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疗法对降低脑卒中患者鼻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2021-01-04杜宁娜范茹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中脘残留量营养

杜宁娜 范茹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脑卒中病人是误吸的高发人群,数据显示脑卒中病人误吸的发生率高达52%,同时由于很多隐性误吸难以发现[1,2]。有数据表明,误吸病人中肺炎的发生率比没有误吸的病人高11 倍,而肺炎可使脑卒中病人的死亡率升高3 倍[3,4]。因此,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来预防或减少误吸的发生对脑卒中病人非常重要。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提升患者预后已成为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次研究将揿针埋针疗法运用到降低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我科92 例行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此次研究,纳入标准[4]为:(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对脑卒中诊断标准(1995 年);(2)经脑部C T 或M R I 确诊;(3)患者年龄18 ~80 岁;(4)合并吞咽功能障碍;(5)均获得家属知情同意,配合治疗。排除标准为:(1)患者入院前就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误吸症状。(2)排除严重内分泌、代谢疾病或心、肝、肾功能损害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选用双盲随机选取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2 组,对照组46 例,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20 例,年龄最小35 岁,最大84 岁,中位数为(66.5±4.8)岁;干预组46 例,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9 例,年龄最小36 岁,最大82 岁,中位数为(67.2±4.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 >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鼻饲肠内营养规范输注:(1)妥善固定导管,详细标记,预防导管脱落,在进食之前确定进食管道通畅及管道的外露长度,听气过水声,回抽胃液,确保管道位置后方可注食。(2)注食前行胃残留量测定,胃残余量大于300mL 则汇报医生,暂缓进食;(3)在营养液注入前后,取温开水30mL ~50mL 冲洗管道,避免管腔内食物积滞;在注入药丸时需研碎并溶解,避免管腔阻塞。(4)注食前翻身、扣背,必要时进行吸痰,抬高床头约30°~45°,尽量取半卧位体位,在鼻饲治疗后的30min ~60min,避免叩背、翻身及吸痰;(5)鼻饲的温度39℃~42℃,肠内营养液开瓶有效期为24h,每天对输注管道与辅助器具进行更换,预防呕吐、腹泻等并发症。(6)注食时需小量、匀速、低流速[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揿针疗法,具体方式为:予行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在内关、上脘、中脘、足三里穴处行中医护理揿针埋针,穴位处直径5cm 消毒,采用一次性的无菌创新型皮内针(揿针,0.2mm×0.9mm)准确刺入内关、上脘、中脘、足三里穴,每日按压4 ~5 次,每次每穴约1 分钟,有轻微刺痛感、酸胀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两次间隔约4个小时,针体在机体内留置48h 后取出,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重新进行埋针,具体操作方法同前,坚持循环操作,7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期间返流、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人数。同时,统计两组鼻饲期间胃残留量。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 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鼻饲期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返流、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等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鼻饲期间并发症比较[n(%)]

2.2 两组鼻饲胃残留量比较

观察组第2、3、7 和14d 鼻饲胃残留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鼻饲胃残留量比较(±s,mL)

表2 两组鼻饲胃残留量比较(±s,mL)

分组n第2d第3d第7d第14d观察组4640.26±10.24 39.03±8.67 37.56±8.67 35.26±10.03对照组4680.26±7.58 79.56±8.67 76.38±9.67 74.69±8.67 t-23.67222.75224.41523.563 P-0.0000.0000.0000.000

3.讨论

脑卒中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影响进食的现象,需要予以肠内营养支持以促进机体康复[6]。但肠内营养常会导致腹泻、腹痛、胃潴留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7]。随着穴位揿针等中医护理操作的技术不断临床推广应用,其优势逐渐明显,这一方案是皮部理论与腧穴理论相结合的具体运用[8]。十二皮部对应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其与经络气血相通,不仅是机体卫外屏障,还是针灸施术之处,因此针刺皮部能够发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从而使脏腑功能恢复。此外揿针作用于表皮下对大血管和神经不产生伤害,不仅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且针刺不易脱落,能发挥连续性刺激,发挥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在内关、上脘、中脘、足三里穴处行中医护理揿针埋针治疗从而降低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其中内关是心包经络穴,交互心包经、心经两经,属心包,具有强壮心脏、养心安神、延缓心脏衰老的功效[7,8];上脘属任脉,为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具有和胃降逆、化痰宁神的功效;中脘为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具有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的功效;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胃下合穴,具有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扶正祛邪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足三里针刺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使其规律蠕动,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9]。我们研究显示,经揿针疗法治疗的观察组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方法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作为该类患者住院时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的补充,提示针对脑卒中后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揿针埋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与揿针埋针通过穴位刺激从而改善患者局部经脉阻滞、血运不畅,促进机体内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清热利湿、活血运气,且本方案应用简便、依从性较高,可较好的改善术后并发症。

本项目通过对行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92 例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研究,证实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输注时进行揿针埋针,可以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中脘残留量营养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针灸大成》中脘穴临床应用规律探析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戊唑醇的残留量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