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
2021-01-04许洋洋
肖 悦 许洋洋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8)
1 学情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高职会计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学习过《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基础课程,具备会计基础知识,了解财务核算的基本流程。作为与现代财务会计并行的另一分支——管理会计,需要利用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但是在成本、利润的计算方法上又与财务会计存在着许多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进行思路的转变。
从学习特点层面来说,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学习主动性较差,遇到困难易逃避、难坚持,需要教师的鞭策和推动;对于纯理论课程缺乏兴趣,倾向于生动形象且与时下热点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于步骤较烦琐的公式推导和计算比较抵触,但他们模仿能力及记忆、动手能力较强,即使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较慢也能做到“先掌握后理解”,大多数能通过勤能补拙获取新知识。
2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基本掌握营运管理的概念和各种分析方法,如保本点分析、边际贡献分析、安全边际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并能通过整合以上分析方法的方式,构建完整的营运管理理念。
(2)能力目标。基本养成利用办公软件,如Excel进行建模分析的能力、利用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
(3)素质目标。了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如爱岗敬业、工匠精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
3 教学方法及课堂活动
3.1 运用情境教学法
在校企合作方实地踩点,以“咖啡店创业者如何掌握短期经营情况?”为主题,利用企业真实数据材料设立情境,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咖啡店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了解运营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明白所学知识的作用,也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情境贯穿“营运管理”中边际分析、本量力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全过程,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帮助学生构建管理会计的世界观。
3.2 办公软件进课堂
Excel表格的正确使用是保障财务工作的正确率和效率的基础。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本量力分析”的课堂中选择Excel表格建模进行辅助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此外,建模是一种数学思维,这类拓展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3.3 团队合作
课堂活动中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将知识从理解变为掌握,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还能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课堂最后,设置小组展示环节,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4 融入思政要素
在课堂教学,同样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选用创新创业案例,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课程讲授、案例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细心谨慎的职业态度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在学生思维拓展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4 教学实施成效
每单元教学结束后,会邀请学生参加教学调查问卷,根据本单元每章节设置的调查问卷结果,学生作业、测验和小组课题汇报等综合表现来看,基本能够达成预设的知识、能力、素质三大目标。93.7%的学生对每节课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都在70%-89%;81.3%的学生都适应了小组头脑风暴这样的团队任务;素质目标上,在本单元授课后,课堂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比例的学生人数除了掌握课上的知识内容外,都学习到了“职业规划”(75%)、“创新精神”(81.3%)、“爱岗敬业”(100%)、“工匠精神”(87.5%)、“坚持不懈”(75%)等素质内容,思政课堂效果显著。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单元部分知识点授课还存在教师引导欠缺、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掌握理论方法后无法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去等问题,需要教学团队进一步实施改进。
5 教学反思
5.1 团队合作部分学生参与度有限
在小组讨论、展示环节,普遍出现小组组员过于依赖能力较好的同学,这就造成了学习效果的差距,认真负责的学生在该环节进行了深入思考,把课程内容融会贯通,而“偷懒”的学生表面上完成了学习任务,但实质并没有掌握,不能跟上教学进度,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小组成绩以组为单位,而不是个人,如此“不平等”的团队付出,出容易引起学生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小组活动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使老师不能准确了解每位同学的参与情况,及时督学。
5.2 企业代表分享具有时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有法律法规的变化,行业形势也在不断改变,专业人士分享以提前录制视频的形式展示,虽然能反复使用,但具备一定的时效性,需要及时更新。同时在专业人士的选择和邀请环节也存在着重重困难,普通企业管理会计知识运用较少,而大企业在管理会计的运用上又较为复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此外,管理会计近年来才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企业代表不一定具备专业的管理会计知识,在分享的内容中,更侧重于展示企业的摸索成果,不能与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
5.3 知识点掌握出现“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大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以“本量利分析”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Excel表格建模的形式来进行讲解,在实际练习当中,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也普遍较好,但是在之后的分析展示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清晰的讲述其分析结果,换言之,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只是复制了课上学习的计算流程,却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和分析的理论。“营运管理”课程共需要16课时,虽然课上使用咖啡店的情景贯穿全程,但由于课程时间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并未进行及时的复习,使得学生并不能将前后所学知识进行串联。课程内容中的边际贡献、本-量-利和安全边际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由于学生并未形成连续的认知,因此无法进行公式之间的推导,与单项训练相比,综合练习的成绩较差。
6 改进方法
6.1 小组讨论实行组长轮换制
在小组讨论的课堂活动当中,每次课堂随机组队,采用组长轮换制,避免学生多次担当组长。小组内部要出具工作明细表,充分每位组员的工作职责,制定组员互评表,使老师能掌握小组讨论的学习情况。在小组展示环节,随机抽取组员进行问答,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使其认真投入小组活动。
6.2 在课堂内容中增加演讲环节
大专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本科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喜欢操作性的课程,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较慢,也不适应自我演讲展示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课程中需要增加演讲展示环节,推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述,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及时矫正教学活动。同时,邀请作为观众的学生参与问答和演讲评分,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观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3 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寻求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相关企业代表为学生进行专业分享,使学生能与行业状况接轨,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明确“为什么要学?”“学来做什么”。在企业代表分享之后,由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结合学生和课程目标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分享内容改编成教学案例,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提升。
6.4 推进课证融合
引进“管理会计1+X证书”系统进入课堂,将课程内容与证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一套业务工作,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保持学习的连续性,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后作业,虽然针对性强,但也较为枯燥,而“1+X证书”的电子仿真系统,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7 结束语
如今,在会计行业中,基础财务岗位趋于饱和,缺乏的是具备丰富工作经验或具备相关管理知识的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知识运用灵活性更强,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研究的能力,而这正是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的能力,因此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设计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