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三维可视化应用研究〔1〕
2021-01-04江健
江健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好发于50~70 岁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高血压患者持续血压异常会引起脑底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临床多表现为小动脉管壁玻璃样、纤维样变性及局灶性出血等,从而形成微小动脉瘤[2]。当患者过度脑力、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则会引起血压剧烈增高,从而造成脑血管破裂,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3]。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临床病死率,但是手术创伤较大,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影像技术初步确定血肿部位,利用软通道进行引流,减轻脑组织损伤,有助于清除残留肿块[4]。本研究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9年8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63.59±5.72) 岁;出血量(61.29±5.46) mL;基底节区出血14 例,丘脑出血12 例,脑叶出血5 例。观察组男16 例,女15 例,年龄(64.11±5.73) 岁;出血量(62.31±5.53) mL;基底节区出血12 例,丘脑出血13 例,脑叶出血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5],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可视化技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适应证,患者均可耐受;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异常或入院资料不全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肢体偏瘫、出血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室扩张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前向患者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知识。根据血肿部位选择仰卧位或侧卧位,经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取弧形切口或直切口,利用乳突撑钩充分暴露颅骨,借助气钻、铣刀等去除直径为3.0 cm的颅骨,将硬脑膜剪开,经大脑皮层造瘘,在显微镜下完成血肿清除,止血后置入引流管,回复骨瓣,缝合手术切口[6]。观察组于三维可视化技术下行软通道置管穿刺引流术治疗。手术前完善患者CT检查,初步确定血肿的准确位置,在CT引导下对血肿进行定位。以血肿最大层面作为靶点,借助立体定向尺完成三维可视化定位(避免脑部重要区域),在可视化技术下确定穿刺点,测量穿刺点距离血肿中心的长度,标记后常规消毒。利用手钻垂直穿刺点锥颅,并刮骨和清除碎骨,利用脑膜针刺破硬脑膜,保证其位置对准血肿中心,放入带刻度的引流管,采用10 mL注射器缓慢抽出血肿量的1/3后关闭引流管;向血肿部位注入尿激酶(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481)3~5万U,经三通管外连接一次性含刻度的密闭引流管,持续4 h夹闭后开放。术后每天注入尿激酶3~5万U,每天1 次,待血肿大部分清除后拔除引流管,术后5 d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总分48 分,分值越低,治疗效果越佳;斯堪迪尼亚卒中量表(SSS):分值越高,治疗效果越理想;日常生活能力(ALD)量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对两组手术前、术后5 d神经功能缺损、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7-8]。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脊液渗漏、肺部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S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S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脊液渗漏、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低治愈率的疾病,好发于50~70 岁人群,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观察组治疗5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S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维可视化技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减轻神经缺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利于患者恢复。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以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及保护脑组织为主,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对医生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且患者术后复苏时间较长[9]。而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借助影像学技术初步确定血肿的位置,利用软通道进行引流,由于软通道相对光滑,在触碰到脑部组织时会发生摆动,能减轻脑组织损伤。同时,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在软通道置入引流后,向病灶部位注入尿激酶,促进残血肿块的清除。临床研究表明[10],尿激酶源于新鲜的尿液,属于一种高溶栓剂,能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酶,亦可软化血块并溶解颅内血肿,有助于减轻脑组织损伤。因此,三维可视化技术通过软通道引流并注入尿激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单,能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亦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耐受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过程中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脊液渗漏、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维可视化技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安全性较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能借助计算机实现三维定位,准确确定血肿的位置,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受压脑组织复位,亦可保护脑组织,彻底清除血肿,发挥良好的治疗优势。但是,治疗前应完善有关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加强患者基础疾病治疗,确保三维可视化技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