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话教学的多模态设计

2021-01-03张业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多模态设计

张业萍

内容摘要:多模态互动的形式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多模态教学让教学形态更加简明,内涵更加多元,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本文从教學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条件出发,按照多模态教学的基本程序,探讨普通话教学的空间组织模态、教学各阶段具体模态的选择和设计,以期改进普通话教学模式,进而提升普通话教学的品质。

关键词:多模态 设计 普通话教学

多模态互动的形式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多模态教学让教学形态更加简明,内涵更加多元,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本文从教学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条件出发,按照多模态教学的基本程序,探讨普通话教学的空间组织模态、教学各阶段具体模态的选择和设计,以期改进普通话教学模式,进而提升普通话教学的品质。

一.多模态和多模态教学

1.多模态。现代社会,人们交流的话语意义建构不再依靠单纯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随着科技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移动终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硬件设备的普及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媒体应用于社会生活,多种符号资源参与人们的交际活动,多模态应运而生。所谓“多模态”,也称“多符号”,是指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建构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1]这些符号资源通过刺激受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让受众将媒体形态进行整合和重塑,完成信息接收和意义建构的交际目的。多模态运用多重媒体集合的意义构筑形态,除了语言这种传统的符号系统,声音、色彩、图像、动画和空间组织等其他符号资源能通过其独有的方式,使信息传送和互动内涵更加丰富,使人类的意义生成潜势成倍增加。

2.多模态教学。

多模态的应用价值在新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使多模态应用领域呈现出扩容之势,而将多模态应用于教育教学场域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更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意义解读,往往依赖于单模态——文本或口语,枯燥乏味正是源于模态不够丰富。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学习内容以多模态符号呈现,去激发、启迪主体意识的意义探究活动。学习主体的多种感官参与发掘知识的深层意义,使教育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从而增进教育教学的实效。

多模态教学始于新伦敦小组(1996),他把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和多模态意义作为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2]基于学生多元能力培养,多模态教学强调知识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知识多模态符号化过程调动教育课堂的生动性和活跃度,吸引学习者改被动为主动接收信息传输和意义建构。多模态教学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情境等进行重新设计,利用多模态原理,把知识体系从单模态向多模态转化,运用多模态手段营造轻松、愉悦、互动性强的符号化氛围,使学习主体提升学习体验,主动积极参与意义建构。

二.普通话教学的多模态设计

1.多模态设计的制约因素。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下,设计是指“有意识选择模态和模式来表现现实”。[3]进行多模态设计,模态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的深度、难度;确定课堂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还要考虑使用多模态的条件和场所,包括影响交际方式的设备用具、演示环境、传播渠道等教学条件。其中,教学内容是制约模态选择的主要因素。普通话作为教师职业语言教育的基础,教学围绕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展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语音系统中的声韵调发音要领,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活动是普通话教学的重点。普通话教学的多模态设计以实现普通话课堂教学目标为前提,对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预测、设计。

2.普通话多模态教学的基本程序设计。教师在设计中要清楚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依据目标拟定教学的具体步骤,为每个教学步骤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

A.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按照Kress & van Leeuven(2001:51)的观点,课堂教学目标分为五个主要类型:教材权威型;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实践体验型;资源拓展型。就普通话课堂来说,教学不仅要解释说明语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发音要领,还需要以言语行为为中心强化实践训练,帮助学生获得发音技能。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占主要地位,他们必须在实践中自己体会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普通话课堂教学目标兼具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实践体验这几种类型的特点,属于混合型。

从知识领域来讲,普通话教学涉及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内容,重点在普通话语音系统知识的传授。呈现理论知识内容时,除了选择传统的模态符号(文字+语言),还可以运用图片、表格、动画等模态多角度调动学习主体的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技能训练时,教师讲解发音要领的口头语言和演示发音动作的态势语(包括口型、舌头动作、手势、表情等)成为教学的主要选择模态,辅之以声音、图像、动画等其它模态,共同为学生模仿发音提供范本。而在学生亲历的语言实践中,学生的行动和行为是主要关注点。教师的调动和指导,围绕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所需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来进行。模态选择尽量多元化,可以把VCR技术、虚拟现实、移动终端等高科技引入课堂,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通道,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B.拟定具体教学阶段

