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初探

2021-01-04刘欣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2期
关键词:生物学案例法治

刘欣阳

摘要: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呈现“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长江十年禁渔”等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剖析具体法治案例,对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治观念,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由“自然人”“社会人”向“生态人”转变。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法治教育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法治教育的背景与现状

高中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在学校法治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结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要求,在教学设计时可应用故事教学、案例研讨、价值辨析等教学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对高中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等教育,用生物学原理来理解和认同国家法律法规的初心使命,加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目前高中法治教育案例主要以思想政治学科为主,涉及生物学和其他非专门学科的具体法治教育案例则相对较少。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挖掘一些法治观点,站在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引导和渗透,特别是对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有方向、有态度的价值观引导,使之逐步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法治教育的实践

以沪科版必修教材第三册第十章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例,该节涉及的内容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联系密切。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案例与新闻分析讨论,使学生基于生物学事实逐步形成科学思维和法治观念,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通过收集、讨论和辨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通过案例与政策研讨,培养生态文明理念

1.前置问题有导向,发动全体学生参与

问题1: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正在进行中,你身边有哪些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从生物学的哪些角度着手?(联系上节内容,请收集相关资料)

问题2: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出台了哪些措施?(请收集相关资料)

上述两个问题分别为后续课程导入和生命观念落实做铺垫,学生收集资料的同时也能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生态岛建设及我国为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贡献。

2.与国家政策结合,便于思维迁移

导入时选择前置问题1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从生命科学的哪些角度着手?”

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将身边的案例与生物多样性知识建立联系,如东滩湿地修复和生态岛建设,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关心家乡生态文明建设。

在生命观念落实过程中,可选用前置问题2与国家政策结合,如十八大报告提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有哪些有效措施?崇明生态岛建设中有哪些有效的措施?”

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的生态岛建设。

3.案例选择要有典型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将学生提供的典型案例与生物学原理相结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提问:“结合课本内容分析,这些案例分别属于三大类措施中的哪一类?”在选取典型案例时,要优先考虑学生身边的事例,如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长江十年禁渔——就地保护;植物园、海洋馆——迁地保护;等等。

学生将已有知识和生活实例归纳内化,便于其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理解我国各项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通过对违法案例的引用,聚焦法治意识与社会责任

1.呈现法治案例,引起学生警醒

新闻呈现:2020年2月,龚某用农药对野鸭投毒,直接导致了投毒区域内的109只野生鸟类被杀害;2021年3月,执法人员抓捕非法捕捞野生螺蛳团伙,缴获3500斤野生螺蛳。

2.剖析法治案例,助推“尊法守法”

两起违法案例的呈现引发了学生讨论,待讨论结束及时呈现处罚结果:“龚某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将自己送进了监狱”“非法采集野生螺蛳已达到立案标准,犯罪嫌疑人却说不知道这是违法的”。

鼓励学生分析各案例违法的原因,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个人行为的道德约束,也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平时应加强法治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3.学习法律规定,理解法规初心使命

直观呈现宪法条文:“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鼓励学生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其科学性。

学生通过学习法律,从生物学角度理解、认同宪法关于自然资源规定的科学性;理解宪法条款中保护生物多样性,认同生态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觉悟。

(三)通过思维辨析,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

1.了解我國在生物、生态保护中的贡献,感受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积极努力,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区别,展示我国近年来的生态保护相关条例,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理解并认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生物、生态保护做出的重要贡献。

2.认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科学性,积极参与家乡生态岛建设

在“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中,鼓励学生讨论并说出自己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考查其是否认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否理解生物多样性作为资源是有限的,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意识到生态岛建设正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大家应积极参与到家乡建设中。

3.厘清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资料呈现:习近平同志强调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大家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要清醒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才是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

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将生物学知识与人文学科相联系,从生物学角度认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理解生态文明就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上的重要体现,认同生态文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三、总结与反思

本节内容和法治教育的结合只是生物学科中法治教育的一角,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讨论也非常积极。我深刻地体会到,只要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就能透过“法治”更好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透过“生物学”更好地理解法治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引导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树立法治观念,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希望通过生物学教育与法治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用科学理性来判断生物学的社会议题,认同国家政策。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生物学案例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