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2021-01-04

光明中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宣肺支气管炎健脾

王 雷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以气管黏膜和周围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为病理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一般病程漫长,迁延难愈。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咳痰、胸闷、喘息等,不及时干预治疗,有发展为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可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痛苦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学者所需研究的课题。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多针对发作期对症处理,远期治疗效果较差,易反复发作,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中医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过程中积累出大量可靠且有效的治疗经验、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本次研究以我院中医科近期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自拟宣肺降气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筛选出岳西县医院中医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门诊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5~73岁,平均(62.5±7.9)岁;病程3~15年,平均(7.9±3.2)年。治疗组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42~75岁,平均(63.8±7.5)岁;病程2~18年,平均(8.3±4.3)年。2组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伴有喘息,每年症状发作时间3个月,持续2年以上,并结合患者体征、肺功能、影像学检查等。

1.3 纳入标准年龄≥18岁;符合内科学诊断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好,配合医嘱用药者。

1.4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肺心病或肺气肿患者;支气管哮喘或肺结缔组织病引起咳嗽的患者;肺部肿瘤、结核、严重感染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对研究所需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研究前1周接受其他治疗;临床资料不全或不配合治疗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头孢丙烯分散片0.5 g/次,2次/d;氨溴索片3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宣肺汤(党参15 g,白术15 g,炙麻黄6 g,桔梗8 g,杏仁 10 g,地龙10 g,紫苏子8 g,防风10 g,前胡10 g,陈皮8 g,法半夏6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甘草6 g)。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适当加减:鼻燥咽干者加北沙参15 g,麦冬10 g;痰黄浊黏滞难咯者加桑白皮15 g,黄芩 10 g,浙贝母15 g;痰液清稀如沫状者加细辛3 g,干姜6 g;胸闷气急,夜间不能平卧者加葶苈子15 g,厚朴 10 g,旋覆花8 g;阴虚潮热者加玉竹12 g,黄精10 g,地骨皮10 g。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2次/d,一次 300 ml。2组均治疗2周。

1.5.2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咳嗽、咳痰、气促、头晕、乏力、发热等支气管炎症症状的变化情况进行效果评价[1],每项症状分为4个级别: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为0,1,2,3分。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是否有上腹疼痛、皮肤过敏、口舌干燥等不良反应。

1.5.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慢性支气管炎[2]。显效:患者咳嗽、气促等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音清晰,胸部CT显示好转明显;有效: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减轻,啰音或哮鸣音改善,胸部CT显示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25<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咳嗽、咳痰、气促、头晕、乏力、发热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2例皮疹、3例上腹疼痛、1例口舌干燥,不良反应发生率14.6%;治疗组出现1例皮疹、2例上腹疼痛、2例口舌干燥,不良反应发生率11.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嘱患者餐后1 h服药、予以护胃、抗过敏治疗,不良反应基本消失。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学者研究本病与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刺激(香烟烟雾、二氧化硫、粉尘、废弃排放污染等),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免疫低下、气候改变、年龄等密切相关。早期表现主要为气管、支气管炎症。长期炎症刺激,肺部机体顺应性降低,肺组织通透性破坏,逐渐发展可影响肺通气功能,进展成肺气肿、肺心病,甚则引发呼吸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3]。西医治疗本病多以抗炎治疗为主,辅助以祛痰、平喘。急性发作期,抗生素的应用可迅速控制感染,改善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氨溴索是一种黏痰溶解剂,抑制腺体内酸性黏多糖的合成,刺激气道黏膜和肺泡分泌低黏度的小分子黏蛋白,稀释痰液,减少痰量。同时盐酸氨溴索一定程度上提高气道黏膜的纤毛传送功能,使痰液的分泌压力降低,改善咳嗽症状[4]。临床上,氨溴索常用于痰液分泌异常、排痰无力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然而西医对于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细菌的耐药性等诸多问题。中医秉承“未病预防,急则治标,追本溯源,辨证施治”的原则,在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均能进行干预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大多归为中医学“咳嗽”“喘证”范畴。本病多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肺,与脾、肾、大肠等脏腑密切相关,中医在治疗上有宣肺化痰、健脾益气、养阴润肺、辛温化饮等方法[5-8]。患者平素体弱,肺气亏虚,风邪袭肺,肺宣发肃降功能下降,肺气上逆为咳。咳嗽反复,母病及子,引起脾气亏虚,中焦运化失司,生成痰饮,上渍于肺,壅遏肺气则痰多黏滞难咳;咳嗽迁延不愈,久病及肾,肾失摄纳,气不归元,故而短气息促,发展为喘证、哮证、肺胀、虚劳等证。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脾土可生金水,中央土以灌四傍,仓禀充盈,水谷精微得运,所生津气可滋华盖,故而脾能助肺益气。人体水液代谢依靠肺之宣肃,脾之运化。运化功能正常,水道通畅,则水液无地可容。故而其病在肺,其本为脾。本次研究选取“培土生金”之意,结合临床特点,自拟健脾宣肺汤辅助慢性支气管炎的长期治疗。

