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1-01-04邓翠华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邓翠华

摘  要:在现代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也日益凸显出来,而且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出现年轻化的情况。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在完成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也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迫切,而在小学教育中,仅仅依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有效地预防或是纠正学生的心理偏差,教师更是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将健康的心理情绪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此更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语文本就是一门情感色彩比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中通过语言和文字可以给学生呈现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其中也有最真挚的情感表达的,而且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此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基本是每天都有语文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是日常化,这种潜移默化地影响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可以发挥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会更加多样化,更能对学生产生促动,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语言的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理解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让学生深入感受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和思想,如此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同时落实小学语文智育与德育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结合课文中的故事锻炼学生的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类型课文,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着优秀的人格品质,而这些也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课文中的主人公故事,锻炼学生的品质。在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优秀人才的故事之后,也会逐渐学习他们的品质,如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惧困难的勇敢等,在学生身上有了这些优秀品质之后,他们的心理也会变得更加坚强,也就不会轻易因为周边的事物影响到心理健康发展。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多想想办法的,一条路行不通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办法。如此也可以告诉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钻牛角尖,而是应该平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如此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还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故事告诉学生在损失面前,首先需要做的不是伤心,而是想办法补救,避免更大的损失,如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失败,需要去思考失败的原因,而不是沉迷于失敗中。

(二)利用课文中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很多的行为和思想都是有自己的感受决定,这也是小学生情绪不够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不稳定的情绪会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和情绪,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的课文通过文字的形式传递了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可以给学生正向的引导,让学生领会积极健康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中主要蕴含的情感是感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拓展到生活中,让学生可以记住身边人对自己的帮助,常怀感恩。还如在《一面五星红旗》中是炽热的爱国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的同时,学生的心理也会更加强大而健康。

(三)通过口语交际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课文部分之外,也有其他的部分,同样可以渗透如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口语交际是一个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栏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口语练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并且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趋势的时候,及时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知,从而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如在“那次玩得真高兴”的口语交际练习中,发现在其他同学互相分享自己在哪些地方玩得非常开心的时候,其中一个女生却是沉默不语,情绪也比较低沉。当被问起的时候,她只是表示自己没有去过游乐场和海洋公园。对此教师应该的开导学生,让学生回忆自己周末玩了些什么,并且通过语言告诉学生重要的不是到哪里去玩,而是玩得开心。通过这样的开导,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一些外在的攀比,印象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束语

综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选择通过合适的方式,渗透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落实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20,3(6):1.

[2]付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5):48.

[3]李韦鹃,王德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3):88.

(作者单位:遂城第十小学,广东   湛江   524300)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