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点赞
2021-01-04柴京云
柴京云
近年来,我随中国曲协多次到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创作采风,并担任了两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大赛、展演的评委,切实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曲艺形式非常有特色、有魅力、有品头,真可谓民族虽少数曲艺却不少。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她的曲艺艺术同样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审美独特、文学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国曲艺艺术血脉中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因为历史原因和曲艺流传的口头特性,以及一些民族文字的缺失,以至于很多少数民族的曲艺并不为广大人民群众认知和了解。现在,中国曲协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一书,并将其纳入了全国高等院校曲艺专业教材,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曲艺的推广,而且对广大曲艺爱好者也是有益的补充,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应该为中国曲协点几个大大的赞。
第一个赞是因为这本书作为教材,包含了所有的知识点。在总论中,教材首先对少数民族曲艺的概况,即少数民族曲艺的基本定义、主要特点、艺术创作、表现形式、曲艺歌舞、服饰道具做了详细的介绍。其次,通过民族性、地域性与审美特性,时代性与民族性,丰厚性与习俗性,多元性与一体性,稳定性与变异性,程式性与即兴性,集体性与通俗性几个方面,对少数民族的曲艺属性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是打破了以往少数民族曲艺的多角度分类方法,将少数民族曲艺划分为史诗与叙事、神话传说、哲理祝福祝词、生活故事四个类别,直接明了,更容易让人入心入脑。同时,通过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藏族史诗《格萨尔王》、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等作品简述,阐述了少数民族史诗与叙事诗的曲艺特性,对少数民族曲艺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二个赞是因为这本教材能够让人理清思路,即使自学,根据教材也能明白其中意味。毕竟人的吸收能力都是不同的,大部分人的吸收能力都在一定的水平线上,而教材大多也是给大众看的,并不是只针对某些智商高的。教材用了两个章节,介绍了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发展和艺术成就。从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楚辞》《成相篇》,直到明清时期以及至今的众多艺术形式的涌现,以及享誉世界的艺术成就,语言朴实无华、一气呵成,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可见编撰者的良苦用心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第三个赞是因为这本教材重点突出,同时又兼顾涵盖细部。5 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支撑起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如果把每个民族的曲艺艺术都进行详解的话,估计学习的人要学一辈子都毕不了业,因此需要归纳整理,突出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按照少数民族的区域分布来阐述曲艺艺术。以民族众多、曲艺艺术纷杂的西南地区为例,教材通過对云贵川藏等地曲艺代表作品如侗族的琵琶弹唱、藏族的谐体、鲁体古老民歌进行文学特征、音乐特征、表演特征的分析,展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曲艺所具有的地域色彩鲜明和民族性、群众性、宗教性兼容并包的艺术特色。
最后,教材分别对55个少数民族的近200种曲艺代表曲种进行了介绍。的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具有鲜明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曲种,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中华民族的曲种有500多种,教材用了近半的篇幅,来介绍少数民族的曲种,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总之,这部教材不仅填补了少数民族曲艺理论研究的空白,而且助推了少数民族曲艺的传承、创新和普及。让少数民族曲艺,就像55条涓涓的支流,汇入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的浩瀚长河。这条长河奔腾不息,走向世界,更加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馆员)(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