健脾宣肺汤方中,党参、白术补益脾肺,燥湿利水,常相须配合使用,健脾养肺,补后天之本,助后天之本运化,药性甘缓,功效平稳可靠,补而不滞,固本扶土,为补脾益气主药;麻黄发散解表、宣肺平喘,防风祛风胜湿,桔梗宣肺、利咽、祛痰、可引药上行于肺,3药均可宣肺解表,肺气通畅则可达邪出表;前胡、紫苏子降气化痰;地龙疏风平喘;法半夏、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取之经典方药二陈汤,法半夏与陈皮配伍,则气顺痰消,常用于慢性咳嗽、气滞顽痰;款冬花、紫菀降逆破壅,宁嗽止喘,利咽;甘草味甘和中,可调和诸药。全方固本益气,宣降肺气止咳,化痰平喘;标本兼治,既重视疾病本质,长期治疗补脾肺之气,又兼顾短期治疗“咳”“痰”“喘”;宣降结合,注重宣发和肃降功能,使肺气通畅,更好地缓解呼吸道症状;相须相使药物使用,可增强治疗效果;注重药物药性,甘缓补益,辛味宣散,苦味沉降,灵活运用。

党参多糖能改善肺泡结构及功能,可以增多肺泡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减轻炎症反应[9];白术所含挥发性油、内酯类成分、多糖等可以提高免疫力,调节水液代谢[9];麻黄碱能松弛呼吸道平滑肌,并能抑制氨甲酰胆碱对平滑肌的收缩,治疗呼吸道疾病有显著功效[9];桔梗含有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桔梗多糖、聚炔、黄酮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抗炎等作用;防风中含有多种药理有效成分,其中升麻素苷可以抗炎、抗菌,此外防风可影响炎症因子释放,能达到阿司匹林相似的解热、镇痛作用[9];紫苏子提取的苏子油的抗衰老、抗肿瘤、抗炎作用被广泛使用[9];地龙所含蚯蚓解热碱,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从而达到降低体温作用,地龙有活性蛋白,对平滑肌收缩有抑制能力[9];半夏总有机酸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使气道黏液水分增多,降低肺部痰液的黏稠度,从而祛痰[9];陈皮挥发油能松弛气管平滑肌肉,达到平喘效果[9];款冬花的正丁醇和氯仿提取物对于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均有良好的疗效;紫菀酮祛痰显著[9]。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88.37%)优于对照组(68.29%),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咳痰、气促、乏力、发热、头晕症状上优势明显(P<0.05)。健脾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比传统西药治疗更具优势。在药物治疗同时,告诫患者戒烟,养成良好起居习惯,结合患者体质,合理食用萝卜、山药、梨子、百合等润肺养肺食物。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让患者了解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优势所在。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合理给予氧气支持。定期给予心理辅导,减轻患者精神负担,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健脾宣肺汤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突出疗效,无明显不良作用,经济、安全、便易,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宣肺支气管炎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