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促进志愿者志愿服务影响因素及激励机制研究

2021-01-04崔子禕张成钢金小蕾曾淑君王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徐汇区志愿志愿者

崔子禕,张成钢,金小蕾,曾淑君,王现

志愿服务是一种自发自愿的服务形式,崇尚责任和奉献,但志愿者作为一般人,无论在自身的工作、生活还是志愿服务活动中,也都会有很多主客观需求,而创新激励机制是关键[1-2]。上海市徐汇区于2001年针对区域内人群特征和健康需求,组建了社区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各式各样的健康相关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3]。经过多年的发展,这支队伍已成为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力补充,但也暴露出管理、激励和创新机制不足等问题[4]。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这一群体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支持特点、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志愿者的需求和动机入手,分析这支队伍激励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市徐汇区所有登记在册的健康促进志愿者进行面对面调查,共计调查1 035名志愿者。

1.2 研究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服务影响因素、志愿者在激励和保障机制方面的需求等。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现场调查并回收。发出问卷1 035份,回收有效答卷1 035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检查结果并核对后,使用SPSS 19.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志愿者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1 035名志愿者,大部分为女性,占82.7%,平均年龄58.6±12.6岁;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958人,占92.6%);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及以下和大专为主,分别占58.0%和28.6%;职业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占72.7%;经济状况以宽裕和大致够用为主,分别占45.8%和47.8%。健康状况方面,53.4%的志愿者自感健康状况良好,另有45.7%的志愿者感觉一般,仅有0.9%的志愿者感觉健康状况较差;通过填写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发现,83.9%的被调查对象对目前生活满意,仅有1.9%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生活不满意,其中有0.7%的人认为这种不满意是无法改变的。另外,不同年龄组的志愿者在婚姻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自感健康状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志愿者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2.2.1 服务现况被调查人群中,有715人(69.1%)是自愿参加的,有309人(29.9%)是听从组织安排,有11人(1.1%)是为了取得一定的补贴而加入的。被问及参与过程主观感受时,有95.1%的人觉得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感受是快乐的;每次参与志愿服务时长≤4 h的最多,达72.7%。在被问及一般利用什么时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66.3%的志愿者表示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不论是双休日、工余时间、节假日还是其他时间段。90.3%的志愿者表示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没有感受到阻力,而在100名(9.7%)感到有阻力的志愿者中,共有157人次选择了阻碍因素,排名依次是时间因素(47.8%)、社会支持(19.7%)、权益保障(12.7%)、法律因素(10.8%)、经济因素(10.2%)。

2.2.2 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后发现,志愿者“参与阻力”和“参与过程主观感受”受到其“生活满意度”高低的影响,(χ2=13.182,P<0.05;χ2=30.558,P<0.05)。具体来说,对自己目前生活较满意的志愿者较少感受到参与志愿服务的阻力,其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比例也较高。

表2 志愿者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

2.3 需求与激励机制

2.3.1 参与培训的情况被调查人群中,761名志愿者(73.5%)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接受过培训;这761名志愿者中,接受过“从事志愿服务基本知识”的培训者多(72.4%),其次是“志愿者基本信念”(56.2%)、“从事志愿服务所需的专业能力”(48.5%)、“明确志愿者的责任与相关权力”(37.%)、“培养志愿服务团体的归属感”(25.2%)。

2.3.2 志愿服务相关需求对于志愿服务期间的补贴,选择“只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的最多(36.1%),其次是希望“在报销的基础上,有适当的奖励”(23.3%),有16.8%的志愿者选择“报销费用、有适当奖励,且在个人经济困难或支出较大时有一定报酬”,有18.1%的志愿者表示“不需要任何补偿”。在对保障的需求开展调查时,采用的是多因素叠加分析,具体指被调查者可多选问卷内容,累计数字后分析志愿者对保障的总体需求分布,需求前五位依次是相关培训(85.0%),服务出现问题时的应急制度(84.1%),为志愿者提供的安全保障及适合的医疗卫生条件(78.8%),为志愿者提供的人身保险(75.6%),对志愿者的管理、监督、指导(74.8%)。见表3。

表3 志愿服务需求的频数分布 %

3 讨论

3.1 维护老年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是队伍管理的重点

本文结果发现,徐汇区健康促进志愿者平均年龄在58.6岁,72.7%为离退休人员,但60岁以上健康促进志愿者在“生活满意度”方面与60岁以下人群没有差异,且“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状况反而略优于60岁以下人群,说明老年志愿者同样拥有良好的生活状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另一个角度看,退休在家的“年轻”老年人是徐汇区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志愿服务,服务对象也多为社区老年人,对于应对当下人口老龄化趋势,搭建“互助养老”的健康促进平台有着积极意义[5-6]。重点关注这一群体的特点与需求,维护老年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是队伍管理的重点。

3.2 志愿者的主观服务意愿受到客观实际的限制

本研究中,69.1%是自愿参加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的,且有95.1%的人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感觉快乐;66.3%的志愿者主观上对志愿服务时间段没有特别要求,只要需要,不论是双休日、工余时间、节假日还是其他时间段都可以参与;但在感到有阻力的9.7%的志愿者中,近半数选择了“时间因素”作为其主要的阻碍因素,说明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热忱度较高,但时间因素仍在客观上阻碍了一部分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的行为,其次,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看法和理解,也是一大客观阻碍因素。提示志愿服务管理者要进一步提升活动策划能力,健全日常管理制度,与当地志愿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志愿活动吸引力;要加强宣传动员力度,培养公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与参与意识[7]。

3.3 探索物质以外的服务保障手段

目前徐汇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健康促进志愿服务保障机制,73.5%的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接受过培训。通过调查发现,志愿者提出需求最多的并不是自己需要补贴或是荣誉,而是接受相关的培训、服务过程中的一些应急保障措施。可见志愿者对服务的热忱度较高,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志愿服务管理部门应针对志愿者这种“服务他人、实现自我”的需求,探索更多物质以外的服务保障手段,完善对志愿者团体的管理,如通过吸纳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热心人士等各方资源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促进对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及社会资源的优先利用,支持志愿者个人职业发展等[8-9]。

3.4 关注志愿者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发现,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参与阻力”和“参与过程主观感受”受到其“生活满意度”高低的影响。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主观体验还会影响个体的生活目标和行为追求[10]。对志愿者来说,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居民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服务环境,并且良好的志愿服务体验也让志愿者自身的心理健康得到促进。因此,关注志愿者心理健康,对志愿者选拔、管理及开展志愿活动都有重要影响。应注重开展心理健康相关培训与活动,培养志愿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营造更和谐更愉快的工作氛围,注重对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消极情绪给予及时疏导,开展星级志愿者评定和表彰,让付出与回报对等,提升志愿服务主观感受、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受到志愿者动机、需求、服务影响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要创新激励手段,针对不同志愿者群体的特点(老年群体、中青年群体),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对志愿精神的宣扬倡导、提供物质以外的服务保障、营造有益身心的工作环境等措施,提升队伍积极性,挖掘队伍潜力。

猜你喜欢

徐汇区志愿志愿者
夜探丛林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徐汇区凌云社区举办科学育儿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