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与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分析

2021-01-04洋,李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痉挛性电针艾灸

郭 洋,李 岩

(1.天津华兴医院 中医康复科,天津 300270;2.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呼吸科,天津 300270)

中风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致死风险较高,即使得到有效治疗,仍会伴有一定后遗症。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脑血流循环障碍,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典型阳性体征,与肌张力升高相关,表现为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伴有明显的肢体僵硬、活动时有阻力感,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中风后痉挛性病根在脑,与肌肉张力异常相关,治疗时应注重全面性,内外兼顾,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平衡,以促进患者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针灸是中医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发挥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作用,在中风治疗中广泛应用。康复训练法是康复治疗主要手段,可通过针对性、持续性训练恢复相关功能。本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就针灸与康复训练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阐述。

1 针灸治疗

中医将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归于“半身不遂”“偏枯”等范畴,认为本病是中风后经络不通、血瘀痰阻,致筋脉失之濡养,形成筋脉弛张、痉挛之症,醒神开窍、行气活血在促进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恢复中至关重要[2~3]。针灸法以中医经络学为指导,通过对相应腧穴进行刺激,以达到调治作用。临床可根据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具体证型辨证取穴,发挥调整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功能等多种作用,有利于改善脑及患肢血液循环及代谢。彭川等[4]研究发现,在脑卒中(中风)后偏瘫患者中采取针灸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肢体肌力水平,减轻肌肉痉挛,促进肢体平衡及运动功能恢复。

2 康复训练法

康复训练是中风后康复重要措施,在偏瘫患者中主要进行的是偏瘫侧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日常活动训练等,可通过持续性、规范性、多样性训练,有效锻炼肢体肌肉功能,建立活动反射,抑制肌肉痉挛,提升运动协调性,恢复正常功能状态。持续进行康复训练还可对脑神经形成有效刺激,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建立新的神经连接,加快神经功能修复,增强运动控制能力。任林等[5]研究发现,脑卒中(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多样性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肌力水平提升,加速肢体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但康复训练的开展强调早期、持续、循序渐进及多样化,临床需加强指导监督,以保障康复训练效果。

3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法

针灸与康复训练法作用机制不同,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中所起到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但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形成与多因素相关,单一治疗方法效果欠佳,临床应采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3.1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

头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以颞三针、四神针为主。颞三针专为偏瘫患者而设,颞三针于颞部取穴,主要调节足太阳、足少阳经,起到行气活血、祛痰化瘀等作用。四神针取百会和四神聪,百会居于巅顶,与脑联系密切,能连贯周身经穴,通达阴阳脉络,调和脑部气血运行;四神聪居于百会四周,可活血通络、提升阳气、醒神开窍。头针治疗有利于改善脑循环,促进损伤脑区神经重塑,配合康复训练,可从多机制增强神经运动调控能力[6]。赵卫锋等[7]研究发现,在中风偏瘫患者中采取头针配合Rood康复训练法,可有效改善痉挛症状,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但头部神经、血管较多,可能会引起晕针、出血等,故头针治疗时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严格控制刺激量,控制针刺操作力度、精准性等,做好针刺处的清洁消毒及按压,以保证治疗安全性。

3.2 艾灸联合康复训练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与气血运行不畅相关,血于经脉中流动,主要依靠气的推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则经络不通。经络联结内外,内联脏腑,外于肌肉体表分布,调节机体正常运行。艾灸是一种温通疗法,可通过艾燃烧产生的热效应起到调治穴位效果。艾灸法可刺激相关腧穴,经经络传导调整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艾燃烧对局部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增强局部淋巴及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及肌肉组织代谢。于患侧肢体进行艾灸,不仅可促进病理产物消散,缓解局部疼痛,增强肌力,还能够促进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轻肌肉痉挛[8]。艾作为一种中药材,在燃烧时还能够发挥散寒止痛、活血温通之功。多重作用联合作用,互相补充、互相影响,共同发挥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作用,较常规针刺法疗效更佳。陈岚榕等[9]研究发现,在中风偏瘫患者中采用艾灸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升自理能力。在艾灸后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运动耐受性,进一步加速机体气血循环及代谢。但艾灸时需注意艾条或艾绒与穴位的距离,并做好隔热处理,以免烫伤。

3.3 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

毫火针是将毫针烧红后迅速刺入特定部位或腧穴,达到扶正助阳、祛寒除湿、行气活血、温通经络、散结化瘀、调整筋脉、解痉止挛之功效。热量经针体直接作用于病灶,能够改善局部代谢循环,松解肌肉,提升肌力。毫火针的热刺激与机械刺激,还可经经络传导作用于大脑,改善脑气血循环及代谢,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激活缺血脑区半暗区神经功能活性,增强本体感觉,有利于神经支配功能的恢复[10]。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共同作用,兼具被动治疗与主动训练,更好地促进肌力及功能恢复。钟原等[11]研究发现,在中风偏瘫患者中进行毫火针点刺配合躯干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高凝状态,促进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但毫火针刺激性较强,局部会留下红晕或红肿,在血管及神经分布丰富处禁用,治疗后做好施针处的清洁护理,红晕消失前不应抓挠、沐浴,以免发生感染。

3.4 电 针

电针是在中医针灸治疗基础上,利用现代理疗仪器与毫针连接,对针刺部位进行微电流刺激,通过两种刺激增强刺激效果,调整感觉与运动神经,起到止痛、缓解血管及肌肉痉挛等作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电针治疗刺激强度可根据患者耐受性、刺激部位进行调整,满足个体化治疗需求。史红斐等[12]研究发现,脑卒中(中风)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于患侧采取电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但电针刺激量较大,在采取电针治疗时应从极低电流逐渐增加,以预防肌肉强烈收缩,在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合并心脏病患者中慎用,在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中禁用。同时在治疗前应对电针治疗仪进行检查,确定其输出是否正常,并在治疗后将相关电钮全部退回零位,再关闭电源,以免仪器损坏导致电流输出不稳定。

4 小 结

痉挛性偏瘫作为中风常见后遗症,对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将中医针灸与康复训练法相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可促进神经、运动功能恢复。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证型辨证取穴,选择头针、艾灸、毫火针、电针等不同针灸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康复训练法,通过多重作用机制发挥协同治疗效果,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痉挛性电针艾灸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