以普通话教学——分辨鼻音与边音为例,根据这一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为:正确掌握鼻音与边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准确区分鼻音与边音。在此基础上,预设各教学阶段如下:导入:听音辨音,引发方言分不清鼻音边音的讨论,提出教学任务。新授:分别学习鼻音边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比较:辨析鼻音边音的发音异同,掌握区分鼻边音的方法。训练:遵循技能培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自我学习:学生自学自练,相互纠音,消化鼻音边音的发音辨音知识,完成理论知识到技能获取的转化。检验:用冲关游戏串联学生发音辨音的实践活动,由此检测学生的技能培养情况。

C.选择和设计各阶段教学模态

(1)多模态教室空间设计

教室的大小、形状,座位摆放的形态,师生的物理位置等教学环境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设计。如知识讲授或者讲台活动展示适合长方形教室;讨论适合圆形或椭圆形教室;教室座位的安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中,学校固定的长方形教室无法改变,而师生的物理位置可根据教学阶段的不同进行更换。例如在知识传授期间,教师站在讲台,面向学生,生生同向,便于教师口语模态的传输,以及肢体模态(包括口型、动作、手势等)的演示。而在技能培训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纠正同伴的发音,采用学生面对面的形式,教师则行走在教室中间,随时关注并及时提供指导。

(2)多模态教学设计

导入:用容易发生鼻边音混淆的音频(大路--大怒;旅客--女客等)打开学生的听觉系统,提问是否能够分辨,通过语言描述各方言区存在鼻音边音混读等各种语音现象,从而引出课题——分辨鼻音和边音,出示PPT页面标题。此部分主要采用声音模态、口语模态、文本模态。为了突出重点,声音模态在鼻音和边音上予以强调,如“大路”的“路”,“大怒”的“怒”,用声音抬高或语调变化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文本模态以PPT文字标题为主,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呈现,使本课的教学任务更加凸显。

新授:分别学习鼻音和边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PPT页面内容是多模态展示的核心。发音器官及动作演示动画编排在页面的主要位置,色彩醒目,与背景形成鲜明反差;描述发音部位和方法的文字简明扼要,与动画模态信息一致。教师对新知识的讲解通过口语模态和肢体模态共同呈现,教师一边切中要领地讲授,一边控制动画内容的显示顺序,辅以口型、舌头动作的示范。

对比:在完成鼻边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学习基础上,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辨鼻音和边音的异同点。此时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多模态情境中用听、说、比、思等各种感觉系统参与学习,教师及时指点归纳,以图表模态表现鼻边音在发音部位、舌头状态、发音动作、发音通道等方面的不同。

训练: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发音,使用口语模态强化要领,使用肢体模态反复示范,重现PPT和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图表、动画模态,加深学生的认知,磨练学生的发音技巧。学生的训练以模仿发音为主,通过观察、听音、尝试发音、自我调整完善自身的发音技能,声音模态、口语模态、触觉模态等得到充分调用。

自我活动:设计学生两两相对,相互纠音的活动,将自己的發音动作完整地展现在同伴面前,同伴用眼直接观察、用耳听音辨别、用手触碰对方鼻翼检测、用语言纠正发音要领,多渠道运用肢体、声音、口语等模态,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淋漓尽致地激发。

检验:设计冲关游戏,将鼻音边音的听音、辨音、发音练习贯穿其中,关卡设置按照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方便检测学生在哪个学习环节出了问题。PPT页面设计模板活泼幽默,又不失竞争气质,从色彩、字体上选择年轻人喜欢的形态,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每一关卡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模态,如第一关听音辨音播放音频,是声音模态;第二关发音检测学生的技巧,由文本模态铺满页面,文字的色彩、字体无不突出鼻音边音的代表字,强化了学生对鼻边音常用字的记忆。冲关游戏不仅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发音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利用这个时机调动学生多模态评价意识,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多方面评价伙伴的发音技能,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评价习惯。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师《教师口语》教学模式研究”( ZJGB201940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网络自媒体下小教专业《教师口语》教学改革研究”(18C1635)。

(作者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普通话教学多模态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的优化方式研究论述
中职学校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全媒体时代的普通话教学与创新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