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低硅铝镇静钢开浇絮流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2021-01-04付有彭张李鹏张忠福孙海坤

山东冶金 2020年6期
关键词:钢液氩气钢水

付有彭,张李鹏,张忠福,王 哲,孙海坤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日照276800)

1 前 言

某钢厂生产低碳低硅铝镇静钢,开浇炉次的工艺流程为:顶底复吹转炉—LF—薄板坯连铸机。原料为废钢和铁水,转炉吹炼结束及LF精炼过程采用Al脱氧,LF精炼处理完毕经过软吹后到连铸机浇铸,中间包过热度控制在25~35 ℃,拉速逐步提升最高5.2 m/min。浇次开浇阶段,受钢水纯净度、钢水温度、二次氧化等影响,大量夹杂物聚集在连铸水口或塞棒位置,造成棒位急剧上升。随着浇铸进行,附着在水口或塞棒的夹杂物被冲刷至结晶器,导致棒位急剧下降,形成冲棒现象,影响生产稳定性,严重时会造成漏钢。为此,对影响因素进行技术攻关,从精炼过程管控、钙处理工艺、保护浇铸等方面采取措施,开浇絮流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攻关效果显著。

2 絮流原因分析

低碳低硅铝镇静钢的成分控制见表1。

表1 低碳低硅铝镇静钢成分 %

2.1 钢水温度

开浇阶段钢水温度主要受制于精炼出钢温度及中包烘烤温度。若精炼出站温度过低或中包烘烤温度低,开浇后钢液进入中包,由于中包吸热多,造成钢液温度降低,流动性变差,钢液粘结塞棒。开浇炉次钢水温度较连浇炉次温度高,会增加钢水的吸氧量,加重钢水的二次氧化。浇铸过程随着温度的下降,钢水溶解氧的能力降低,被析出的氧与钢中铝反应将产生新的Al2O3夹杂物。随着温度较高的钢水不断流入中包,中包内钢水温度升高,塞棒粘结物被冲掉,造成冲棒现象。生产中,引入了开浇第一枪温度的概念,测温时间为大包开浇后,中包吨位为20 t时进行测温,此温度能较好地反应钢水及中包温度的共同影响。通过对近期低碳低硅铝镇静钢开浇数据统计,发现当中包第一枪温度>1 558 ℃时,开浇钢水絮流比例为17%;而当温度低于此温度时,絮流比例为30%。最高棒位较基准棒位的上涨幅度分布见图1,当温度≤1 558 ℃时,最高棒位较基准棒位的差值更大。由此可见,开浇阶段中包钢水温度是影响开浇絮流的因素之一。

图1 不同温度区间棒位差值分布

2.2 钢水可浇性

2.2.1 精炼过程控制

低碳低硅铝镇静钢转炉终点及精炼过程均采用铝制品进行脱氧,铝脱氧后在钢中形成了大量的脱氧产物—Al2O3夹杂,Al2O3的熔点高达2 052 ℃,在钢液中以固态形式存在,呈群簇状、块状等。在吹氩搅拌过程中,尺寸较大的簇状Al2O3夹杂很快从钢液中上浮去除,而30 μm以下的簇状Al2O3夹杂以及小尺寸的块状Al2O3则容易滞留在钢液中,影响钢水的可浇性。精炼结束通过Ca 处理工艺,可将Al2O3夹杂变形为钙铝酸盐,CaO 和Al2O3能够生成 5 种铝酸钙化合物,即 CaO·Al2O3,CaO·2Al2O3,CaO·Al2O3,12CaO·7Al2O3,3CaO·Al2O3。当夹杂物中CaO 含量逐步提高,夹杂物出现Al2O3→CaO·6Al2O3→CaO·2Al2O3→CaO·Al2O3→12CaO·7Al2O3→3CaO·Al2O3→CaO 的转变,其中12CaO·7Al2O3的熔点(1 455 ℃)最低,因此钙处理的最佳效果是将钢中的Al2O3夹杂物变形为低熔点的12CaO·7Al2O3。当钙处理不当时,会产生高熔点的夹杂物,影响钢水可浇性,导致开浇絮流。夹杂物的去除方面,合适的炉渣碱度和流动性可以增强炉渣对夹杂物的吸收能力,从热力学计算可以看出,当渣中w(CaO)/w(Al2O3)=1.5~2 时,渣的a(CaO)较高,炉渣对Al2O3夹杂的吸收和去除有利。故精炼过程对可浇性的影响有炉渣性质、钙处理及软吹工艺等。

