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2021-01-03杨广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校企合作计算机

杨广超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高等教育的结合,大学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教学手段的革新,如:学生为中心、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应用到了大学课堂中,让学生的学习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大学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是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的知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等等,值得我们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深思、探索,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校企合作

1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在“新工科”建设中,为了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开发能力的培养。然而,很多课程的授课内容,还是只有经典的传统知识,前沿技术只字未提,导致了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才发现企业的需求和自己所学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一步学习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具体而言,现在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在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课程授课内容陈旧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而不少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岗位能力需求更新的速度。很多课程的授课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有变化,课程内容仅仅是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例如,笔者从事的数据库教学,如果只有数据库ER模型、SQL、关系模型等内容的话,学生只能学习到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应用知识,然而现如今,各大企业、公司对于数据库的应用要求,不再是传统的MIS系统、单机数据库系统、小型服务器这些方面的应用,而是基于云、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这是基础知识无法解决的。

(2)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困难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有很强的专业特色,主要培养学生包括创新与实践能力在内的素质能力。因此,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色。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实践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动手實践能力锻炼的主要方式。但是,有不少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课程没有对应的实践部分,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课程知识点。也有课程的实践内容,要求的设备费用高、更新快,课程所在学院或学校更新设备难度大,导致与课程理论知识配套的实践项目开展困难。

2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

校企合作是一种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优势资源,将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效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型、实践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建立的是战略合作关系,企业为高校提供前沿技术培训和实践环境的搭建,培训教师的前沿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学校则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职业素养、思想道德等内容的培养,以此实现学校和企业对人才的双重培养,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推行“校企合作”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重要方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学科性质是不一样,所培养的学生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技术的创新,其培养目标始终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实际应用的变化而呈动态的变化。针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当前所出现的问题,笔者基于校企合作,进行了教学试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结合国内一流企业的应用领域,在课程中引入企业所急需的前沿技术知识。

为了保证学生所学知识能够与企业需求相匹配,解决课程授课内容陈旧问题。课程组教师指派或者轮换到企业中去学习当前企业所使用的前沿技术,调研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学习基于前沿技术的企业产品的应用方案、技巧。如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可以根据在企业所学技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引入当前该领域的前沿技术,而不在仅仅局限于课本基本内容。笔者所在的数据库课程的课程组老师,轮流参加华为数据库培训,受益良多,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除了依托OpenGauss原理介绍数据库存储、优化、并发等原理,让学生能够对数据库原理“看得见,摸得到”,同时,引入云数据库、Nosql、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让学生通过GaussDB具体理解数据库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毕业后也能很好的融入企业进行相关研究、应用。

(2)结合课程内容,与企业联合搭建实践平台。

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导致学生必须经历大量的实践,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国内各大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都增加了实践内容,比如:Python课程的课时变成了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延长了实验课的时间。但是,并不是所有课程延长实验时间就能有很好的效果。数据库课程,各高校的实验课程主要还是在ER模型设计、SQL语法实验上,这些内容增加了实践时间,也就仅仅是让学生对基础SQL等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学生的实际项目开发、前沿技术应用等多方面并没有起到多少锻炼、提升的作用。因此,应该与企业联合搭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企业里面的实际项目、企业现在最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这样更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更锻炼了学生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3校企合作的成效

笔者针对基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查问卷,所有同学都认同该教学方式,其中87.7%的同学认为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对其对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数据库课程考试中,学生的平均成绩较之前普通模式提升8%,从中说明,校企合作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有较强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对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不仅提升了授课教师前沿技术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而且,基于校企合作实践平台,能够给学生实际项目动手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解决实践项目问题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专业应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赵玲杰,段勋兴,眭超亚,曾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探索.科技世界.2021(32):118-119.

[2]李凤英,金红,张乃敏.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初探.科技资讯.2020(25):87-89.

[3]刘伟.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科技资讯.2021(2019-13):147-147.

[4]王琤,张敏.以共建学院为载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改革实践———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代职业教育.2019(06):64-65.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校企合作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