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记录能力

2021-01-04欧水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科学交流探究

欧水仙

摘要:为了培养大班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动性意识,首先必须要从培养大班幼儿的记录能力入手,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明确提到,记录是收集信息的有力工具,是幼儿探究历程与认识发展真实客观的呈现,是幼儿自我调整建构知识经验的见证,也是幼儿表达为个人的发现与意见的依据。幼儿在记录时可能还会运用到简易的图像、数字、图表或者是其他的符号。幼儿会用自己想像和理解的符号语言来帮助自己对实际运用的结果做出分析、概括、整理、验证等。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究;记录能力

一、营造科学探究的环境、养成幼儿记录的意识

从观察和了解中可以看到,大班幼儿的记录意识还是不够的,要养成记录意识,营造科学探究的环境很重要;从小环境着手拓展到幼儿园的大环境,班级设置自然角、种植园地、科学活动角,并投放一些常见的科学探究材料,如斜面与其他的物体运动、沉浮、磁力、光和影子等材料。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科学角、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在幼儿园各个角落运用轮胎创设种植的环境,提供多种果树分别让各班种植、给班级开发菜园、配置了水培种植工具,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记录来积累一些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知认识,在这些环境中我们都为幼儿提供了记录单,饲养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为幼儿营造可操作的科学探究环境。在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鼓励用多种方式记录,如绘画、拍照、符号等,引导幼儿在这种随手可及的环境中进行一些非正规的科学活动中进行探究记录,鼓励幼儿大胆记录,帮助幼儿养成记录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营造丰富和适宜的环境,养成幼儿科学探究记录的意识。促进幼儿记录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幼儿的记录兴趣,提高其记录水平

当教师在给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后,要关注幼儿对记录的兴趣,大班幼儿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就需要更加关注幼儿的探索的行为,教师既需要善于发现和评价幼儿的观察行为,也要善于肯定和评价幼儿的记录方式,幼儿之间存在各种个体的差异,教师要支持幼儿自己的想法,如测查树粗的方法、可以用尺子测量并记录,用身体测量并记录等方法,在统计幼儿园户外器械多少时,有的幼儿直接数数并用数字记录,有的幼儿用图形记录、有的用图文记录,幼儿与幼儿之间记录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一些幼儿不敢着手记录,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到了,对有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鼓励,对于记录方式不一的幼儿给予肯定与表扬,从而建立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幼儿对记录的兴趣。提高幼儿记录兴趣,教师的支持策略由为重要;

(一)提供记录的机会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各种活动给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如自然角提供纸笔,幼儿可以在自然角随手都能拿到记录单边观察边记录,如“蚕宝宝成长记”,“饲养小鱼”、“植物生长记”等,每个班级设置的区域或一些公共区域投放记录单,幼儿常常在观察中发现了变化就会及时做记录。

(二)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适宜的记录工具

首先,要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适宜的记录工具,这是幼儿做记录的前提条件,因此班级的活动区域根据不同的材料投放不同的记录单或纸张,笔、图片等,室内外投放便于幼儿随时都能记录的条件,增加幼儿记录的主动性和可能性。

再次,就是记录材料的适宜性,教师要从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和记录能力出发,提供的记录工具不要太难,记录的数最不宜太多,否则幼儿不能很好的完成,影响记录效果。

最后,记录单的设计最好邀请幼儿一起参与讨论,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记录单,也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同一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记录单。总而言之,记录单的设计要根据探究的内容灵活的运用记录单。

(三)幼儿记录的作品有效运用

幼儿记录后如将幼儿作品置之一阁,这样就发挥不了记录的教育价值。无论是幼儿自主记录还是在学习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单,让幼儿可以自主地直接把记录单粘贴到墙上,展示出自己的记录单后,幼儿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自己所记录的内容,同伴之间不仅可以相互交流还能够相互了解学习他人的记录方法,相互分享自己参与活动进行的过程和结果,这样的记录就更显的有教育的意义,通过这种记录单的呈现能够增长并丰富幼儿的观察实践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能够鼓励和间接地引导幼儿在交流中积极尝试总结自己探究的实践成果,体验到了探究和记录带来的乐趣。

(四)运用记录作品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分享

在国内外很多关于幼儿记录的研究中明确提出了记录后的交流与分享这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探究的过程结果的告诉他人,与同伴一起讨论,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只操作不分享交流是无法达到这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活动观察中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记录方式,在区域分享环节或一些过渡环节,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帮助幼儿一起回顾自己的实践探究过程,教师在幼儿分享时引导幼儿之间用记录单的方式交流、互动,有利于让同伴更好地理解同伴的记录内容,使记录方式成为同伴之间交流一种共同语言,幼儿在相互交流、分享、理解中不断丰富他们的经验和记录方式,并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与自身的错误经验产生认知冲突,改正已有的认识,记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所以必须注重幼儿分享交流的过程。

三、尊重幼儿的想法、肯定幼儿的记录方式

在教师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需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尊重个体差异,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多种适宜的方式进行记录科学探究结果,在记录方法中幼儿可以根据活动内容选择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如符号记录、绘画记录、颜色记录、数字记录、图文记录、照片记录、视频记录等记录方式,记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在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某些事物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时,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录,比如幼儿在《观察蚕宝宝》时,有的幼儿在看到蚕宝宝在拉便便、吐丝时,向老师提出:“老师,你快点拿手机把蚕宝宝拉便便录下来,我们给其他小朋友看蚕宝宝是怎么拉便便的“,教师要支持和肯定幼儿的这种想法和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帮助幼儿录视频、拍照。让有这种想法的幼儿跟其他同伴分享。在科学小组活动《杯中彩虹》这个活动中,幼儿在操作实验后,对杯中彩虹这实验的猜想和结果用的记录方式各不同,有的幼儿用红黄蓝的颜色记录探究成果,有的幼儿用文字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写颜色的字来记录成果,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谁跑的快》这份材料中,幼儿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高度的坡度或不同的材质的坡面时,记录物体跑的快慢,方法各异,如跑的快画兔子,跑的慢的画乌龟,跑的快用波浪箭头,跑的慢就用一个短箭头,不同的幼儿在探究中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不同的记录方式体现了幼儿基于不同的经验与关注点,教师应支持大班幼儿记录方式的多元化,肯定他们的记录方式,尊重幼儿的想法,拓展幼儿记录的形式与内涵。

总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成人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动手动脑和发现的问题,在鼓励和引导幼儿做记录时要注意他们的方法和途径,记录要追求简单、便捷、不要让记录成为幼儿的一种压力和负担,不要让记录流于形式,而是要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能力,教师要高度地重视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提高幼儿记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年。

[3]韋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注:本文是深圳市宝安区“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区域实施策略研究-大班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法”的运用研究为例(编号为:yb2018158)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科学交流探究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科学拔牙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