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1-01-03梁伟全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实践小学体育

梁伟全

摘  要:素质拓展训练是打破常规训练的教学行为,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为学生量身设计训练内容,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整合训练内容、创新训练形式、关注训练强度、拓宽训练域度,教师在教学形式、训练方法、组织调度等方面做出实践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全人教育理念;小学;体育;实践

引言

为促进我国新时代体育教育模式的发展与教学水平的提升,体育教师必须重点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分析了重点培育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实意义,并指出了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模式的缺陷,总结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正确育人方法。

一、全人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理念是人本主义学说的重要教育理论,其最大的特色是强调人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倡导完全人格的教育。全人教育理念可以让小学体育教学超越单纯的体质与技能教学,转而面向培养全人的目标实施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秉持全人教育理念,能够更好地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实践也证明,把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育体和育人、育智、育德、育心、育美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体功能和育人功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了解全人教育理念,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了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

二、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以游戏为基础进行课前导入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提升学生的导入体验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方法。考虑到小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及兴趣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以游戏为基础的课前导入模式,让他们在学习之前先体会体育知识的乐趣,并在这种乐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我在进行游戏化课前导入设计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会关注学生的热身问题,因为热身是调动学生良好状态的基础,更是降低学生出现运动风险的关键方法,所以我所设计的课前游戏都必定包含热身内容。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身心状态,我在课前设计“五角一元”的游戏,游戏中,男生为“五角”,女生为“一元”,以我为中心围成一个大圈进行顺时针慢跑,我在他们跑步过程中会随机说出一个价格,如“三元五角”“两元”等,学生需要迅速反应并实现组队,规定时间内组队价格与我说价格相符的学生进入第二轮游戏,价格错误的学生被淘汰。在这种游戏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体验,还实现了热身,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由此获得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身体素质

在当前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实施下,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构建良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近距离交流、沟通、互动,“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的兴趣始终被调动起来,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基础土壤。而体育教师还需不断规范自身语言,做出示范动作,运用小学生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讲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易于学生了解,多利用一些激励性、鼓励性的语言,不断帮助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持久的學习体育知识以及训练的兴趣。

(三 )增加新内容,吸收生本参与意见

体育课堂教学增加一些新内容,需要教师做更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在常规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大多来自教材,或者是平时训练经验积累。在运动内容训练设计时,教师也会根据运动器材准备情况做投放,其运动形式和训练内容都没有新意可言。新游戏、新规则、新材料、新竞赛、新探索等,都带有新意味,教师要做好整合优化处理,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在新内容调动下自然展开运动和训练。学生对一些新的运动形式有主动参与兴趣,教师要多做借鉴和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新训练内容,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运动环节之中。

(四)构建多元评价,传递正能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也需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结果是评价的主要依据,还需要对整个过程给予评价,既要观察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情况以及其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又要关注学生投入的情感、态度、意识等,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评价。在评价中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让学生进行自评、生生互评,因此,当一名学生在对自己的某一动作进行自评后,由其他学生再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做总评指导。如此,学生不仅得到鼓励与指导,规范自己的动作、掌握要领,同时教师的正面评价也能让学生获得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

(五)开辟新空间,拓宽生本训练视野

体育活动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需要做好对接处理,也要展开拓宽训练设计,以成功开辟训练新空间,为学生训练学习创造更优良条件。体育课堂时空条件有限,教师不妨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外运动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生活条件展开训练实践。如亲子体育训练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为学生运动训练提供更多外力支持。学生在家长陪伴下展开训练活动,其运动主动性大大提升,训练效果也会显现出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好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还能实现对体育教育工作的创新改革,这对实现小学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针对性的方式来完成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由此完成对学生的启发,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去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小学体育学科的理想目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蒋佩秀.主体教育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实践[J].新教育,2021(32):16-17.

[2]何明宇.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10):94.

[3]陈碧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提升形体美[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71-72.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福新小学,广东   深圳   518103)

猜你喜欢

实践小学体育
我们的“体育梦”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