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满意度及基层就业意愿研究
2021-01-04许幸之刘建新李阳甘勇卢祖洵
许幸之,刘建新,李阳,甘勇,卢祖洵
建设健康中国,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人才问题仍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尽如人意,尤其以当前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总体质量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突出[1-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指出,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对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3]。医疗改革的探索和发展离不开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因此,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水平全科医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深圳市是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较早的城市,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于2007年率先在全国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在全国具有示范和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调查深圳市全科规培学员对培训的认知态度、满意度以及基层就业意愿,以期为培养高水平全科医学人才队伍,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普查方法,对2015—2017年参加深圳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34名全体在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82份,有效回收率为90.3%。
1.2 研究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自行设计问卷,对全科规培在培学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①学员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学历、专业、培训基地、培训模式等;②学员对全科规培的态度,包括影响学员参加规培的因素、学员对培训的期望及对全科医学就业前景的态度;③学员对全科规培的满意度评价,包括对培训收入、教学及师资等满意度的评价,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将选项“非常满意” “满意”定义为满意,“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定义为不满意;④学员结业后对社康基层工作的意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培学员一般情况
482名正在规培的全科学员中,男148例(30.7%),女334例(69.3%);年龄<25岁35例(7.3%),25~27岁296例(61.4%),>27岁151例(31.3%);汉族466例(96.7%),其他16例(3.3%);未婚345例(71.6%),已婚137例(28.4%);学历为专科及本科446例(92.5%),硕士及以上36例(7.5%);专业为临床医学321例(66.6%),中医学97例(20.1%);市内接受培训360例(74.7%),市外122例(25.3%);社会人培训模式259例(63.7%);2015年学员223例(46.3%),2017年和2016年学员人数分别为223例(23.4%)和113例(30.3%)。
2.2 在培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271例(56.2%)学员在入培前对全科规培期望较高,仅有156例(32.4%)学员对全科医学就业前景比较乐观。影响学员参加规培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为培训缺乏激励机制(73.4%)、福利待遇不优厚(72.2%)、对全科医生职业前景感到迷茫(33.6%)。
2.3 在培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评价
47.5%在培学员对全科规培整体表示满意,对全科规培理论课程、临床转科、社区实践教学过程满意率分别为63.1%、48.8%和56.5%。其中,对理论课程师资水平满意度最高,为77.0%,对全科规培期间收入满意度最低,为18.3%。见表1。
2.4 不同特征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总体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参加培训年份、对规培的期望、对全科医学就业前景乐观程度及对规培期间收入满意度不同的学员对全科规培总体满意度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学员结业后去社康中心工作的意愿及原因
455例(94.4%)在培学员表示结业后愿意去社康中心工作,27例(5.6%)表示不愿意去社康中心工作。学员愿意去社康工作的前3项原因分别为全科医生发展前景好(53.6%)、做全科医生是个人兴趣和志向(47.7%)及社康工作压力小(42.6%);不愿意去社康工作的原因包括全科医生待遇低(55.6%)、全科医生发展前景不理想(51.8%)以及全科医生社会地位不高(48.2%)等。见表3。
表1 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评价 n(%)
表2 不同特征学员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总体满意度比较 n(%)
表3 学员结业后去社康中心工作的意愿及原因 n,%
3 讨论
3.1 对学员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态度的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影响学员参加规培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为培训缺乏激励机制(73.4%)、福利待遇不优厚(72.2%)、对全科医生职业前景感到迷茫(33.6%),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学员对全科规培期望较高,但有67.6%的学员对全科医生的就业前景不看好。究其原因可能是:①全科医生工作范围广泛,既要肩负基本医疗工作,还要承担公共卫生工作,工作量繁重,但在岗位薪酬待遇等方面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导致全科医生心里不平衡[4];②由于我国目前全科医学的教育经验较少,社区首诊制度尚未完善,全科医生大环境尚未成熟,使得全科医生晋升空间受限,职业发展不清晰;③很多学员对全科医生以及全科医疗工作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部分学员并不是因为喜欢全科医学才选择就读此专业,因此对全科医学缺乏兴趣和认同[5]。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员对全科医学的发展持消极态度,降低其对全科规培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3.2 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满意度的分析
全科规培满意度直接影响全科医生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研究显示,将近一半(47.5%)的学员对全科规培整体表示满意,其中,学员对师资水平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说明全科带教老师水平较高,这和深圳市近年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接轨国家的方式综合培养全科师资措施有关,即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师资进行教学,并将师资骨干送赴国外或先进的省市医疗机构进行学习。相反,学员对全科规培期间的收入满意度最低,这和杨凯超、姬建鑫等[6-7]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培训收入也是影响学员参加规培和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因素,学员提示规培期间的薪酬福利待遇有待改善。研究显示,参加年度为影响学员全科规培满意度的因素之一,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满意度逐渐上升,说明学员对全科培训接触的时间越长,对全科工作越了解,对规培的满意度也就随之提高。
3.3 对学员结业后基层就业意愿分析
随着深圳市规培的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全科规培医师将入职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本研究显示,有94.4%的学员表示结业后愿意去社康中心工作,明显高于周晓峰、邹嘉瑜等[8-9]调查结果,可见深圳市学员基层就业意愿较高,这无疑将为深圳市基层医疗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对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看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数量增多的同时,也要关注部分培训学员不愿意去基层就业的原因。调查显示,全科医生待遇低(55.6%)、全科医生发展前景不理想(51.8%)以及全科医生社会地位不高(48.2%)是三个最重要的原因,这和李伟明、廖世广等[10-11]研究结果一致。全科医生在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相差甚远,且被很多人称作所谓的“万金油医生”和“开药机器”,社会地位和重视程度不高[4]。因此,想要吸引并留住这些全科人才,完善全科规培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全科医生地位尤为重要。
3.4 提高学员对全科规培满意度和基层就业意愿的政策建议
首先,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形成学员就业观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学员基层就业态度的重要原因[12]。政府及相关部分应加大对全科医学的宣传,一方面从居民的角度,改变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只有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才有较高医疗水平的看法,提高居民对全科医生的信任度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从学员本身的角度,通过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增进学员对全科医学的了解和认知,以改变对全科医生的刻板印象并引发学员对全科医学专业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是因为自己感兴趣而主动选择此专业,避免盲从的同时也防止人才的流失[13]。另外,重视全科医生的就业发展和福利待遇问题,是稳定基层全科人才队伍的关键环节[14]。应加大对全科医学的建设和投入,保证政府财政的补助力度,提高全科医生培训期间的薪酬水平和福利待遇,提升学员对全科规培的满意度,同时改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按照“多劳多得”为原则的长期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学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步缩小与专科医师之间的差距,提高全科医生的地位,切实让全科医生体验到实际工作的成就感和人生价值;此外,政府要在全科医生职称评审、职业晋升、编制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并加快贯彻落实全科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拓宽全科医师的就业发展方向,以保证基层全科医生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