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创新精神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

2021-01-03靳诺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师思政课堂中国人民大学

靳诺

摘 要: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教学研究的高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面起着“排头兵”作用。学校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思政课程体系的“优化”、实现思政课堂教学的“优质”、保障思政课教师的“优秀”和落实思政课建设的“优先”。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思政金课;思政课程;思政课堂;思政教师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统一部署,立足自身优势,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打造思政“金课”,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果。

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推动思政课程体系的“优化”

打造思政“金课”,课程体系是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构建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1.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学校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融入2017级本科生必修课教学方案。为开设好这门关键性课程,学校坚持“三最原则”,即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同时,从三个方面积极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完成编写教育部组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大学》,2021年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二是设立有针对性的教研课题,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领,帮助教师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三是画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心圆”,通过全课堂育人协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2.科学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政课程体系。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作为思政“金课”建设的首要目标,积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必修课和选修课相协调的课程体系。率先落地“四史”学习教育举措,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等充分体现人大历史传统和“红色基因”、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思政选修课,切实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辐射作用。

加强教学科研集体攻关,实现思政课堂教学的“优质”

打造思政“金课”,课堂教学是关键。中国人民大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和领航作用、协同发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提供坚实学科支撑。

1.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攻关。充分发挥用雄厚科研支撑教学的优势特色,引导教师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科学研究,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设立各种教学改革项目,推出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用学术讲政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库,直面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将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提升思政课教师驾驭课堂水平。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集体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学校领导干部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学校各单位创造条件为集体备课提供保障。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鼓励并加强教师间的教学交流研讨,建设好“周末理论大讲堂”“同备一堂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名师讲坛”“青椒论坛”等品牌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视野,帮助中青年教师成长。截至2021年10月底,已经举办“青椒论坛”26期、“周末理论大讲堂”70期、“名师大家讲党史”17期,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引领力的示范效应。

3.举全校之力打造“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形势与政策”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组织,通过集体备课、协同教学等机制设计,着力推进领导干部、思政课教师、专家学者、专职辅导员等各支力量全面协同、各展所长,不断创新课程形式与优质的内容供给。学校党委书记带头讲授“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立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通过教师专题讲授、观看视频资料、嘉宾导学、小组研讨分享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4.持续推动品牌活动,服务带动全国思政课教师。突出共建共享,高精尖创新中心和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大力建设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坚持以高端品质、精实工作和尖端技术,完善思政课资讯平台、理论研究和文献支撑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教学平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平台六大资源平台。在此基础上,又打造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目前,平台已汇聚文献资源300余万条、电子图书4万余册、索引数据50余万条、微视频5,000余个,涵盖教学管理、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多项功能。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平台开设了系列“疫情防控公开课”,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提供了重要助力,在网络上引领、在媒体上发声、在直播中亮相、在行动中践行,真正达到了把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抗疫的强大力量、把全民抗疫真实故事转化为思政课的鲜活素材的效果,形成了与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一起共克时艰、在线战“疫”的良好局面。

配齐建强队伍,保障思政课教师的“优秀”

打造思政“金课”,教师队伍是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搭建平臺、创造条件。

1.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才效能。出台《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试行)》《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试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务任职条件(试行)》《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选聘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通过杰出学者引进、优秀毕业生选留、师资博士后培养、退休教师返聘以及校内相关党政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人士和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兼职等多种举措,高质量补齐缺口。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31人。学院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7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16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授和特级教师11人。

2.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和奖励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委员会,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指标不得挪作他用。设置具体条件,将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实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首要考查条件和必要条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奖励办法,大力表彰立场坚定、学养深厚、联系实际、成果突出的思政课教师优秀代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持续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力量建设,强基固本。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继续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和七个二级学科贯通性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科研和教学能力全面发展。在继续办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本硕博学生的弹性化选拔和连续性培养,筑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优质生源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核心课程建设,完善专业主文献课程制度,健全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升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思政课建设的“优先”

打造思政“金课”,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落实思政课建设的优先地位,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汇聚办好思政课合力。

1.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组织领导。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政治巡察、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制机制。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想政治理论课。

2.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工作。加强和改进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服务学生发展的制度性安排。进一步推动并完善“成长导师”“新生导师”“联系一帮扶”等制度,逐步推动校领导兼任荣誉班主任或联系班集体、学生党(团)支部工作,推动形成全校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思政教师思政课堂中国人民大学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 Brief Analysis of“Green Eyes”in An Encounter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学生信任度
增强思政教师本领意识 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服务的实现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