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归丸治疗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2021-01-04王丰君
王丰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早期的病理变化以眼底出血以及微血管瘤为主,最终发展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引发出血量增加、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棉絮斑等特征性临床变化。中医学中并无文献记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名,但在医案的查阅中[1]发现部分“消渴”患者后期会发生视力下降等论述,因此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消渴内障”范畴;目前临床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增殖期与非增殖期2种,对于其治疗以药物为主,但单纯西医治疗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研究中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右归丸加减治疗非增殖期病变,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较为满意,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80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8.23±3.52)岁。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1~81岁,平均年龄(58.12±3.49)岁。2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分组研究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参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2],全部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②无其他严重合并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眼底出现程度不同视网膜病变者。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以及无法配合治疗者;②有白内障、青光眼等患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生产厂家: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089,规格:120U)口服,120U/次,每天3次;羟苯磺酸钙片(生产厂家:南京长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87,规格0.5 g)每天3次,0.5 g/次;阿卡波糖片(生产厂家: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2,规格:50 mg)每天3次,50 mg/次;格列美脲片(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592,规格:2 mg),每天1次,2 mg/次;二甲双胍片(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1,0.85 g)每天3次,0.85 g/次;同时给予饮食、运动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右归丸加减治疗,处方组成包括:鹿角胶、山萸肉、枸杞子、川芎、当归、菟丝子各15 g,丹参、黄芪、杜仲、女贞子等各 20 g,山药、熟地黄各25 g,炮附片、肉桂各9 g。根据 1∶4=水∶中药的比例浸泡30 min,用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服用;每日监测患者三餐前后以及睡前血糖,以便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1.4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改善、血清VEGF含量变化,同时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视力:治疗前后对受试者远视力进行视力表检查,若无法辨认视力表则选择测指数,若无法辨认手指,则改为辨识手动,若对手动无法辨认,再测患者有无光感。眼底:治疗前后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其眼底微血管瘤,棉絮状软性渗出、出血点以及软性渗出等微血管异常情况与个数。血清VEGF:观察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血清VEGF的含量水平,患者空腹取5 ml外周静脉血,应用离心机3000 r/min离心后收集上清液,根据试剂盒说明操作步骤,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VEGF含量进行检测。疗效判断标准:参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标准》[3]中相关诊断标准,治疗后患者视力≥4行,且眼底微血管瘤消失、视网膜渗出、水肿以及出血均显著改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1~3行,且视网膜出血吸收好,视网膜水肿、血管瘤、渗出等3项有1项显著改善为有效;各项症状均无变化,或出现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视力改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研究组视力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改善情况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小出血点、棉絮状软性渗出、硬性渗出以及微血管瘤等改善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改善情况对比 (例,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变化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研究组血清VEGF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变化对比 (例,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中医学中又称为“消渴内障”“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理机制在肾脾肺,其大部分阴虚不足以及亏耗肾水等体征,在脾肾肺这三脏之中,肾为根本,是水火之脏,亏耗肾水不能制阳,至虚阳上浮,阳亢阴亏,热浮津涸,犯于目窍,血络灼伤,导致眼底出血。过往在中医学中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般从肾论治,以肾阳虚论治的相对较少,一般多肾阴虚为主,除非视网膜病变后期发生典型肾阳虚等症状才会选择以肾阳虚为主治疗;但肾又为水火之脏,内脏肾阳肾阴,两者阴阳互根互用,古代医学学者在补肾的同时,一般兼顾肾阳肾阴,以“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作为基本理论,同时糖尿病患者往往血糖控制不佳的实质多是肾阳无法将肾精化为肾气,导致肾气不足,从而鼓动无力[4]。
有研究发现[5],阳虚的病理机制可推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发展,使其向增殖期转变,右归丸以“阴中求阳”作为立法,本次研究发现,联合右归丸加减患者相较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在视力改善以及小出血点、棉絮状软性渗出、硬性渗出以及微血管瘤等眼底病变改善上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其血清VEGF含量水平也有明显降低,且临床总有效率高达为90.00%;提示右归丸中以肉桂、鹿角胶、炮附片以及杜仲、菟丝子补肾阳,而山萸肉、女贞子、熟地黄与枸杞子补肾阴,从而阴中求阳,使阳或阴助生化无穷,同时不至于太过温燥,并以川芎、山药、黄芪、丹参、当归兼顾患者血气,活血补气,减轻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害,从而提高视力,增强治疗效果,降低VEGF含量水平,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产生抑制,进一步控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转为增殖期病变[6]。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右归丸加减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改善眼底病变与视力,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