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三级博物馆的建构

2021-01-04肖建霞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博物建构博物馆

肖建霞

幼儿园的儿童博物馆是一个为儿童感知、欣赏和探究自然、社会、文化、科技而呈现物品并提供操作机会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实习场,是儿童可以通过经历和行动,在活动中计划、操作、交往、协商和体验,使得经验不断生成的地方。

许多幼儿园都对利用儿童博物馆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充满兴趣,但对如何建构儿童博物馆有诸多疑问。我园以“做中学”的理念为基础,以游戏精神为引领,建构了三级儿童博物馆体系。下面就如何建构幼儿园三级博物馆,培养儿童“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创造表达”的博物意识,总结一些经验,以飨同仁。

一、建构聚焦式的班级博物馆,深化幼儿博物探究

班级博物馆是博物馆研究的主体和前场。当幼儿对生活中某样具有博物价值的事物生发出强烈的探究兴趣时,我们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试点班先行聚焦某一主题开展研究,系统地开发适宜各年龄段儿童的班级主题博物馆,如纸博物馆、根博物馆、线博物馆、工具博物馆、恐龙博物馆等。班级儿童博物馆的建构主要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收集陈列,动态呈现。班级博物馆首先根据探究主题去选择、收集具有博物价值的物品,可以采用幼儿个体收集、班级收集和全园收集三者相结合的博物收集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带着博物意识收集生活中的物品;纳入家长资源,让家长通过收集了解和参与博物馆活动,亲历幼儿成长。幼儿园则通过全园的博物收集,丰富了博物馆的资源库,实现了资源的全园共享。在收集过程中,我们还围绕主题开展动态、立体化的陈列,在班级和幼儿园公共区域呈现小型博物区,增强课程的互动功能,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研究阶段不断丰富和调整,让博物区活起来。

第二步:激发兴趣,投入活动。广泛的博物收集,形成了班级博物馆丰富的资源。这些可供操作、互动性强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走进博物馆,生发出内在的、持续的学习欲望,在博物馆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创新。

第三步: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儿童博物馆里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会引发幼儿以项目探究的方式与同伴合作协商、自主学习。幼儿通过假设、感知、观察、实验、发现、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步骤展开深入探究,从而获取鲜活的经验和系统思维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四步:回顾反思,成果展示。在班级博物馆中,我们以幼儿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阶段性的回顾反思活动。其中,师幼以课程行动地图呈现博物馆的活动历程,用多样化的表征方式呈现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此外,教师也用学习故事让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看得见,并借此帮助自己梳理活动过程。通过回顾、分析、反思,教师既能分析、评价班级博物馆建构现状,也能明确班级博物馆未来的走向。

二、形成综合性的园级博物馆,拓展、转化班级博物馆的研究内容

园级博物馆是在班级博物馆聚焦式研究基础上构建的,比班级博物馆结构更完整、主题资源更丰富、探究空间更广阔。它涵盖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指向儿童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博物馆。

园级博物馆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园的园级博物馆主要有常设馆和临展馆。常设馆包括童书体验馆、AI学前空间、安全自护馆、工具馆等,临展馆包括纸、恐龙、线、根、艺术创意等主题探究馆。经过实践摸索,我们认为园级博物馆的建构主要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表达需求,提出设想。幼儿是儿童博物馆的主人,也是受众。因此,在园级博物馆的创设与使用过程中,无论是馆区内容选取、呈现方式与使用管理,都应紧紧围绕本园幼儿的兴趣、经验与发展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立完善。全园众多的班级博物馆中,涉及叶子、根、线、纸、恐龙、工具、盖子等多个主题,随着幼儿研究的深入,会出现班级的空间、材料等资源无法满足他们当下研究需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把班级博物馆没法实现的研究拓展到园级博物馆。同时,为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还可在园级博物馆建构常设馆,创设真正属于全园幼儿的园级博物馆。

第二步:实地考察、自主规划。确定场馆主题后,教师会和幼儿一同进入展馆实地参观,感知展馆的场地大小,了解结构布局和已有设施。幼儿可根据场馆情况绘制设计草图,尝试进行初步的区域规划。在设计图中,教师可引导幼儿细化各个区域内的展示区、操作区,并重点讨论可以互动参与的游戏功能区。让幼儿结合构想列出愿望清单,尝試在规划中体现自己的设想。

