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对策
2021-01-04王缘
王 缘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自“辅导员+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中实施以来,同样引来国家和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细则,在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上花费大量心血,不断壮大辅导员与班主任的队伍并提高其质量,直到现在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仍然在探索研究。此种教育管理模式发展到如今,也暴露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与辅导员职责分工不清、合作沟通不顺畅等问题导致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效率很难再提高,所以说各大高校需要迫切解决这些问题。
1 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角色定位
所谓高校辅导员就是在高校中从事一些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专职工作人员,同样是高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辅导员在高校中往往具有双重身份,既有教师身份又有干部身份。从管理方面来说,在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上,他们是相关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对于他们的教师身份,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发展道路上往往扮演着人生导师,指路明灯的角色。在一些高校中,通常会将辅导员分为两个岗位,分为管理岗位的辅导员和教师岗位的辅导员。管理岗位的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及党建团建工作,而教师岗位的辅导员除了负责学生的一些具体工作外,还要从事学生一些课程的教学工作,如形势政策课程教育、一些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及其科研工作,与其他的专业课教师一样,同样具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专业职称评定,这对于管理岗位的辅导员则是没有的。
高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相对于辅导员来说,班主任只对某一个或者两个行政班级负责,班主任是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的专门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班级中,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员,也是学生成长领路、专业引导的导师。班主任通常在专业教师、行政干部或者教辅人员中进行选取,通常从学生进校开始一直担任到学生毕业为止,通常为四年一期。班主任通常担任一定的课程教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负责一门或者两门的课程学习,班主任在任期内还会进行一定的考核,要保证在考核中取得合格的成绩才能够继续负责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大多数事情的直接负责人,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人,是学生成长路途上陪伴时间最久的导师。
2“辅导员+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现在高校教育的发展来说,班主任制相较于辅导员来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仍然是班级管理、学习与生活的直接管理者与引导者,在承担相应课程、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担负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与安全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而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则更偏向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如学生的档案材料管理、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资助等工作。在如今的高校发展中“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模式同样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样影响着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形成。
(1)班主任工作受到的关注程度还不够。自辅导员机制出现在高校的教育管理中后,辅导员工作队伍一直备受高校及其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其发展速度与成果也是令人喜闻乐见,但对于一直存在的班主任机制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匮乏。甚至出现了在高校中提及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人想到的则是辅导员,很少有人会提及班主任,就是偶尔提到班主任也是将其作为提升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学生的管理工作。这也就导致班主任工作的动力与其积极性不够,与辅导员配合开展学生工作的力度同样也不高。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辅导员的作用很重要,同时也要重视起来作为班级最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的力量,要不断突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方面所担负的不可或缺的重任。
(2)辅导员与班主任管理机制不明确。在高校的发展中,辅导员一直处于多重管理的状态,一方面由学校学工部组织管理,另一方面又由所属学院直接负责管理。而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又比较烦琐,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考试方面与学校教务处联系,学生的党建团建工作与学校的组织部、校团委相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与学校后勤部联系以及一些校友活动、学生就业问题等等与学校各个部门都打上交道。辅导员的烦琐工作占据其大量的时间,相对于老师来说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其去进行考察与交流学习,更没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性成果,所以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很难获得其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与幸福感。而对于班主任来说,国家及其高校也没有明确的文件说明班主任的岗位职责,班主任在其工作期间,对于应尽的义务也没有详细的认识,或者说在现今的高校教育中,班主任只是被动的接受学校的工作任务安排,被动的执行工作任务,对于自己相应班级的情况所知少之又少。
(3)辅导员与班主任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较为烦琐,这就要求在辅导员与班主任之间能够分工明确,有效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做到高效管理,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学生在高校得学习中,不仅仅需要课堂上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还需要课外的专业指导,如人际交往指导、就业择业规划指导、心理困惑指导等等,但在目前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由于学生各种事务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使得这些专业指导较为缺乏。面对众多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如果班主任与辅导员之间分工不明又缺乏沟通则工作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对于这种情况,通常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以下几种:①辅导员将所有班级事务性工作推给班主任进行处理,甚至包括一些应当由辅导员完成的工作。②班主任名不副实,只挂名却不做事,对班级管理工作漠不关心,甚至出现除了上课的时间能看到班主任,其余时间基本上见不到班主任,纯粹将班主任工作当作了晋升职称的所必备的经历而已,而班级的日常工作则由辅导员处理。③辅导员与班主任在相应工作方面缺乏沟通,两者都将工作当成任务去完成,忽略工作的有效性,导致学生教育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3 辅导员与班主任合力育人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完善相应制度建设,促进“辅导员+班主任”模式的发展
国家以及学校应当出台一系列政策办法,在班主任及辅导员的队伍建设中长期有效的开展,还应定期组织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进行学习培训,使得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越来越科学化、制度化。明确辅导员及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责任与义务,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的日常交流,促进双方之间的相互合作。对于不同的工作本着一方为主一方为辅的原则进行,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发展。
3.2 职责分明,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我们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一系些事务进行专业化的明确分工目前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但国家仍然出台一些文件将高校工作进行明确划分,当然也包括班主任及辅导员的职责,对于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的工作,要尽可能实现岗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在其两者之间,做好合理的分工合作,提高工作的效率。辅导员与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具体职责,避免将工作当成任务去完成,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3.3 加强培训,强化培养
在“辅导员+班主任”管理模式的发展中,建立健全招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政策、对其的培训、考核和奖励制度要完善好,进一步明确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培养机制、长效管理等。既鼓励广大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发展,又畅通辅导员的流动渠道,积极向其他岗位输送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辅导员。制定和鼓励辅导员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其工作期间,不定期进行相应的主题培训,不断提升班主任与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不断提升“辅导员+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
4 小结
“辅导员+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是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对于学生管理的高效管理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此模式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此模式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将其完善,真正提高“辅导员+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的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