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示教育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04杜嘉庆于成文赵立英

科教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师德师风高校

杜嘉庆 于成文 赵立英

摘要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的师德水平和道德素养直接决定着新时代人才的道德水准。在高校开展形式丰富、重点突出的警示教育,要正确梳理和处置警示教育中的逻辑脉络,制定具有时代特色的警示教育工作办法,培养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引导其不断追求更为高尚的师德理想。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 警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4.032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Warning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 Jiaqing, YU Chengwen, ZHAO Liying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Office of Faculty Ethics, Beijing 10083)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great pla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arty. The teachers’ moral level and moral quality directly determine the moral standard of talent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carry out a rich and focused form of warn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sort out and dispose of the logical veins in warning education, formulate a working method of warning education with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e the majority of teaching staff to firmly establish bottom-line awareness and guide them to constantly pursue a more noble ideal of teacher morality.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orality and teaching style; warning education

師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1]教师的师德水平直接决定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道德水平,直接关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乎百年教育大计,更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面向我国教育现代化明确指出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七项指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长效化、制度化。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围绕服务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奋力耕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随着我国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愈加重视对教师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无论师德案件是“陈年旧事”,还是“新发猛料”,总能在第一时间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当前,高校师德监督执纪和考核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制度震慑不够有力,导致部分教师产生侥幸心理,也成了当前师德案件频发的直接原因。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师德警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开展师德警示教育的基本逻辑内涵

警示教育是通过深入剖析讲解已经发生的且产生一定危害的事件,用来告诫特定群体汲取事件教训,提高警示意识的一种教育方式。开展警示教育的本质原因在于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提醒教职员工明大德,守私德。同时,通过各类案件的处置,不断健全和完善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提升和加强纪律制度和执纪监督的威慑力,从根源上提升防范师德失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1.1开展警示教育是教师明确师德底线的实际需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着重强调了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但现实情况是,师德失范事件屡见不鲜,个别教师凭借侥幸心理,屡屡违背教师道德和教学道德,主观上缺失师道理想,客观上盲目判定师德底线。通过师德警示教育,将一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失范案例及时、有效、保真传递给全体教职员工,可以有效将枯燥刻板的条令转变为生动鲜活的事件,在思想上、制度上、行动上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师德处置“边界条件”,降低其触碰师德底线的概率。

1.2开展警示教育是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实际需要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师德失范并非今日才有。古往今来,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诚信、言论失当等问题所产生的案例不胜枚举。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价值理念在校园内发生激烈碰撞,伴随着一小股社会不良风气及各色诱惑的影响,部分教师逐步在思想上蜕化变质,政治上丧失信仰,生活上腐化堕落,思想迷茫、精神空虚、意志消沉。个别教师挖空心思逃避法律和制度的制裁,也进一步加大了调查处置的难度。借由一些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在师德失范事件调查、追踪、处置等方面的经验,培养其对师德失范苗头性问题的防范意识,从而强化高校化解师德失范潜在风险和问题的能力。

1.3开展警示教育是建立师德惩治约束力的实际需要

近年来,陈小武、沈阳等师德失范案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从处置过程及结果看,当前师德失范案例往往呈现个体性、隐蔽性、动态化的基本特点。除增加了高校监督执纪的成本和难度外,也直接暴露出高校师德监督和惩治机制对教师约束力下降,制度执行存在一定疲软现象。

通常说,监督执纪是警示教育震慑力的来源,而警示教育则在形式和内容上丰富了执纪监督的内涵。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则相当于以“参照系”的形式,在全体教职员工当中确立师德失范负面行为清单,在校园内外打造一张无形的约束带,也为执纪监督工作提供范本和参考。

2开展师德警示教育的实践特质

师德警示教育不是盲目的读案例、看电影,而是应在遵从师德师风建设总体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典型与普适、局部与整体、反向规制和正面引导三个实践特质。

2.1正确处理案例典型性与普适性之间的关系

一些研究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往往面对传统教学规律与适应新事物、新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即便有着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教学经验,教师也很难对当前社会上的道德挑战做好充分的应对。因此,记录和反思往往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一条可靠路径。[2]适当的师德警示案例,特别是基于现实的师德违规行为及惩处,能够给予教师在个人行为劝解方面相当的说服力。因此,说服力则成了警示教育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而师德警示教育之所以比一般的教育方式更加直接有效,正是因为失范案例更能使教育主体进行横向对比,教育效用更加入脑入心。所以,开展警示教育,案例选择是关键。

在案例选择方面,高校要注重涉案问题典型性和教育范围普适性的有机结合,一是重点围绕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行为言论失当等方面,选择系统内部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大的案例,以增强教职员工的紧迫感和代入感;二是根据不同岗位选取不同类型案件,通过认真剖析,充分展现案件主人公从思想变化到行为失范的全过程,增强案件教育的感染力。

