5]林少玲,孔令华,朱子瑶,等.“微课”应用于高等教育《食品生物技术》的初步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2):133-135.

猜你喜欢

硕士生教学方法
李德辉写生作品选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媒体环境下硕士生社会心态分析与消解策略
新加坡硕士生人数持续上升 高校提供更多科目选择
Younger and Older learners’Advantages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Different Learning Settings
环境科学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