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故事开始,解放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思想

2021-01-03曾萍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解放教学思想语文教师

曾萍

摘  要:语文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方面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把语文学习好了,才可以更好地展开其他科目的学习。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学习效率,便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以及研究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师也需要进一步解放和更新教学思想,以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便以笔者自身的教学故事来谈谈中学语文创新教学思想,希望以此文可以给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解放教学思想以启发。

关键词:语文教师;解放;教学思想

语文素养是每一个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学生在未来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初中阶段便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期,初中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引导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笔者写此文章便是为了给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解放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效率提供参考。首先,我先来讲讲我教学故事。

大家都知道,在上课之前,教育工作者必做的工作便是备课。很多人认为的备课就是查一下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策划好课程要按照怎么样的思路来讲,安排好讲课的具体内容,也安排好每一个细分内容的讲课时间。并且,老师还会做好讲课的PPT以及准备好提问的问题。

但是我的备课不只有这些。首先,我说一下我常规做的一些“备课”工作。我会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面,一般通过阅读书籍、观看一些纪录片或者是和其他科目老师沟通的方式来了解这些知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我的书桌上不只有语文课本与资料。我的书桌上还有历史书、地理书等其他书籍。在空暇时,我都会广泛涉猎其他的看起来不是语文课直接需要的领域,不断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在备课课程的时候,我会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想要讲课的内容。而内容不仅限于语文课文内,不仅是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的段落这些。而是还会思考与课文相关的多方面知识,做足准备。这些准备都为我展开课程做好了基础。

在开课后,我会将所准备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具体的讲课故事。比如我在讲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时候,我便融入一些历史故事。我和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毛泽东同志的一些英勇事迹,还和同学们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国的一些光荣历史事迹。通过这些内容的加入,同学们对于课文所在的历史背景有了清晰的了解,对于新闻事件发生的因果以及前后事件都有了认识。在课堂上,同学们对我的分享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也从我这些分享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之处。同时,也让同学们能够知晓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活,都是革命烈士用生命、用鲜血打下来的,告诫每一个都要有感恩之心,要永葆爱国之心,要知上进,努力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报效祖国。我还同学们到课后看《英雄儿女》纪录片,并组织了一次以“传承红色基因”的课堂演讲比赛。

在演讲比赛中,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观看影片的感悟,并且还提及到了我再课堂中讲的内容以及课文中的内容。从同学们的演讲中,我可以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没有用这种方法,通过比较前后的教学效果,我可以看出现在的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之处。我还从历史老师那里听到让我很开心的话,历史老师在讲到一些历史故事时,总是发现我们班级同学们对历史故事的认识比其他班级的多。当历史老师问他们怎么知道的时候,同学们都说语文老师讲过了。历史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感觉自豪的同时也很庆幸,我很庆幸我能够解放传统的教学思想,能够不断强化“大语文”意识,能让同学们切身提升文化素养。

所以,通过课堂上的历史事迹分享,还有让同学们课后主动地去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事迹,同学们对于课文的背景都有了非常深入的认识。这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课堂的认识,也加深了同学们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操,并鼓励同学们要勿忘红色精神,要努力上进。

通过我上面提及的案例,读者们可以看到我提及的一个词汇“大语文”。“大语文”意识要求我们要抛弃“语文”的狭义概念,在教学中要综合多个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要通过文化的魅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我上面提及的故事中,我还未详细说一个重点。带着“大语文”意识展开教学,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多分享一些文化内容,还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角色地位,要构建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教师要始终思考学生需要什么。还是在刚才的课程教学中,我在备课的时候就会一直思考“同学们学这篇课文时,需要了解什么历史背景才可以更好理解这篇课文”,还思考了“同学们会对什么内容感兴趣”,还思考了“应当如何让同学们深刻领会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所以,我便会准备多些内容,根据学生们的课堂反馈不要调整好自己的讲课内容。我还组织了课后观看《英雄儿女》纪录片并做了课堂演讲比赛,充分尊重学生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领悟课文精神。同时,也能避免同学会嫌文章枯燥而失去语文的学习兴趣。

所以,笔者通过“我”的故事,就是想要告诉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教学思想,要强化“大语文”意识,要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多举并措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接下来我便充分论证一下这一教学思想。

一、语文教学意义深远

首先,一起思考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笔者想过很多的答案,“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要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便是教会大家语文知识”,“中考、高考必考科目,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带领大家考出语文高分”,“学习好语文,才能识字,才会阅读。语文教学便是扎實学生这些方面的基础”。其实,这些答案都是对语文教学的错误回答。语文是一门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学科,语文既具有语言工具性,还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祖国的语言与文字,同时,语文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们看到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充分认识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便能够领悟提及的“大语文”意识。

二、“大语文”意识指导下的教学能够降低文学殿堂的门槛

《诗经》里面的“国风”,原本是民歌。但经过孔子的整理,到了汉代,便被儒家奉为文学经典,经过儒家加以解释之后,其就变雅了。南朝民歌是产生于在长江中下游的市井之间,其本是比较俗气的文学,但是却引发了梁陈宫体诗的诞生。词在唐朝时,本来是民间比较通俗的曲子词,但是经过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变得雅了起来。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雅文学大都是从俗文学发展而来的。很多学生反馈雅文学很难理解,所以,如果教育工作者能够找到雅和俗之间的联系,便可以很好的理解课文。而在“大语文”意识指导下的教学,便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在备课的时候多去寻找、发现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化知识,通过拓宽知识面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理解课文。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教育,有一个词值得我们牢记,那便是“学习共同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把学生放在学习的第一位,要谨记并且和学生们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指导也只是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需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感知到一种“主动性”以及“自豪感”。如果长期被压迫,任何一个人都会失去斗志。所以,“老师逼着学生学习”这种做法是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也始终找不到学习的意义。而由学生主导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获得收获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以激励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兴趣,继续探索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對任何一门学科都适用,对于初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总之,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解放思想。时代在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适合现代的教学。本文通过“我”的成功教学故事给读者们分享了教学新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教学思想,要强化“大语文”意识,要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多举并措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笔者也会不断解放教学思想,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以后的论文继续与读者们分享。

参考文献:

[1]者姣.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教学反思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7.

[2]成瑶.中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曾毅.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康志良.高中语文教师写作教学思想建构[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2.

[5]李冲锋.语文教学范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   梅州   514000)

猜你喜欢

解放教学思想语文教师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革新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中职机械制图中三视图的教学对策研究
试论实现英语教学“学习增值”的策略
课堂教学与管理工作措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