2.2正确处理局部重点和全面覆盖之间的关系

师德警示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同样的教师主体,因其岗位不同,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因此,开展警示教育要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景象,既要体现高校师德建设整体性,又要体现教育主体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力争做到自上而下,因人施教、因岗施教。要把领导干部、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人群作为重点,以提高警示教育的实效性为目标,着力搭建“金字塔”式教育体系,对师德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围绕全校师生关心、关注和思想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根据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设计开展不同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在具体实践层面,一是针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执纪监督责任、党的优良传统以及作风教育为重点,提升其拒腐防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二是针对教学科研岗位人员,重点围绕教师职业道德、师道荣誉等方面开展教育,增强其学术诚信意识,引导其正确处置师生关系;三是对于全体教师,则要以遵守公德、严守私德、注重教师基本准则为重点开展教育。此外,还要利用好“同岗同类”案例,可以有效促进教职员工在“对照”中自省。

2.3正确处理反向规制和正面引导之间的关系

据研究表明,师德规范由上到下主要分为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三个层面的内容。[3]师德理想作为对教师职业行动的最高要求,往往深刻彰显着教师们的价值目标取向;其次,师德原则则是指导教师行动的专业准则,主要包括对待教育的学生主体,以及教育规律两个层面,其受到师德理想的制约;至于师德规则作为师德规范的核心,直指教师职业道德的最低线以及作为教师职业必须达到和符合的基本规则性要求,而这些内容往往更加明确、具象且易于操作。

高校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往往需要围绕师德失范的主要类型深入选取、剖析,揪住教师师德失范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行为变化及其背后存在的客观规律,并以此提醒广大教师自重、自警、自省、自励,防微杜渐。同时,在充分发挥反向规制作用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引导广大教师追求更高的师德理想。因此,师德警示教育一方面要理直气壮的揭露个别教师师德失范现象。另一方面,在关注案例生动性和细节性的同时,也要通过撰写分享感悟、师德典型发言等形式,在负面案例和正面引导中建立必要的联系,既要深刻剖析问题原因,引导教师践行更高的师德原则和师德理想,不能将警示教育变成老生常谈、走过场的“样板戏”。

3高校师德警示教育的主要做法

高校师德教育分为自律式教育和他律式教育。而作为自律式教育和他律式教育的重要结合点,高校往往在深刻把握实践特质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教育需求有侧重的开展工作。

3.1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集中教育

近年来,警示教育大会成为了高校师德警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一项必做动作。各高校以系统内、身边人案例作为教材,以学校党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党委扩大会为契机,开展专题师德警示教育,持续强化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警示教育作用。此外,为进一步深扩展教育覆盖,如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还将师德警示教育列为基层教工黨支部理论学习必修环节,要求党支部每年按照有学习考勤、有学习主题、有重点发言、有讨论环节、有详细记录、有调查研究的“六有”要求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

3.2针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普适教育

高校具有校园文化生活丰富的特点,部分高校结合教职员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实际工作生活,巧妙运用征文绘画、知识竞赛、演讲情景剧等形式,重点加强道德底线、学术诚信、教学纪律等方面的警示教育;结合高校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开展校园“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通过清廉大讲坛、廉洁主题党日、党纪宣传和廉洁作品征集等活动,在广大教职员工中进一步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结合重大节日及重点师德案件,以文件、短信、简报等形式及时提醒教师员工注重自律。

3.3针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开展专项教育

面对近年来问题频发的师德事件,部分高校针对重点岗位的重点人员开展警示教育。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教师师德大讲坛、师德巡讲等,重点就教师道德和教学道德警示,教育明确师德底线,严守意识形态红线。针对下属企业、财会出纳、资产管理等重点岗位的经手人、签批人,通过走访调研、廉洁谈话、警示函询等形式,开展高强度、高密度警示教育,针对潜在的问题和错误倾向,予以及时的关注和制止。

4新时期开展师德警示教育的思考

4.1进一步健全制度设计,增强警示教育的长效性

构建教育形式制度化,实行四个“纳入”机制,即将师德警示教育纳入师德常态化建设、纳入常态化巡视工作、纳入各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纳入各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为广大教职员工及时敲响警钟,引导其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督促其寻找与师德先进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坚定其“人民教师”的基本理念。

4.2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增强警示教育的实效性

开展警示教育必须要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除策划开展如辅导报告、参观调研、知识竞赛等传统教育形式外,还可探索建立师德警示教育平台,结合典型师德警示案例联合打造慕课,并将其作为新入职教师、海外归国教师、关键岗位人员等群体的必修课;建立师德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师德先进和师德失范的典型案例,通过形象化的明理解析,进一步督促广大教师自尊、自爱。

4.3进一步推进教育延伸,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

警示教育效果是否“达标”,关键看联系实际紧不紧,触及思想深不深。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资源,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及其正面引导工作。此外,逐步有针对性的将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内容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构建立体化师德教育氛围。

4.4进一步加大组织保障,增强警示教育的持久性

推动师德警示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进一步加大对其在思想和组织方面的投入。在思想投入方面,要落实“三讲”,即逢会必讲、逢课必讲,逢事必讲;在组织方面,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部、纪委、人事处等部门的协作能力,让“一家忙”变成齐抓共管,逐步构建形成师德警示教育大格局。

参考文献

[1]郝英杰.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27-28.

[2]朱水萍,尹建軍.师德违规行为惩处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06):64-70.

[3]张桂春.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1,(01):33-36.

猜你喜欢

师德师风高校
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
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
浅析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措施
二级工会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