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资助体系建设

2021-01-04邹佳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困难资助

邹佳瑶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1199)

0 引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群体具有规模大、情况复杂的重要特点,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性关注。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也逐渐被突显出来。在资助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基本原则贯穿始终,按照成本分担、机会均、保护隐私等各项原则,将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结合起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发展,更加明确国家、社会、个人在这一体系中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使高校的资助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提高资助效益。因此,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体系、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整体分析和问题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做好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作用

1.1 为教育公平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法律保障公民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教育应当保持最大程度的公平,这不仅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保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他们往往只能早早地辍学承担家庭的重担,而造成了这一群体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社会整体的发展。而即便有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取得上大学的资格,家庭却无力负担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而高职院校所采取的相关资助政策则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使学生获得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提升这一群体的整体文化素养。因此,开展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1.2 为社会和谐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提倡建设民主、法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部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却在生活中遭遇了重重问题。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有不少家境都比较贫困,即便学生自身表现良好、成绩优秀,但是却面临较大的家庭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很容易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这类学生更易表现偏激,难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甚至行为过激,成为学校和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加重视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资助工作,将学生作为资助工作的主体与核心,使这些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爱,引导学生疏解内心情绪,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帮助学生。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

一般情况下,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可将其划分为:富裕阶层、小康阶层、温饱阶层以及贫困阶层、特困阶层这样五个不同的层次。但是,学界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尚未形成统一的、权威的认定标准。这是因为,学校和学生家庭所处的区域、地理位置、地区生活水平都具有较大的差异,不能用统一的、一刀切的标准认定贫困学生资格。所以,在开展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时,应当始终坚持动态的思维,不做一刀切,而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定义进行灵活的、多样的处理,如果学生因家庭原因无法缴纳学费、住宿费,或无法支付其生活基本费用,就可以认定这一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基本情况

3.1 具有基本健全的资助体系和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的相关资助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等,所涉及的资助种类较为多样。此外,国家的各级教育、财政管理部门也据此建立了全面的、系统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贫困学生资助资金能够按照规定进行发放,相关工作能够按照规定开展。

3.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流程规范

在进行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规范的流程,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强制要求学生提供生源地的贫困证明。而在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班级需要通过民主评定、学生所属学院对学生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相关材料上报,再由学校的学生处对此进行统一审批。通过这一体系,能够对学生的贫困情况进行认定,并划分出相应的等级,以此制定针对性的资助帮扶措施。

4 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和资助过程中遇到的状况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证机制和评价标准仍然较为模糊。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主要是通过其家庭是否可自主支持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费用来判断的。这样的描述较为笼统,且不具有操作性。而且,认定标准较少,大多数高职学校依靠的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相关材料,这样资料过于单一,无法客观且全面的表明学生家庭的真实状况。并且高职学校的认定流程不科学,大多数学校采用的都是学生自主申请模式,而后补交各项材料信息,交由待审核学生所在班级的学生代表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评定,再报由院级和校级进行审核。这样的评定模式使得班主任、辅导员需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学生代表也应当始终保持公正客观。资助模式系统的架构有一定的问题,缺少科学性。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内部模式不够完善,助学贷款这一制度有待完善。

5 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系统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状况作为社会问题之一,我们需要提高认识,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从精神和经济两方面入手,使得这一社会问题的处理能够真正落实。

5.1 经济资助

经济资助是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精神鼓励的前提条件。政府可以加大资助力度,采取多种资助模式,如奖学金、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和临时困难资助等。对于企业和社会组织而言可以在各大高校设立奖学金、勤工助学岗,给予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学校则需要确保这类资助资金能够发挥自身价值,以奖学金、助学金、科研和创新基金等方式,鼓励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科研以及探索,使学生不用为了学费、生活费担忧。

5.2 “精神”资助

所谓的“精神”资助是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导学生,以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体举措如下:

(1)建立互帮互助的学生工作组,建立学生扶贫组织机构,将扶贫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在帮扶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隐私的保护,避免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暴露隐私而自卑。

(2)班级内部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互帮互助,积极发挥班级贫困学生工作小组的作用,了解经济困难学生的状况。

(3)辅导员老师要注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情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家庭经济困难这一状况,且不会因为经济状况使得个人心理出现波动。主动融入班级这一大家庭,避免自卑、哀怨等不利情绪影响自己,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高校生活学习时光,在高校生活的每一天都能够得到提升和锻炼。专业导师要关注这类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此类学生做好专业规划。学校的教职工倘若条件允许的话可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固定联系人,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协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影响,度过经济的困难,顺利从高校毕业。

(4)系贫困学生工作组、学院贫困学生工作办公室需积极主动的搜集勤工俭学、就业岗位等信息,帮助贫困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能力,促进贫困学生顺利就业。贫困学生实习和就业有一定的劣势,面对这一状况,学校需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帮助这类学生更快的摆脱经济困难这一状况。

6 结束语

加大高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文明教育,采取国家、社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开拓多样化的资助方式,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完善资助系统迫在眉睫且重要的任务。

如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养是一个持续且长期的工作,需社会、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采取多种举措,使得高校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解决了经济这一状况的前提下,将精力投入学习科研等领域,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养,顺利从高校毕业。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