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慧主任中医师运用甘草泻心汤临床经验*
2021-01-04李坦,王明
李 坦,王 明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4)
庆慧主任中医师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南省首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她长期从事医疗、临床研究和文献研究工作,先后师从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及全国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擅长以中医经方治疗内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以及四时调养。笔者有幸通过“河南省首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成为老师的学术继承人,跟师坐诊两年余,亲临教诲,深有所得,现将庆慧老师运用甘草泻心汤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甘草泻心汤方证
药物组成: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人参三两。
出自《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仲景取其和胃补中、消痞止痢的功效,用以治疗寒热错杂于中,脾胃虚弱较甚,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之证。《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仲景取其辛开苦降、清热化湿、安中解毒的功效治疗湿热内蕴、虫毒腐蚀所致的“狐惑病”。《金匮要略》中此方组成较《伤寒论》中多载了“人参三两”,如陈修园《金匮方歌括》卷一[1]曰:“伤寒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但据宋臣、林亿等在本方后的按语,及《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载本皆有人参;更据《伤寒论》中甘草泻心汤证脾虚下利严重的病情,本方以用人参为是[2]。清代医家吴谦的《医宗金鉴》中有云:“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方中重用甘草甘温补中,健脾和胃,配以黄芩、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解毒;半夏、干姜燥湿化痰,温中散寒;人参、大枣扶正补中,益气健脾。全方缓急破逆,辛开苦降,甘温补中,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全国名老中医李发枝总结临证运用甘草泻心汤关键要把握:病邪为湿浊,病位较弥散,两焦同病,或上中下三焦俱病,或表里内外俱病;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腻[3]。
此方是治疗脾胃证的名方,现代临床诊疗中多用于治疗临床表现为上焦有热、下焦虚寒、中焦满的病证,如李发枝名老中医在临证运用甘草泻心汤或合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综合征、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口腔黏膜白斑、脂溢性脱发、肿瘤化疗及艾滋病HAART等所致消化道反应等疾病,多获满意疗效[4~6]。庆慧主任在临床诊疗中,通过明确的辨证论治、对症施治,灵活运用此方,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2 病案举例
2.1 不 寐
例1 患者,女,51岁,2018年7月8日初诊。主诉:间断失眠2个月余。现症:每晚难以入睡近1周,睡后多梦易醒,伴有脘腹痞满,嗳气,口苦酸,肠鸣不舒,晨起头昏身重,大便溏稀,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沉滑细。患者素有胃病,自行服用中成药和安眠药,无明显效果。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脾胃不和,湿热扰神。治宜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甘草12 g,干姜9 g,黄芩9 g,黄连3 g,法半夏9 g,大枣12枚,陈皮12 g,陈曲15 g,瓦楞子15 g。3剂,1 d 1剂,三餐前空腹服用;并嘱调节饮食,勿食辛辣酸甜食物,勿过饱,晚饭量减半。7月12日,二诊。患者诉能入睡,脘腹稍舒,仍多梦易醒。继续健脾祛湿热,佐以安神。上方加党参25 g、茯苓15 g、夜交藤25 g。5剂,1 d 1剂,按医嘱服用。5剂后诸症消。
按 此患者虽主症为“不寐”,但其素有胃病,湿热内盛的症状也很明显。胃脘不舒,湿热郁久上扰心神而不能安卧,正如《内经》所云的“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老师选用此方加陈皮、陈曲,健脾祛湿,和胃消痞;待胃脘舒,更加党参、获苓、夜交藤,取其益气静心安神之功。胃舒而眠安,取得了良效。
2.2 呕 吐
患者,男,61岁,2019年5月7日初诊。主诉:胃癌术后呕吐、纳呆3 d。现症:脘腹痞满,呕恶不止,食水难入,口苦干涩,大便稀少;舌质淡白,苔黄腻,脉沉弱微滑。患者胃癌术后56 d,化疗1周后。西医诊断:胃癌术后。中医诊断:呕吐,证属胃气虚弱,湿热中阻。治宜益气补虚,清热化湿,消痞止呕。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甘草12 g,姜半夏9 g,黄芩9 g,黄连3 g,干姜9 g,大枣(掰开)12枚,人参(另煎,兑服)6 g。3剂,水煎,1 d 1剂,少量频服。5月11日,二诊。服药后呕吐减轻,能少量进食。守前方加陈皮12 g、陈曲15 g,5剂,续服。5月17日,三诊。呕吐止,痞满轻,大便尚可。给予五味异功散,7剂,服法同上,巩固疗效。