2.2.2 二次氧化

除脱氧过程中生成的内外生夹杂外,在浇铸过程中,钢水因二次氧化会产生部分外来夹杂。第一炉钢水开浇时,中间包充满了空气,高温钢水与空气接触,发生严重的二次氧化,产生大量氧化物夹杂。通过统计,开浇炉次较连浇炉次的Al、Ca 多氧化0.001%左右,Si多氧化0.003%左右。故开浇阶段存在严重的二次氧化也是影响开浇絮流的原因。

2.3 钢水成分

通过对开浇炉次成分进行统计,开浇炉次钢水上台Ca 与上涨棒位存在负相关。即上台Ca 越低,则上涨棒位越高,这主要受Ca 处理对夹杂物的变性效果影响。通过对其他成分的分析,硅也与棒位上涨存在一定的对应性。热力学计算如下:

该反应在开浇温度下可自发地逆向进行,证明开浇阶段会存在Si的氧化。当钢中Si含量较高时,会有更多的Si 被氧化,则同等氧含量情况下,会有更少的Al 被氧化,产生的Al2O3夹杂更少。故开浇钢水Ca、Si等成分也是影响开浇絮流的因素之一。

实际生产过程中,精炼过程送电次数、白渣保持时间等因素也是影响开浇絮流的因素。

3 控制措施

3.1 开浇温度

为保证钢水温度稳定性,开浇炉次禁止使用新修钢包或空停时间较长的钢包,冶炼过程充分大搅,以保证钢包充分吸热。中包烘烤温度≮1 200 ℃,保证开浇第一枪温度≥1 558 ℃。

3.2 精炼控制

精炼过程保证钢包氩气系统正常,保证冶炼过程的动力学条件。通过调整造渣料加入时机及加入量,保证尽早造好还原,且白渣保持时间≥15 min,终点渣况(TFe+MnO)>1.0%。为了减少冶炼过程吸氧,结合目前精炼钢水温度低的特点,要求精炼过程送电次数≤4次。

3.3 软吹及钙处理

因为开浇阶段存在严重的二次氧化,故规定开浇炉次采用过钙处理,要求出站Ca含量≥0.002 6%。通过增加钢水的Ca含量控制二次氧化所形成的夹杂物尽可能地保持在液相区域,以减小附着水口的风险。钙处理前后均进行钢水软吹,软吹时间控制在8~15 min,既使夹杂物可以充分变性并上浮,避免了时间过长导致二次氧化。另外,软吹时避免钢水直接裸露,钢液面波动即可,以减少与空气接触形成的二次氧化。

3.4 开浇保护浇铸

中包开浇前在冲击区进行氩气置换,向中间包内吹入氩气,利用氩气将中间包内空气置换出来,并形成微正压,以减少钢水直接接触空气风险。并通过对氩气置换管路的优化,保证开浇前期氩气一直覆盖于钢水表面。规定了开浇阶段覆盖剂的加入时机与加入量,使覆盖剂尽快融化并尽早覆盖钢水表面。此外,中间包测温孔、塞棒孔等位置均用石棉覆盖以起到隔绝空气的效果。

4 应用效果

采取上述方案后,开浇钢水温度得到明显改善,精炼过程炉渣控制、夹杂物去除等稳定可控,开浇过程二次氧化有效降低。低碳低硅铝镇静钢开浇絮流比例明显降低,由20%降至10%,开浇阶段最高棒位降低3 mm,开浇冲棒现象明显减少。

猜你喜欢

钢液氩气钢水
150 t精炼钢水包温度场与热应力分析
一种轮胎制备用橡胶处理装置
湍流器结构对感应加热中包流动影响数值模拟
基于光谱识别的LF氩气底吹自适应控制设计
示范快堆主容器内氩气空间数值模拟
RH操作对高级别IF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LF深脱硫过程中的钢液增碳增氮的控制研究
高废钢比冶炼条件下的转炉脱磷技术分析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