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非遗课程”的探索与实施

2021-01-03钟金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幼儿园

钟金华

摘要:南雄市有悠久的歷史,境内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注重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通过项目筛选、活动设计等,整合成园本“非遗课程”,以增强幼儿对家乡非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关键词:幼儿园;非遗文化;探索路径

把本地文化和民间美术融入学校,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框架内,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它还能与幼儿教师专业艺术技能学习相结合,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功,提高了整体艺术水平。

一、发掘地方艺术资源,处处“美育”

教学要注重当地的特点、适应当地条件并满足教育需要,使学生能不断地探索本地的艺术资源,提升鉴赏能力,并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实现“审美教育”这一教育目标。

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方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的意见和其他政策文件,要求各级学校开展相关研究,组织地方开设重要的艺术课程。按照所通过的政策文件的精神,在学校和班级中推广传统文化,如:执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交流指导方针的实施,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惯例,但是地方艺术发展计划仍存在明显的缺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学前教育相结合是发展艺术教育的基础。

二、投放非遗材料,丰富区域活动

区域角是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游戏场所。我们在表演区播放太康道情、豫剧、河南坠子的录音,并投放服装、水袖、响板等相关道具,用不锈钢锅、碗、餐盘和茶缸等充当乐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选择对应的服饰和道具学唱。在美工区,黑色的泥泥狗、黄色的布老虎等是孩子们的最爱。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请非遗项目“心意六合拳”的传承人买建军老师创编幼儿体操,让孩子们每天在课间练习。

三、整合各种资源,扩大非遗宣传

幼儿园在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南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作用,联系传承人和各县非遗中心,接待教师和家长参观博物馆和非遗场馆,使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我们组织“非遗文化游园会”,邀请余家杂技、官会响锣、淮阳泥泥狗、李氏剪纸、木板年画、顾家馍等非遗项目传承人来幼儿园展示、表演,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一起看。我们把非遗传承人赠送的作品和幼儿作品展示在楼梯走廊和班级中,使幼儿随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四、组建一个团队,准备课程开发的初步研究

1.建立一支年轻、专业、分工明确的团队。小组成员包括教育与教学一线教师、学校行政主管、职业部门负责人、幼儿园负责人、博物馆负责人及一线工作人员。其中既有讲师、助理讲师、文化博物馆馆员、外聘专家、研究者、幼稚园教师和学校教师。同时还聘请教育专家、学前研究者、地方“非物质遗产”教师为指导展开研究。

2.从资料查阅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调研,为了了解当前情况和幼儿师范学校艺术教育的学生的需要,对于理解当前形势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确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五、合作体系的构建,课程开发启动

1.学校与博物馆合作,搭建校外实习基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内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共同拜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以了解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与第一批入驻学校的签定协议,任命一名教员教学助理,从美术或者艺术社团选出30名学生组建成兴趣班,并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验教学课程。在兴趣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2.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总结、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课程,并将其纳入学前教育艺术指导教学。学校与教师共同实施这些措施,改善教学环境,组织教学计划。

六、总结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开发,制定课程标准

1.以《美工》课程为基础,设计幼儿师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特色课程,强化专业能力。综合运用课堂讲课、实践操作、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优势。重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知识,强化传统文化成果,促进区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在三年级幼儿教师手工学习的基础上,参照《学前美术指导课程》的课程标准,深入探索传统工艺美术项目,强化手工技能,提高文化素养。根据课程总体框架,结合首批正式教学计划,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等。负责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的编写,团队合作完成项目规范的制定。

七、扩大合作,验证课程开发在实践中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幼儿师范通过与博物馆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入附属幼儿园,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课程的学习成果,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实施到幼儿园的教学实践,提出“24节气”传统文化课程,结合非遗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的传统,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博物馆参加各种社会教育活动。通过对其社会效益的分析,证实了和幼儿教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课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八、总结课程开发成果,编写教材

经过多次循环教学实践活动,收集的手稿,加上大量的图画和艺术材料,开发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美术课程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高洁瑜.“非遗”文化融于幼儿园课程初探——以惠州市惠阳区直属机关幼儿园为例[C]//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279-280.DOI:10.26914/c.2021.005654.

[2]徐莉.冬天里的一把“火”——蒲城县非遗文化资源“社火”在课程中的有效运用[C]//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出版者不详],2020:341-343.DOI:10.26914/c.2020.046444.

[3]王倩,彭小芬.传统文化润童心,蒙以养正育美行——本土视阈下的幼儿园国学课程实践探究[C]//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出版者不详],2020:917-920.DOI:10.26914/c.2020.046556.

[4]覃理莉.广西非遗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路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6):168-169.

[5]殷荣荣.以“非遗”为背景的幼师美工特色课程实践阶段研究——以常州幼儿师范学校为例[J].大观(论坛),2019(12):200-201.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