按 《皇汉医学》中述:“本方(甘草泻心汤)证本系胃肠俱益衰弱,内陷热毒乘而发也。”表明此方益用于治疗素体胃虚内有热毒者[7]。此患者是胃癌术后,胃气大伤,正气未复又开始化疗,化疗药物损伤中阳,湿热内生,客邪乘虚而入,阻于中焦无法运化,故而上逆呕吐不止,符合甘草泻心汤主症。方中甘草、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虚;半夏、干姜辛温、开结散寒;黄芩、黄连苦寒,降泻除热;陈皮、陈曲消积除痞,共显止呕之效。有临床研究[8]表明:甘草泻心汤与小剂量西药合用治疗化疗引起的呕吐可取得理想效果,同时可避免大剂量西药的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2.3 带 证
患者,女,43岁,2019年10月9日初诊。主诉:经净后带下黄稠,近5个月。现症:每月经净后出现带下黄稠,有腥臭味,阴部瘙痒,伴脘腹痞满,呕恶,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滑数。西医诊断:阴道炎。中医诊断:带证,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下注。治宜益气补脾,清热利湿。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甘草12 g,法半夏9 g,党参9 g,黄连3 g,干姜9 g,大枣12枚,陈皮9 g,蛇床子15 g。3剂,水煎服,1 d 1剂。每晚用药后,药渣兑食盐两匙,加水煎后,放温水清洗阴部。10月12日,二诊。诸症均减,再予完带汤,党参30 g,苍术15 g,白术15 g,黄芩9 g,姜半夏9 g,干姜6 g,陈皮9 g,荆芥穗9 g,蛇床子9 g,甘草9 g。3剂,水煎,1 d 1剂。3剂后患者病愈。
按 患者主症为湿热带下,其体内湿热蕴结,亦有痞满、便溏的脾胃气虚之症状。现代药理研究[9]表明:此方君药甘草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人参、大枣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黄芩、黄连有广谱抗菌、抗病毒的作用,黄连还对沙眼衣原体、滴虫、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而治疗滴虫病和厌氧菌感染为同一类药物;党参、干姜有抗血栓、扩血管、改善循环的作用。庆慧老师选用此方,并加蛇床子加强清热燥湿之功,用来治疗脾胃气虚、湿热下注的带证,可取得良效。
2.4 口 疮
患者,女,33岁,2020年5月2日初诊。主诉:唇角散在疱疹1周。现症:口苦、鼻干、易上火,经前加重,月经错后、量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浮弦。患者平素工作劳累,饮食不规律。西医诊断:单纯疱疹。中医诊断:热疮,证属脾胃湿热证。治宜健脾除湿,清热解毒。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甘草片12 g,清半夏9 g,黄连3 g,黄芩10 g,连翘10 g,金银花10 g,玄参10 g,干姜3 g,生白术10 g、茯苓15 g,龙胆草10 g,黄柏6 g,大枣10 g(约5个,掰开)。7剂,水煎,1 d 1剂。5月15日,二诊。患者诉嘴角处疱疹服上方后痊愈,几日前外出劳累,口唇周围复发密集小疱疹,较前严重,伴有发红、黄色渗出液,现已结痂、干痒。鼻腔有黄色分泌物,伴血丝。自己涂抹红霉素软膏和服用氯雷他定片未见效。再次求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处方:甘草片12 g,清半夏9 g,黄连3 g,黄芩10 g,连翘10 g,金银花10 g,玄参10 g,土茯苓10 g,苍术10 g,干姜3 g,大枣5枚(掰开)。10剂,水煎,1 d 1剂。加阿昔洛韦软膏(由重庆科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H50020918,20 g/支),1 d 2次,外涂。5月25日,三诊。皮损好转,他症减轻,守上方续服7剂,服法同上。6月1日,四诊。皮损已消,诸症消失,原方3剂,每2日服1剂,服法同上,以巩固疗效。
按 单纯疱疹在人体劳累、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很容易反复发作。患者素体瘦弱,易上火,加之外出劳累,复感风热邪毒客于肺、胃二经,蕴于口唇而生本病,符合甘草泻心汤的选方原则。庆慧老师在此方基础上加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加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加土茯苓、苍术,祛湿解毒消肿。同时配合抗病毒西药阿昔洛韦外涂治疗,收效满意。
3 小 结
上述所有病案,其症状虽不相同,但病机皆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痰热扰神则不寐,湿热中阻则呕吐,湿热下行则带下异常,湿热上炎则生热疮。其根本治法均为和胃补中,清热化湿。中医诊疗讲究“辨证论治”“对证下药”,庆慧老师选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这些病证,因其辛开苦降、寒热平调,具有益气和中、清热燥湿之效,实为治疗脾胃虚弱、湿热内蕴之佳剂,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特色诊疗之法,疗效颇佳。
正如徐灵胎云:“盖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此从流溯源之法,病无遁形矣。”在临证之时需重视辨证论治、病证结合、方证结合,综合考量患者的体质、症状、四诊等情况,搞清病因病机,准确辨证。只有做到辨证论治、辨方论治,才能扩大经方的运用范围,且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融会贯通,体现中医药的特色,使其取得更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