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1-01-03任宏亮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任宏亮

摘要:语文课本当中包含着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利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基于此,对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同时对二者相互结合的措施展开探索,旨在为相应教育人员提供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筛选和沉淀能留存至今的无一不是文化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可以帮助中职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当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感悟语文课本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如何做人。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及含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华,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具有深刻的中国民族特色,形成了一套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国古典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历史遗迹为根本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文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艺术形式,这些文化通过诗歌、节日以及不同地区人们的习俗而逐渐被我们知晓,在现代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继承并发展了我国的优秀传统和文化,认为“治国之道”要遵循我国的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本身就是对传统仁爱与平等思维观念的一种超越。同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大同理念、奋斗精神等先进的理念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性地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价值,中职语文教学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合理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解析

对课本中文章的主题展开深入解析,能够帮助学生感悟到其中深藏的优秀思想以及道德情操。中职时期的语文课本中,可以分出很多个模块,这些模块同时又蕴含着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例如:励志主题、诚信主题、爱国主题以及自信主题等等,教师应注重对文章主题的挖掘和解析,然后通过自身语言的描绘,来帮助学生深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并且领悟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以及影响力,从而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例如:在教学中职语文“登高”这首古诗时,经过学习和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总结出诗人杜甫所表达的无论平穷还是富贵都忧心天下的高尚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将爱国主题进行延伸,深入地为学生解析古代文人身上的一些优秀民族精神以及智慧,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人杜甫其他诗篇进行深入地解读,如“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这两首古诗中同样能够看到爱国主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呈现出了儒家仁政思想,此外,通过对一些经典诗句的品读还能够看出诗人甘愿牺牲自我而解救万民于水火的广阔胸怀和理想抱负,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这些思想都属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学生通过对同主题文章以及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可以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和情感感染,进而传承这种爱国忧民的高尚美德。再如,在学习中职语文“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通过对文章的品读能够发现文章对母亲形象刻画的非常细腻生动,并且极为传神地表现出了母亲善良宽容、坚强不屈、乐于助人以及伟大无私的母爱,同时也正是母亲的这些优秀品质影响了作者自身思想以及性格的养成,在刻画母亲形象的同时作者也借助这些描述来表达自身对母亲的思念以及热爱。利用对这篇文章的解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传承我国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开展诵读活动,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为了改善中职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学习的思想观念,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诵读活动,渐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诵读的形式去接触和理解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髓,进而影响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情感,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勇气,促使学生树立好人生方向,直面人生。学校以及教师应将诵读打造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并且利用这种习惯来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上渐行渐远,进而达到传承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在对各种文本进行阅读时,可以或浅或深地掌握文本中传达的思想情感,这些思想情感可以对学生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尤其是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简短精炼的词句激发学生澎湃的热血,迸发激情。因此教师应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为学生积极创建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味出不同的思想感受。

例如:在教学中职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齐读,利用集体声音聚拢的效果来表现出古诗词中磅礴大气的语境,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文章蕴含的情感基调,先从浅层次进行诵读,用语气语调来呈现哪些慷慨激昂的诗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意境广阔,大有一眼万古之势,可以带给学生广阔胸怀和眼界的感觉。此外,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个性化诵读,根据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揣摩,融入自身情感展开诵读,帮助学生从读到悟,从悟到感,再从感到抒发,进而一步步感受文章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融入民俗元素,结合传统文化

传统民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历史源远流长,中职语文教师除了对学生展开书本知识的讲授,还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状况,引入不同地区的民俗元素,带领学生去体悟不一样的民俗风情。教师带领学生领略不同类别的民俗风情,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只有让学生认识了解不同地區的民俗风情,让学生对广阔的世界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才可以有效实现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目标。例如,导游类专业的教师可以利用专业课上课时间组织学生参观讲解本地的名人故居、风土人情、历史遗迹、土产特色等,让学生亲身投入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

(四)引领阅读,进行传统文化活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优化,课外阅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笔者建议可以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阅读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中心,活动可以不限制内容,不限制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为目的,使学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遨游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在每一次阅读进程中体悟到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思想共鸣,同时对文章作者所处于的年代与经历具备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可以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体悟。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阅读,学生才可以逐渐由“只知表面”转变为“理解作者的精神含义”层面,从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教学逐步渗透融合。

总而言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大势所趋,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语文课本,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展开合理结合与渗入,从而推进语文教学成效和学生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宋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57):280-282.

[2]王焰激.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44-47.

[3]赵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程中的渗透[J].职业,2018(36):109-110.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渗透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