第三步:参与布展、分享传递。幼儿确定场馆主题,并进行展馆规划后,接下来便要投入布展筹备工作中。从班级博物馆主题到园级博物馆临展主题,不是将展品进行简单的搬迁,而是将班级幼儿的研究经验向全园幼儿延续和拓展。在创建园级博物馆临展馆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幼儿自主设计方案、收集材料、整理展品、分类展示、筛选有趣的操作活动;成立“小小讲解员”队伍,以现场解说、录制视频、写信给小伙伴的方式,向每批进入博物馆的幼儿介绍展馆设想、研究历程、游戏玩法等,把他们的研究经验分享传递给其他小伙伴,并引导小伙伴参与探究。

第四步:动态生长,延续经验。园级博物馆的展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幼儿的需求动态生长的。一方面,园级博物馆的同一个主题,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幼儿的探究中会得到不断更新与调整。如恐龙主题博物馆就经历了3届大、中、班幼儿的建构。另一方面,园级博物馆的主题也会依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动态变化,生成新的园级博物馆主题。如树皮博物馆、虫虫博物馆、蘑菇博物馆等新主题馆就是依据幼儿的兴趣而建构的。园级博物馆在动态生长中,使幼儿不断延续探究经验,让儿童博物馆活动成为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全新样态。

三、 搭建拓展式的社会场馆,形成重要的资源补充

社会博物馆是园内博物馆的重要资源补充,能拓展儿童博物馆的内容,支持幼儿深入探究。我们常态化地利用博物馆资源,建立了馆园合作关系,让博物馆成为儿童主动学习的场所。

第一步:广泛关注,筛选资源。博物馆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场所,是幼儿学习的新样态,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价值。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要做好社会博物馆的选择与转化工作。一方面推荐寻访博物馆的菜单给家庭,供家庭结合兴趣自由选择;另一方面鼓励师幼及家庭自主探究感兴趣的博物馆,不断筛选、规划、整合适合儿童探究的博物馆资源。

第二步:持续寻访,深入探究。幼儿既是儿童博物馆的探究者,也是建构者。我们寻访博物馆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个人或家庭广泛寻访自己感兴趣的博物馆;也可以结合班级博物馆主题研究,以班集体或项目小组的形式寻访主题博物馆,进行项目小组探究活动。在博物馆寻访活动中,幼儿可用“寻访笔记”的方式对社会博物馆进行深度探究。

第三步:深度合作,形成机制。我园在与园外博物馆资源深度合作中,形成了有效、稳定的合作机制。一是以合作教研的方式与博物馆开展博物馆课程研究。我们与园外博物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定期的教研制度。如:我园与南京博物院构建了共享共赢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建立了两周一次的教研制度,开发了面向幼儿的《博物馆家庭指导手册》,引导更多的家庭走进社会博物馆。二是以建构博物研究基地的方式拓展博物馆主题研究。如:建构农庄种植基地,以一月一次的“农庄日”走进真实的田间,体验“农庄工作坊、农庄集市”。三是以博物馆专家进校园的方式丰富研讨内容与形式。如:引进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社会自然教育机构等资源,开展“植物小课堂”系列活动。此外,我园的青年教师参加了南京博物院公益志愿者活动,成为南博的志愿者,更深层地融入博物的世界,提升自己的博物文化素养。

我们以儿童为中心,以聚焦式的班级博物馆为主体,综合式的园级博物馆为实践场和资源库,拓展式的社会场馆为补充,共同建构了三级儿童博物馆体系。班级博物馆围绕幼儿的兴趣进行聚焦,是研究的主体和前场。园级博物馆弥补了班级博物馆空间的有限性,是研究的延伸、综合和转化。社会场馆是幼儿园博物馆的资源补充,幼儿从幼儿园博物馆走向社会场馆,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为最广阔的学习场所。同时,三级博物馆之间又是有机联系的。当班级博物馆的研究需要更多材料、空间等资源的支持时,幼儿将班级博物馆的探究拓展到园级博物馆。当幼儿在园级博物馆生发出新的探究兴趣时,他们也会回到班级聚焦式的深入探究。当他们需要更广阔的资源支持时,他们则从幼儿园博物馆走向社会博物馆继续探究。

猜你喜欢

博物建构博物馆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博物馆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博物馆奇妙页
Beijing Diabolo Museum
建构游戏玩不够
露天博物馆
Forbidden Money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