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1-04史瑞洁尼春萍高丽王琳郎红娟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护理员知晓率陕西省

史瑞洁,尼春萍,高丽,王琳,郎红娟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中提出,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行为问题,明确指出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制订宣传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将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作为工作重点[1]。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2018年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 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陕西省常住人口3 864.40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38%,与全国老年人口占比基本持平。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剧增,养老模式已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3],养老护理员作为为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医疗与照顾服务的主力军,在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养老护理员自身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水平、层次和质量[4]。但相关研究也显示,养老护理员呈现“两高一低”的特点,其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感均处于较高水平[5-6],心理健康水平较低[7]。而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8]、社区居民[9]、女性[10]等,针对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陕西省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与焦虑、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并探讨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10个地级市、1个示范区共34家养老机构的1 021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直接负责照顾老人的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护理管理人员;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外聘兼职人员;②外出学习或进修者,产假或病假者。

1.2 调查方法

成立5人的调研小组,由研究者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指导语,现场调查时,研究者向调查者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知情同意后,实施调查。调查问卷采取自填方式完成,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 069份,回收有效问卷1 021分,有效回收率为95.51%。

1.3 调查内容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4-6]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照顾老人数量、每天工作时间等21个项目。

1.3.2 精神卫生知识问卷该问卷题目主要来自我国《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11],共20个条目,由精神卫生知识、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及与精神病相关节日组成。评分方法:总体知晓率=样本中所有个体正确回答的所有条目之和/(样本数×条目数)×100%,单项题目的正确率=答对单项题目的样本数/总样本数×100%。问卷得分≥15分者为基本知晓,10~14分者为部分知晓,≤9分者为较少知晓[9]。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82。

1.3.3 焦虑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Zung[12]于1971年编制,它对于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有广泛适用性,信效度较好。共20个项目,15个正向计分,5个反向计分。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很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各项目相加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69分以上为重度。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4。

1.3.4 抑郁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Zung[13]于1965年编制,对于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有广泛适用性,信效度较好。共20个项目,10个为正向计分,10个为反向计分。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很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各项目相加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2分以上为重度。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0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釆用均数、标准差、百分率进行统计描述。不同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 021名养老护理员中,养老机构类型上,公办96人(9.40%),民营925人(90.60%);性别上,女性959人(93.93%),男性62人(6.07%);受教育程度上,文盲24人(2.35%),小学122人(11.95%),初中552人(54.06%),高中/中专230人(22.53%),大专及以上93人(9.11%);护理员资格证方面,有证892人(87.37%),无证129人(12.63%);用工性质上,正式在编14人(1.37%),聘用合同制441人(43.19%),临时工566人(55.44%)。见表1。

2.2 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83%。其中基本知晓614(60.14%)人,部分知晓358(35.06%)人,较少知晓49(4.80%)人。见表2。

2.3 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单因素分析

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项目为分类变量,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有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养老护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来源地、职业等级、保险类型、月总收入、每天工作时间、照顾老人数量的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4 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焦虑、抑郁得分相关性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1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与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P<0.01),焦虑和抑郁呈正相关(P<0.01)。见表3。

表1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单因素分析

表2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状况 n(%)

表3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晓情况、焦虑、抑郁得分及相关性

2.5 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多因素分析

以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得分为因变量,以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抑郁等单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同时对自变量赋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寻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根据B′绝对值的大小判断影响因素大小。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18.181,P<0.01),调整R2为0.352,影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依次为:婚姻状况、抑郁、每天工作时间、保险类型、有无养老护理员资格证、职业等级、受教育程度、照顾老人数量。见表4。

表4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仍不容乐观,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高

本研究结果提示,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0.83%,达到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要求的我国城市、农村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1]。但低于西安市[16](74.80%)、石家庄市[17](76.91%)、深圳市[18](75.00%)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晓率,高于延安市[19](53.35%)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晓率,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陕西省积极开展了原卫生部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其精神卫生宣传工作取得量一定成效,人们的精神卫生健康意识普遍提高;二是陕西省多年来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计划,大多养老护理员都接受过专业培训,且高中学历以上占31.64%,相比普通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相对较好;三是陕西省为西部地区,精神卫生的宣传及投入力度,较其他地区仍略显劣势;四是陕西省不同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开展精神卫生的宣传及投入也不尽相同。因此,相比发达地区,陕西省应统一规划,继续加强精神卫生宣传及人力、资源的投入[20],持续推进养老护理员培训计划,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个性化的精神卫生宣传方案。

养老护理员对精神卫生知识,如“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组成部分”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 “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等条目知晓率较高(>95%)。而对精神疾病病因及预防知识,如“精神疾病都是因为受了刺激”和“即使确诊为严重精神疾病,没有必要长期不间断地服药”等条目知晓率较低(<54%)。对精神卫生相关节日如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世界自杀预防日的知晓率较低,本研究显示的各条目知晓率顺位与马新等[10]针对安徽省2 994名妇女调查结果类似。说明陕西省养老护理员对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度较高,但精神疾病病因及预防知识、精神卫生相关节日的了解相对缺乏,因此,政府及养老机构管理者要加强宣传力度,着力开展精神疾病病因及预防知识、精神卫生相关节日等的知识宣传,强化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焦虑、抑郁状况得分高于常模,说明养老护理员焦虑、抑郁症状较严重,可能原因为:一是养老护理员工作时间长,本研究提示养老护理员工作时间大于8 h的高达93.93%,导致其工作倦怠程度高[21];二是工作强度大,老年人的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对养老护理员与护理的老年人的良好互动起到负性作用;三是工资福利差,国家未出台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标准,这直接影响养老护理员队伍的长期发展和精神心理健康[22]。

3.2 未婚的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较好

研究提示,未婚、已婚的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好于丧偶、离婚的养老护理员,这与田亮等[2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未婚的养老护理员一般多为年轻人,乐于学习,获取精神卫生知识渠道较为多元等有关。离婚的养老护理员要独自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喜怒哀乐,无配偶等特定的倾诉对象来舒缓压力和不快,此外,缺少精神卫生知识资源及获取方式单一都会导致其精神卫生知晓情况较差。

3.3 有抑郁症状的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较差

抑郁属于一种亚健康心理行为[24],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与抑郁症状得分呈负相关,说明抑郁症状越重,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越差。相关研究提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与抑郁的发生率密切相关[25]。本研究中,养老护理员大多为中年女性,>45岁的有506人(49.56%),她们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个人角色与社会角色相冲突[26],心理压力较大;此外由于其处于围绝经期阶段,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抑郁多烦,同时,受教育程度较低也是重要的负性因素,因此,提示要及早鉴别并重视养老护理员的抑郁症状,积极主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本研究下一步将实施团体授课、情绪管理、开展精神心理健康咨询、实践模拟、发放早期干预资料“五位一体的”早期心理干预方案,有效促进和改善养老护理员的抑郁情绪。

3.4 工作时间小于8小时的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较好

研究发现,小于8 h工作时间的养老护理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较好,可能与这一类养老护理员工作时间短,有更多自主时间去提升自我,主动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学习、强化精神卫生知识有关。相关研究也证明,精神卫生知识学习对精神卫生知晓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7]。随叫随到的养老护理员生活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较差,这一类养老护理员工作和生活上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割,研究表明,长时间工作会导致高压力水平和高精力耗竭,影响了学习精神卫生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8]。提示养老护理管理者应依据岗位任职需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合理安排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时间。

猜你喜欢

护理员知晓率陕西省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聚焦两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身为一名护理员,我有话说……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